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線上新風潮:雲端服務,文化館人有絕招

2020-04-20 09:03

王全吉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使全國文化館的線下公共文化服務按下了暫停鍵,然而線上服務卻是精彩紛呈、可圈可點:充滿大愛的勇敢逆行者,激發了廣大群眾文藝創作熱情;藝術學習和文藝欣賞的短視頻深受歡迎,公眾點擊量不斷增長;宅家秀才藝的網絡文化活動,吸引了眾多家庭老老少少紛紛亮絕活、展身手。文化館數字文化服務的魅力,在特殊時期悄然綻放。藝術慕課、網絡直播等線上藝術教學,成為文化館數字文化服務的新亮點。

報名火爆,廣受歡迎

“80後”葉峻嵩,疫情期間似乎更忙碌了。2月7日,四川成都市文化館的“文化天府”平臺推出藝術慕課教學,報名火爆,供不應求,每批次招生名額一出來,10分鐘就一搶而空。這裡面有一門課程便是葉峻嵩的《手機攝影》。

成都市文化館是全國文化館系統第一批啟動藝術慕課拍攝製作的單位。《手機攝影》是2019年上半年精心策劃、拍攝製作的視頻課程。疫情發生後,文化館開展線上藝術慕課教學,館藝術普及工作部副主任、攝影專業的葉峻嵩義不容辭,參與到這門課程的教學中來。

《手機攝影》學習群裡學員眾多,學習積極性高。每天,葉峻嵩和他的助教都要在群裡及時回答學員學習中的疑問。他還邀請成都市攝影師協會的攝影師,在群裡一起指導分享。50節的課程,涵蓋理論知識、攝影基礎、常規拍攝、創意攝影等內容。通過一個月的學習,學員們完成了從攝影“小白”到玩轉手機攝影的轉變,拍出美美的自拍照、美食照。緊接著,葉峻嵩又策劃了一個慕課微展覽,展出學員的優秀攝影作品。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現在展覽中,學員們的攝影熱情更高了。

對此,成都市文化館黨總支書記王利很是欣慰,疫情期間文化館線下體驗暫停,線上服務就必須持續發力。春節期間她就和館裡的同志們策劃,發揮移動互聯網的優勢,大力開展藝術慕課教學。為保證教學質量,每個慕課培訓班建立了線上交流群,每個班配置一名班主任、一名指導老師(錄製慕課的授課老師),對培訓進行規範管理,為每個學員進行指導和答疑。所有課程每節課後都要佈置課後作業,學員只有認真學習,完成作業,並經指導教師審核通過後,方能進入下一課程的培訓。

從2月7日到4月10日,成都市文化館推出《軟筆書法》《手機攝影》《中國古典舞》《中國畫》《藏族舞》等7期課程,開設35個學習班次,共有7433名學員參加學習,平臺慕課板塊總點擊量212970人次。3月30日起,在藝術慕課教學的基礎上,文化館還推出《剪紙技巧》《聲樂基礎》等課程的網絡直播,在線報名學員1285人,平臺直播教室總觀看量29260人次。

非常時期,全新挑戰

浙江台州市文化館館長在線上藝術培訓的想法,與成都市文化館不謀而合。台州市文化館的“文化超市”公益藝術培訓,曾獲全國文化志願服務優秀典型案例。受疫情影響,線下的培訓辦不了,怎麼辦?

每天都有焦急的市民撥打文化館社會服務部的熱線電話,訴說渴望學藝的迫切心情。一位姓王的女士說:“我盼‘文化超市’開學的心情,跟我娃盼望學校開學一樣一樣的。”她這句話讓文化館工作人員腦袋裡靈光一現:對啊,學校能上網課,我們也可以啊!

