我所認識的《斷舍離》

斷舍離,剛看到這三個字,以為是對於情感生活的處理辦法,再看時,才發現是對於自己內心世界的處理辦法。

我所認識的《斷舍離》


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東西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心裡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

簡單點來說,就是通過收拾家裡的破爛,也整理內心中的破爛,讓人生變得開心的方法。

斷,隔斷想要進入自己家裡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家裡到處不需要的東西。

離,脫離對東西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我所認識的《斷舍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情景,好不容易花一天時間把家裡收拾一下,整理出一堆的東西。

可是,看著這些東西,腦子裡總是在想:很可惜啊,不能用了嗎?還可以用吧?以後要是要用找不到了怎麼辦。

於是,花一天收拾的東西,也只是重新把它們歸歸類,然後又放進了儲物間。

我所認識的《斷舍離》


其實,斷舍離和單純的收拾不一樣,不是用“還可以用”這樣的考慮為重點,而是要問“這個東西適合自己嗎”。

也就是說,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這是一種以“物品和自己的關係”為核心,取捨選擇物品的技術。

我們要做的思考方式不是“這個東西還可以用,所以要留下來”,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

主角永遠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現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就要必須放手,只選擇必要的物品。

如此一來,家裡的所有東西都是當下需要的東西,不會到處堆滿不必要的東西。

這樣,不僅家裡看起來舒服整潔,就連整個人的心情都會是輕鬆舒暢了。

我所認識的《斷舍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去到一個地方,看到什麼好看,覺得以後能用到的東西,都會一股腦的全部買回來。

然後,時間久了,就會發現我們的房間,只要能裝東西的地方,全都放滿了免費的本子、住酒店時帶回來的小毛巾、各種收集的禮品袋。

我所認識的《斷舍離》


這些東西很難說是“經過精挑細選才留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覺得它們可能有用。

如果大量積累這樣類似的東西,就說明自己已經開始進入了對物品的品質和數量毫無知覺的狀態。

等我們真正準備開始收拾這些東西的時候,就會覺得好可惜,這些東西都是之前自己好不容易帶回來的。

所以,這時我們把物品當成了主導者,不是“我要用”,而且“這個東西還能用”,僅僅因為能用就沒有辦法扔掉。

“可惜”在通常來說,是對於物品的珍惜,愛護的意思,在考慮什麼東西要不要扔掉時,腦海裡會想一想。

不過,“可惜”還有其他的含義,那就是愛惜物品的心情。

因為愛惜,所以才會去用,因為去用,所以這件物品的價值才能提現出來。

以前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家裡總是乾淨整潔,什麼東西都是放的整整齊齊,看著很舒服。

而自己家裡雖然也每天在收拾,但是總是感覺哪裡不對勁,總是覺得不太舒心。

前幾天,利用這個假期,把家裡裡裡外外全部收拾了一遍,終於發現了問題的所在。

家裡的所有櫃子都放滿了東西,認真整理以後,發現了好幾年前的面膜,以前買的毛巾,甚至還找到了一些口罩(應該算是意外收穫)。

我所認識的《斷舍離》


這些壓在櫃子裡,如果不是這次找出來,我相信可能要等到換房子的時候,才能找出來。

也扔掉了好多不需要的東西,比如酒店裡的一次性拖鞋,出門掃碼領的各種筷子碗。

以前總覺得這些東西可以用到,可是認真想想,這些東西真的一次都沒有用到,而且每次出門還在不斷的拿回來。

慢慢的,家裡的櫃子塞滿了,不想收拾,又覺得以後會用的。

這次的收拾,算是我的斷舍離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再有第二步,相信自己可以做的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