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有毒的讚美,叫“你很厲害,什麼都懂”

作者:國館君 來源:《意林·作文素材》

有種有毒的讚美,叫“你很厲害,什麼都懂”

【適用話題】通才與專才 目標專一 堅持

我們的身邊,一定有“萬金油”一樣的人:他們入得廚房,出得廳堂;吹拉彈唱,無一不精;能聊藝術,能做實業。學什麼都比別人快兩三步。然而,這些貌似很厲害的人,有個最大的弊端:他們什麼都懂,卻無一精通。

什麼都想學,其實也是一種懶惰。舉個可能會傷很多人心的例子:梁啟超。他早年參與政治,幾乎在每個社會領域都有參與論戰。但胡適是這樣評價梁啟超的:“才高而不得有系統的訓練,好學而不得良師益友,入世太早,成名太速,自任太多,故他的影響甚大而自身的成就甚微……”梁啟超手伸得太長,很多學問都只開了個頭就沒做下去了。比如他做中國學術史,可只講到了先秦部分;他做中國文化史,最後只做成了一個序言。

像梁啟超一樣的通才,在那個年代就是一個行走的百度百科。粵語裡面有句話形容:周身刀,無張利。與其說什麼都懂的人很勤奮,不如說這是另一種懶惰:懶得在一種興趣中深入,於是不斷變換方向,揮霍自己的才華。喜歡的有這麼多,真愛到底是哪一個?

香港作詞人黃霑也是個全才。他早年文學系畢業,對詩詞格律尤有研究。畢業後嘗試做廣告,鬼馬創意不斷。做電視臺脫口秀節目、拍電影,尺度大開。他跟一般興趣廣泛的人不同的一點在於,他能夠將種種才華薈萃到他最鍾愛的事業——填詞中來:豪邁奔放的風格,他寫在《滄海一聲笑》《上海灘》中;顛覆古典,寫在《青蛇》插曲《莫呼洛迦》、《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插曲《我愛你》中;幽默趣致,寫在兒歌《世界真細小》中……興趣太多的人如果不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連點成線,抓住一點突破,所有努力都顯得輕飄飄的,提升不了自己的境界。事實上,要做到像黃霑一樣左右逢源,是一件極難的事。

與其做個“萬金油”,不如做個“專業戶”。一般人才華都屬中等之才,也就不必羨慕所謂“博古通今”了。人顯得笨一點,學什麼都學不會,一旦發現自己能做的就欣喜若狂,也往往可以成就大智慧。比如導演李安,自稱讀書的時候成績不好,上了藝術專科,意外發現自己喜歡的居然是舞臺表演;數學家陳省身先生,他說自己只會做數學,其他都不會,於是做了一輩子數學……

《荀子》裡面說:“今使途之人服術為學,專心一志,思索熟察,積善而不息,則通於神明,參於天地矣。”只費力做好簡單一件事,時間長了也有經天緯地的神效。所謂的人生成就,其實就是這麼不費力。

身處這個時代,每天都有海量信息湧入腦際,激發起人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促使我們展開獵奇式的探索。但正如有人曾說:“思想的冗餘有時比思想的貧乏更可怕。”我們不必羨慕什麼都懂的人,因為他們的思維裡有同樣多的條條框框。在紛繁的興趣中,致力於真正的心頭好事業,其實也是這個時代給我們的考驗。

【素材分析】正如文中所說“什麼都想學,其實也是一種懶惰”,懶得專注於某一方面深究細研,做事淺嘗輒止,那麼,希冀中面面俱到的結果則是面面不到。雜取種種不如只取一種,一個人角色太多便會顧此失彼,方向太多便難專心致志。所以王安石說“人之才成於專而毀於雜”。所謂性痴志凝,專心一志方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力。

【速用名言】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戰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2.不要企圖無所不知,否則你將一無所知。——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