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兒童性侵70%是熟人做案,如何避免此類案件的發生?

警惕!兒童性侵70%是熟人做案,如何避免此類案件的發生?


近些天,“企業高管鮑某明性侵養女”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


2015年4月,李星星的母親與鮑某明通過網友介紹相互認識了。鮑某的關懷與身份讓他在半年就獲取了李母的信任。


2016年初,剛滿14歲的李星星在百度查詢“下體疼痛的原因”,當時一位醫生奶奶告訴她。“你被強暴了”。在通過醫生奶奶的指導,李星星報警並像警察講述了她受的傷害。


之後的日子裡面,李星星長期處於被侵犯、洗腦。在這長期的折磨之中,星星患上了重度抑鬱症、重度創傷後應激(PTSD)、重度焦慮症。


如何能讓“惡魔”繩之於法?

警惕!兒童性侵70%是熟人做案,如何避免此類案件的發生?

3次報警,2次立案,1次撤案。


李星星必須證明,自己14歲那年不是自願和鮑某明發生性關係。鮑某明他足夠聰明,更懂得如何鑽法律的空子。


如果不是被媒體揭開了他的“畫皮”,誰都無法想象他還會繼續以“父”之名,殘害多少幼童!


警惕!兒童性侵70%是熟人做案,如何避免此類案件的發生?

鮑某明準備在星星肚子上貼膠帶使用成人用品


鮑某明的惡行令人窒息,可這卻是戀童癖的冰山一角。


為什麼侵害幼童案件頻繁發生?這些案件有什麼共性?家長、學校、社會如何聯動進行幼童保護?


性侵犯兒童的案件中70%-80%都是熟人作案


近年來在媒體統計的數據中,報道出來的性侵犯兒童的案件中70%-80%都是熟人作案,比如這次熱點事件中兩個孩子也是被熟人帶到上海。這次事件也在給父母等孩子的監護人敲響警鐘,孩子的監護人是孩子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監護權的轉移要慎之又慎。


那麼家長在兒童保護方面需要做到哪些呢?


1.家長要營造安全的、溫暖的家庭環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保持良性溝通,允許探討任何孩子有疑惑(比如性教育)的話題;


2.保護孩子遠離危險的情境,不將孩子的日常照護輕易託付他人;家長要相信孩子的話,發現異常時細心探究,不輕易責備和怪罪孩子。


3.家長還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步學習不同孩子相應年齡段的性教育知識,從生命的起源、隱私部位的名稱、隱私部位的保護再到身體的界限識別、拒絕一切不舒服的觸碰到人際的尊重、壞人可以騙等。


4.學校是較容易集中對兒童、對家長進行統一科普教育的最佳場所,在家庭性教育和保護知識欠缺的當下,學校也是彌補缺失的重要一環。學校不僅可以邀請專業的兒童保護機構和專業的師資來進行對於兒童和家長的科普,還可以對教職人員進行科普、監督教職人員是否遵守日常行為規範等。


5.每個人的力量都是微小和有限的,但匯聚起來就是漫天光輝。我們幫到哪怕一個孩子逃脫傷害,那麼對於孩子和家庭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不知道在陰影和角落裡,還有多少像鮑毓明這樣的人渣在盯著孩子們準備下手,我們呼籲社會上出現更多像張帆這樣有能力有擔當的企業家,為孩子們做一些事情,讓他們在陽光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文系編輯轉載,為傳遞正能量。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