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改变贫困宿命——“决胜黔之南”黔南州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开篇的话:

2020年3月3日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长顺县、独山县、三都县、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退出贫困县。至此,加上此前已经脱贫出列的瓮安、龙里、贵定、惠水4个县,黔南州所辖12个县(市)中的10个贫困县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全州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68%,历史性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贵州省3个自治州中率先实现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黔南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根本性胜利。

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总结报道这一历史事件,展现黔南州各族干部群众奋战一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今天起,我们将连续推出九篇系列报道从宏观到微观、从党员到群众、从产业到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对黔南州的脱贫思路、政策、经验以及成效等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敬请关注。

“劈石抠土也要造出水田。”1983年底,罗甸县大关村发生了一件大事——何元亮、李必兴、李必先3人“合谋”在村里劈石造田!

那时,全村找不到一块超过10平方米的自然平整地。再往前的1980年,全村人均粮食持有量仅130斤,人均纯收入45元。

大关人望着山连着山彷佛只看到了苦海无边。

然而凭着“愚公”劲,这群人干了啥?

——到1996年,经过13年,他们硬生生在石旮旯中建成了1200余亩旱涝保收的稻田,粮食翻两番达到500多公斤,人均收入1200元左右,大关人胜利了。

如果说一个大关村要13年才能摆脱“提起腰带过日子”的窘境,那么一个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拥有400多万人口的黔南需要付出多少血汗、开多少山、辟多少地、耗费多长时间才能翻越贫困这座大山?才能彻底改变贫困的宿命?

2020年3月3日,时光的老人在这里停息、驻足观看: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振奋人心的公告:贵州省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黔南州长顺、独山、三都、荔波、平塘、罗甸6县在列,这也宣示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从此斩断了贫穷之“躯”,锻造了小康之“魂”。

彻底改变贫困宿命——“决胜黔之南”黔南州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2019年7月1日,全州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在都匀举行。图为表彰大会现场。冯小东摄

这亦是自1956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以来最为激动人心的大事件——2014年至2019年,黔南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1.5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4.12%下降到0.68%,在全省3个自治州中率先实现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地处贵州之南的黔南州终于彻底的改变了贫困宿命。

上下一心战天斗地

——跨越一甲子的拼搏摆脱极度贫困,用接续奋斗彰显“黔南决心”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让黔南儿女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阳光雨露,沿着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道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谱写了壮丽的崭新篇章。

然而,历史的发展也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是螺旋上升的,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时势造英雄,凡人出壮举。

1993年7月的一个晚上,邓迎香3个月大的孩子高烧不退,然而山连着山让她和爱人的求医之路困难重重,也是那时邓迎香萌发出了凿山开路的念头。

邓迎香居住在罗甸县的麻怀村,由于山凶坡陡,这里的人可谓是吃尽了困在深山的苦头。

彻底改变贫困宿命——“决胜黔之南”黔南州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当代女愚公”邓迎香。李庆红摄

后来,这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村妇女,带着几十户村民,开山凿石,前后历经13年,硬是于2011年的夏天把大山凿穿,开出了一条216米的希望之路,邓迎香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当代“女愚公”。

时间来到2015年8月28日,全长110多公里,银川至百色高速公路惠罗段(惠水至罗甸)的建成通车,标着罗甸结束了不通高速的时代。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背出了背篼干部精神;瑶山深处,“伙计干部”与瑶族群众“打伙计”,成功动员全村429户贫困“伙计”搬进梦柳移民安置点,吃上旅游饭……

彻底改变贫困宿命——“决胜黔之南”黔南州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春天的号角。卢庆文摄

为了脱贫攻坚,在微观层面,一批批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扬实干苦干的精神,不辞辛劳与极贫作斗争,2013年以来,黔南推动了4.69万名干部下沉到村组网格,实现了脱贫攻坚工作力量全覆盖。

在宏观层面,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黔南未曾停止对精准战略和精准打法的追寻。

这是黔南统一思想的“神来之笔”——

2017年,黔南提出了“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不能发散;聚力脱贫攻坚,力量不能分散;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功夫不能做虚”的“约法三章”,纠正思想上的偏差和错误。

这是黔南精准出击的“精彩之笔”——

2018年,黔南探索出“开展一轮全面系统筛查、绘制一张农村人口基数底图、组建一批脱贫攻坚专班、组织一场扶贫干部大培训、完善一个保障精准的组织体系、建立一套落实精准的工作机制、收集整理一本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的“七个一”机制,推动了黔南脱贫攻坚数据质量跃升全省前列。

这是黔南晋级打法的“点睛之笔”——

2019年,黔南提出脱贫攻坚十条“精准打法”,瞄准“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尽锐出战、动态摸排、完善机制、问题导向、智志双扶、社会帮扶、网格管理、激励问责”等十个方面,向贫困堡垒发起最后的“围剿”。

人民幸福就是追寻目标

——教育医疗卫生齐头并进,用无微不至彰显“黔南温度”