10天后,用於網絡直播的聲卡顯卡攝影設備準備到位。緊接著,館裡對參與網絡直播教學的10位老師進行培訓。一切準備就緒,3月20日,台州市文化館在微信公眾號推出“文化超市4.0雲課堂”,正式拉開了網絡直播藝術課程的報名序幕。此次一共推出10門課程,週一至週五晚上,每天兩門,每週一節課,持續6至8周時間。當天掃碼報名人數近千人。

3月23日,“雲課堂”正式開課。當晚,《隸書臨摹與創作》聽課人數338人,《視唱練耳基礎訓練》聽課人數350人,取得開門紅。接下來幾天,《網紅古典舞》《零基礎油畫課》《數碼攝影后期》等課程不斷創造新紀錄,截至4月2日,累計掃碼進群4675人,其中最多的一門課程進群人數達到676人。到第二週,大部分課程在線聽課人數不降反升。這當中,既得益於授課老師生動活潑、深入淺出的講解,也得益於學員之間的互相競爭和督促。

第一次上網絡直播課,《網紅古典舞》的黃雪老師挺有壓力。黃雪是省裡舞蹈創作的青年骨幹,多件舞蹈作品獲省群眾舞蹈大賽金獎,擔任過當地大型文藝晚會的策劃和舞蹈編導。但上網絡直播課,對她來說是全新的挑戰:參加直播課程的學員,舞蹈水平參差不齊;她做舞蹈教學分解、動作示範,不像現場教學能看到學員的動作是否到位。

面對這些難題,黃雪儘量把課程準備得精細一些,把可能遇到的困難想得多一些。她會在課前錄製舞蹈分解動作視頻和舞蹈成片;在課後對每位學員提交的作業進行語音點評,好的標為優秀作業在群裡分享。每次直播結束,聽到學員在群裡說著暖心的感謝,誇老師您教得好好啊,黃雪心裡很有成就感。

“直播真人秀+同學群”的模式,讓台州市文化館的藝術網課火了起來,不僅吸引了當地文藝愛好者,還有來自廣西等地的舞蹈愛好者。為此,台州市文化館館長陳靖建立了市屬9個縣區文化館的“雲課堂”釘釘群,開通鏈接,實現網絡直播同步推送和藝術網課資源共享。

藝術普及,探索實踐

黃雪和葉峻嵩從文化館藝術慕課、網絡直播教學中脫穎而出,梁珺則在抖音上紅了起來。

梁珺是黑龍江大慶市文化館的聲樂老師。疫情期間,由於經常有學員在微信裡諮詢聲樂方面的知識,梁珺索性在抖音上註冊,把微信群的粉絲引流到抖音,在上面進行聲樂輔導直播。文化館人的情懷、專業的指導和富有現場感的教學,讓這位“聲樂小姐姐”人氣越來越旺,直播課越來越火。目前,她的學員已增至2400多人,既有大慶的聲樂愛好者,也有全國各地的粉絲,大家一起跟著梁老師在線上學習聲樂理論知識、發聲技巧、學唱歌曲。

對於全新的線上教學模式,梁珺自己摸索出一套教學方式,那就是既要聚焦教學重點,又要充分考慮到學員基礎;既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又要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她希望每個短視頻在展示專業能力的同時,還能給人賞心悅目的視聽效果。用心的她,把線下講課的視頻片斷整理成花絮發佈在抖音號上,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梁珺的線上聲樂教學模式,引起大慶市文化館館長王中海和同事們的關注。王中海發動組織館裡的專業老師紛紛開啟網絡藝術教學模式,以抖音號加微信群的線上藝術教學,引爆文化館“雲端”新課堂。如今,該館線上教學非常火爆,書法、二胡、竹笛、古箏、葫蘆絲等10多種藝術形式的線上培訓課接連開班,才一個月的時間,已開展線上教學200多堂課,累計培訓學員數量可觀。

疫情期間,成都、台州、大慶等地文化館的藝術慕課、網絡直播、抖音引流、文化社群運營,是10多年來文化館數字文化服務的厚積薄發,也是疫情期間各地文化館在線上藝術普及的最新探索實踐。

在互聯網時代的文化館公共服務中,像葉峻嵩、黃雪、梁珺這樣深受學員追捧的文化館網紅,正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他們是一批既有文化內涵,又有專業水準,具有藝術理想和人文情懷的人,以其良好的專業形象和網絡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文化館藝術普及的社會影響力,助推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有館長已經考慮,將文化館專業人員的網絡直播、文化社群教學輔導,納入業務工作評價體系,希望文化館每一位專業人員都能成為新時代全民藝術普及的網紅。

(作者為中國文化館協會副理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