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受人歡迎嗎?培養換位思考能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人與人的交往當中,大家都希望自己是那個備受其他人歡迎的人。俞敏洪說:教養就是當你走到一群人中間,你的行為恰當得體,讓人感到禮貌和愉悅。

01 教養與學識地位無關

說起教養,很多人習慣把它跟學識、地位聯繫在一起。其實不一定的。

“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一心想羞辱他,先是在進城門的時候,要求他進大門旁邊那個矮小的門,接著在大殿之上又用言語羞辱他,認為晏子矮小不配做使者。

楚王作為一國之君,有錢又有地位,從小也接受最好的教育和培養,但是卻抓住一個人身體上的缺陷,反覆進行打擊,表現得非常沒有教養。

在《教養的證據》一書中,這樣寫到:一個有教養的人,他尊重自己身體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身體。在尊重自我的權利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權利。在馳騁自我意識的駿馬時,也精心維護著他人的茵茵草地。

教養不是隨著你的財富地位或者知識的增加,就自然而然的多起來的。

有些人生在權貴之家從小看多了來往應酬,卻只養成了高高在上的派頭,沒有良好的待人接物的禮節。有些人生在書香門第,從小飽讀詩書,卻有可能一開口就是粗話,依然讓人覺得沒有教養。

陳道明曾經評價過這種現象: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麼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

想要受人歡迎嗎?培養換位思考能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02 練習換位思考可以培養教養

想要有教養,必須進行培養和練習。利用換位思考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在撒貝寧主持的“童言有計”這檔節目裡面。老師經常啟發小朋友進行換位思考。

有一次四個小朋友一起挑戰一些項目。最後一項裡有個小孩兒發脾氣中途退出。其餘的三個小孩繼續挑戰,最後成功,得到獎勵,是一個漂亮的小熊蛋糕。

切蛋糕前,老師反覆徵求每個小孩的意見,問:要把蛋糕切成幾份?剛開始有小孩很堅決的說要切成三份。理由是隻有三個人堅持到勝利。老師溫柔地啟發他們回憶,以前他們沒有獎品時會不會難過,會不會眼饞,他們沒有獎品時有沒有小朋友主動與他們分享,讓他們開心。最後大家一致同意要把蛋糕分成四份,大家一起分享。

運用換位思考,小朋友們越來越有愛心,相處得更加融洽了。

想要受人歡迎嗎?培養換位思考能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03 換位思考並不難

換位思考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換位思考就是把我當成你,把我當成他,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

當你在路上碰到一個新手司機開得太慢擋住了你的路。你是不是心情煩躁想破口大罵?等一下!先回想自己剛學會開車那陣子,坐在駕駛室裡忐忑緊張、小心翼翼,這時候後面又傳來催促咒罵的聲音,你一下子緊張得手足無措的樣子。

當你拿起一個垃圾想往樓下扔的時候,想想如果自己是樓下的住戶,剛剛辛辛苦苦把庭院打掃的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突然一個外賣盒子從天而降,在自己面前炸開。蹦出幾粒油汪汪的米粒,幾根沒啃乾淨的雞骨頭,盒蓋的正中央還插著兩根一次性竹筷。你會不會氣得要跳腳?

當你在培訓演講時,臺下忽然有手機叮叮噹噹響起來,你是不是覺得沒有受到尊重?明天上司又要召開無聊的例會了,你會不會自覺把你的手機調成震動或者是靜音呢。

當你在下屬面前,滿口官腔,故意刁難時,想想你等下還要去向領導彙報工作呢,你不希望回頭你的上司也這樣對你吧。

想要受人歡迎嗎?培養換位思考能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04 換位思考讓你更有教養

當你在與人說話時,習慣了換位思考,你會表現得謙遜內斂,和你說話的人會感到如沐春風。

你能夠從對方的立場去觀察思考,得到對方的認同,達到溝通的目的,如果有矛盾或誤會也會很快解開。

當你不同意他人的觀點和看法的時候,你不會隨便就打斷別人的發言,而是先聽對方說完。再就事論事進行分析,講清道理,表明自己的觀點。

當你與人相處的時候,習慣了換位思考,你的行為舉止就會更加的恰當得體,你一個自然的舉動往往就溫暖了別人。

比如說你把剪刀遞給別人的時候,會考慮到接剪刀的人如果不小心會被刀口刀尖傷害到。你會把尖銳的那頭對著自己。

比如說當你面前是一扇向內向外都可打開的門,考慮到向外打開可能會碰傷別人,你永遠會是向著自己的方向拉門。

你對任何職業都保持基本的尊重。你會給予清潔阿姨、送餐員、快遞小哥、服務員等人展現一個微笑,一句謝謝,發自內心的。

經常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就能體會別人的難處,理解別人的行為,待人處事更加得體,顯得有教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