多个晚上的零时,用心的话可以在瓮安的小巷里、街道上经常发现有一个身影被夜晚的街灯拉得很长,这个人就是2018年9月刚上任瓮安第三中学的班主任——柏万新老师。

彼时,他为了快速全面的了解学生,决定对班上56名学生进行全覆盖家访。后来,柏万新凭着敬业的精神和优异的业绩,逐渐成为了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事认可的优秀教师。

柏万新只是黔南拥有高尚师德师风老师群像中的一个,也是黔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培养教师队伍的生动诠释。

脱贫攻坚,如何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黔南州委州政府深知脱贫难事,必作于易;脱贫大事,必作于细,所以持续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织密筑牢困难群众基本民生保障网。

彻底改变贫困宿命——“决胜黔之南”黔南州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营养午餐。陈春喜摄

——在教育保障上,2014年以来,黔南共投入资金359.11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896所,2016年—2019年新招录6417名教师。2019年全面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4.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享受教育精准资助,发放资金1.6亿元。

彻底改变贫困宿命——“决胜黔之南”黔南州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医疗帮扶。龙里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基本医疗上,实现标准化卫生院、村卫生室全覆盖,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一名合格村医,慢病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建立大病服务保障机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累计救助住院18.54万人次,“三重保障”救助资金6.91亿元,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

——在住房保障上,近几年来,共完成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63630户,实现人人有安全住房保障,并着力完善“五个体系”建设,为搬迁群众提供各类个性化服务。

彻底改变贫困宿命——“决胜黔之南”黔南州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移民村新。岑龙武摄

——在饮水安全上,黔南农村饮水安全已全面解决,349.22万农村人口已达到脱贫退出饮水安全保障标准。

黔南州委书记唐德智表示,近年来,黔南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将扶贫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把脱贫攻坚和增进民生福祉的事情办好,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打下坚实基础。

三军过后尽开颜

——激情奋斗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用勇猛无畏彰显“黔南担当”

“挖机挖下去,都是石头呀!”在平塘县大塘镇,来自福建的老板陈春耕扎根深山发展养猪产业,令他苦恼的是“以往在福建三下五除二就可以平整一块土地了。”

但是,凭借着不服输的劲,他坚持了下来。“我的养殖系统是比较先进的,这里培育猪仔,培育好就马上转养到另一边。”指着已经初具规模的养猪场,这位来自福建的外乡人显得充满底气。

彻底改变贫困宿命——“决胜黔之南”黔南州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产业脱贫之路。何天发摄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环境是山连山。

“来到平塘县牙舟镇之前,我也找了许多地方种植铁皮石斛,都不是很满意,直到看到这里光秃秃的石山我才下定了决心发展。”来自浙江温州的郑祥巧如今在边兰村的石头上种植了700余亩的铁皮石斛升级版——叠鞘石斛。

“不长在石头上的石斛,怎能是好石斛!在这种原生态环境下种植出来的叠鞘石斛,价格是大棚里培育出来的三倍!”平塘县委常委、副县长李传忠坦言,当初就是看中老郑的种养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主动推进了企业落户。

高山也有好产业,大山未必是阻碍。

多年来,黔南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以500亩坝区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将茶叶、蔬菜、生猪、石斛等作为12个特色主导产业,实施500亩以上坝区结构调整320个61.5万亩,坝区平均年亩产值达7482.27元。

彻底改变贫困宿命——“决胜黔之南”黔南州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瓜香甜农户笑。刘文俊摄

积极推行“村社合一”,在全省率先出台《黔南州推行“村社合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指导意见》,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到7230个,带动就业农户38.4万户,带动总人口132.21万人。

着力抓好产销对接,推行校农对接、农超对接,实现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14.84亿元,推动农产品销售540.18万吨、总额376.32亿元。

彻底改变贫困宿命——“决胜黔之南”黔南州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贵新高速穿境而过。罗毅摄

如果说产业发展是摆脱贫困的主动脉,那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则是奔向小康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

8495公里——农村“组组通”让村民不再行路难;

16余亿元——让群众不再望天吃水,住上安全的房子;

5.03亿元,1244个“电力扶贫”项目——让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了99.87%。

更让黔南人欣慰的是:奋进小康的进程中黔南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黔南,我们看到了中央情义,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邮电大学、国家投资开发集团公司等4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下,仅在2019年,就落实了帮扶资金1.9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02个,覆盖贫困人口7.5万人,带动脱贫3.2万人。

在黔南,我们看到了黔粤情深,2013年以来,广州市累计投入黔南对口帮扶资金19亿元,援建项目近500个,受益贫困人口约10万人次。

彻底改变贫困宿命——“决胜黔之南”黔南州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文化助力脱贫 罗士朝摄

在黔南,我们看到了企业关怀,2016年以来,黔南州内770家民营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吴胜华说,目前黔南脱贫攻坚工作重心已正式转移到“三清零”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上来,接来下将分门别类建立“六本台账”,确保新出列的6个县今年6月全面实现贫困人口清零、风险清零、问题清零目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铁清、袁绍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