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地產太火爆,經營貸流向存疑,為何錢不願進入實體或股市?

深圳房地產太火爆,經營貸流向存疑,為何錢不願進入實體或股市?

房地產

這些年來,無論是定向降準還是實質性降息,人們第一時間就會聯想起房地產市場。今年以來,因特殊的環境導致一季度經濟數據有所受壓。受此影響,為應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國內先後推出了一系列的貸款優惠或者低息貸款政策,以提振實體經濟。從近年來的政策動向分析,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還是比較大的,對實體企業的受益程度也是比較明顯。

然而,近期市場接連傳出了深圳等核心區域的房地產市場明顯升溫的消息,甚至部分豪宅出現了秒光的現象,這難免讓人產生不少的疑惑。對此,有媒體報道,央行深圳中支下發通知,自查房抵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的情況。

最近一段時間,“貼息貸款”炒房的關注度很高,這也是一種比較新穎的說法。在實際情況下,部分企業利用好政策扶持或利率優惠的機會,利用低息貸款置換掉以往貸款利率相對偏高的貸款金額,達到降低資金使用成本的效果。除此以外,對部分非常聰明的資金而言,卻想盡辦法繞過監管變相實現貼息貸款炒房的目的。

在深圳等核心區域,一套豪宅的身價不低於千萬,面對數千萬的豪宅,誰可以輕鬆拿下,除了少數高淨值群體外,就可能離不開一些投機資金或部分企業家。

流動性持續寬鬆,今年以來系列的定向降准以及非對稱降息措施,一方面迎合了全球市場流動性寬鬆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藉助政策紅利提振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動力。

但是,在貨幣政策有所寬鬆的背景下,投資者依舊還是把目光投向了房地產,作為發展潛力較高的深圳,自然成為了資金流向的主要去向。但是,在深圳等核心區域房價異動的背後,卻不得不提防經營貸等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有的企業家拿到了低息貸款,並非踏踏實實做好實體企業,而是變相炒房,這種現象延續至今,或許投資者對房地產投資演變為一種投資的信仰。很顯然,對有錢就往房地產跑的現象,本身並不健康、並不正常。面對近期部分核心區域房價異動的表現,實際上也與房住不炒的政策定調有所背離,政策監管的力度肯定也會加快跟進。

事實上,在國內,錢更願意跑向房地產市場,反而並不太樂意進入實體或股市,似乎反映出房地產增值能力已經成為了多路資金的共識。

本來,做好實體艱難,且回報率不明確,導致不少企業家進退兩難。如今,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導致部分實體行業雪上加霜,企業家揹負的壓力更大,有時候一年辛辛苦苦賺到的錢還不夠一套房子的增值速度,對做實體的企業家來說,自然也是一種心理層面上的考驗。

不過,在另一方面,我們卻需要反思一個問題。在現代社會中,我們還是缺少了老一輩實業家的那一種實幹精神,缺乏把企業打造成百年老店的意志與毅力。對現代社會的企業家來說,往往更願意賺快錢,但卻不願意持續下苦功,想法很多,卻執行不佳,最終導致實幹精神欠缺,反而把精力用在了賺快錢的門道上。長期下來,不少企業家的主業沒有打造好,反而變相成了炒房客,賺快錢的本領發揮到極致。當然,營商環境不穩定、實體經濟環境有待改善,對企業家來說,欠缺了實幹的底氣。由此一來,提振實體經濟仍顯得任重道遠。

除此以外,多年來資金寧願跑向房地產,卻不願意進入股票市場等主要投資渠道,這又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並非資金不願意進入股票市場,而是不願意進入賺不了錢的股票市場。退一步思考,假如市場具備了2007年、2015年的賺錢效應,那麼資金也會迅速進入市場,因為資本的本質還是離不開逐利性。

近二十年的時間內,中國股市經歷了四輪熊市行情,多年來A股市場還是離不開牛短熊長的走勢。歸根到底,還是中國股市太注重融資功能的定位,導致資金不敢盲目進入股票市場,即使市場已經處於歷史估值底部區域,但對不少資金來說,本身需要承受一定的時間成本,對高槓杆的資金來說,更是很難承擔較長的時間成本,而且市場的投資回報率並不具有很強的確定性,不少資金對股票市場的態度也是傾向於謹慎。

貨幣有所寬鬆,政策扶持力度有所增強,部分資金卻變相往房地產市場跑去,這本質上還是一種不健康、不正常的現象。面對部分變相違規進入房地產投資的資金,嚴查只是起到短暫性的壓制效果,但未必可以從本質上打擊這類違規資金,因為資本本身具有強烈的逐利性,只要房地產市場的賺錢效應得以延續,那麼資金總會有著各種各樣的辦法繞道進入市場。要從根本上引導資金迴歸實體經濟,還是需要從營商環境等方面下功夫。但是,有不少現代企業家存在賺快錢的思想,卻欠缺了老一輩企業家的實幹下苦功的精神,這也是實體做不好,資金卻往房地產跑去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