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原油期貨價格跌到負值,中國原油庫存已經翻了一倍

原油期貨價格跌到負數,歷史性的暴跌。

沒錯,沒錯。

我們又一次見證了歷史——歷史上最大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出現在原油市場。

美國WTI5月期原油期貨週一收於每桶-37.63美元,當日下跌55.90美元。這不僅是歷史上最大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約305.97%,而且也是WTI期貨市場首次跌至0美元以下。

你沒有看錯,就是負的。

這是自從有了原油期貨這個東西以來,第1次出現這麼極端的價格。


5月份原油期貨價格跌到負值,中國原油庫存已經翻了一倍

5月原油期貨以每桶-37.63美元的驚人跌幅收盤

美國石油基金帶頭拋售原油期貨合約

這一歷史性的下跌是由美國石油基金USO(原油ETF)大量拋售造成的。截至上週,USO持有2020年5月WTI石油期貨25%的流通份額。但是合同明天就到期了。

美國石油基金uso現在面臨選擇,要麼現在就把這些期貨合同賣了,要麼在5月底去拿石油現貨。雖然像USO這樣從事紙桶交易的ETF基金一般不會實際交割現貨石油,但是即使交割,它們也找不到存放石油的地方。

美國俄克拉何馬州庫欣的主要儲油中心已經滿負荷了,幾乎沒有人願意在5月份的時候不得不接受石油的交割。交易員們週一瘋狂拋售即將到期的5月美國原油期貨合約,他們必須拋售石油,而且現在就必須這樣做,不管價格如何。導致該合約出現歷史上的首次負值,幾乎沒有買家願意接收原油,因為沒有地方存放原油。


5月份原油期貨價格跌到負值,中國原油庫存已經翻了一倍

因為沒有地方存儲,所以uso和其他交易員只能不計代價拋售


OANDA駐紐約市場分析師莫亞(Edward Moya)說,對許多投資者或利用這些合約進行對沖的人來說,這的確是個大麻煩。“沒有地方放油了,我們的儲油空間快用完了。”

對於那些通常願意接收石油的人,比如煉油廠和航空公司,現在的訂單基本上決定了他們也不想要任何石油。

當然,油價下跌並不意味著石油工業的終結。從2020年6月的合約可以看出,USO和其它ETF是今日暴跌的背後推手。6月的合約雖然大幅下跌,但跌幅僅為兩位數,而非三位數。

今天CLM20下跌16%,CLK20下跌309%。6月份的期貨合約價格仍高於每桶20美元。儘管這一價格不高,當時仍然讓人印象深刻——比2020年5月的原油期貨價格高出40多美元。

這份6月份的合同將於5月19日到期,它更能代表真實的石油市場。

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的現貨價格今天也下跌了近300%,跌至每桶-37美元。這也是歷史上西得克薩斯中質油現貨價格首次跌至每桶0美元以下,這為原油歷史性的一日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現貨價格下跌,同樣是因為實際庫存的限制。如果買家能夠找到地方把石油儲存起來,那麼他們就會把它存起來,直到油價反彈。但如果沒有可用的存儲空間,也不想停產,因為停產成本更加高昂,那麼就沒有任何辦法了。


中國原油庫存翻了一倍,但是僅靠中國拯救不了原油市場


5月份原油期貨價格跌到負值,中國原油庫存已經翻了一倍

按照中國官方數據估算,中國原油庫存翻了一倍


石油未死,但是絕對面臨很大麻煩。美國鑽探公司在五週內減少了260個鑽井平臺,預計還將繼續減少。庫存正在增加,需求正在枯竭,而供應尚未受到蓄意限制。而且,美國大多數州的國內訂單至少在一個月內不會取消。

而中國的庫存也在被快速填滿。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將戰略和商業庫存的填充率提高了一倍,利用了低油價的優勢,並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石油市場,因為需求大幅下降,中國將更多的進口轉向了儲存,而不是直接大幅削減原油進口。

基於中國官方數據的估計,1月至3月間,煉油商未加工的石油日產量接近200萬桶。相比之下,2019年第一季度的估計數據顯示,在包括進口和國內石油產量在內的中國原油總供應量中,只有107萬桶/天沒有被煉油廠加工。2020年第一季度和2019年第一季度未加工原油的差異表明,今年中國填補戰略和商業庫存的速度增加了一倍。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為止,儘管冠狀病毒大流行首先導致中國需求下滑,但中國並沒有大幅削減進口。在擺脫了冠狀病毒的封鎖後,中國的煉油企業從阿拉斯加、加拿大和巴西購買超低價現貨石油,利用這些國家向中國提供的許多原油等級的大幅折扣,除了中國,其它地方則沒有需求。

3月份,中國原油進口同比增長4.5%,但與1 - 2月份相比有所下降。不過,獨立煉油商最早在2月底就開始提高3、4月份的原油預訂量。

但單靠中國的石油儲備目前還不足以拯救石油市場。尤其是在中國的庫存也在迅速被填滿的情況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