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喬丹1998賽季紀錄片之前,你至少要明白“最後一舞”是怎麼來的

  1997年秋,芝加哥公牛隊新賽季訓練營的頭一天,主教練菲爾·傑克遜在隊會上給每個人發了本戰術手冊,封面上寫著:The Last Dance。

  “最後的舞蹈”,“最後一舞”,看你喜歡怎麼翻譯,都行。

  對,這不是後人的回顧與總結,也不是蹭《想見你》和伍佰的熱度(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 預備,唱),而是在從一開始就擁有這個名字:The Last Dance。

  從明天開始我們就能觀賞到全世界籃球迷近期共同翹首期待的紀錄片《The Last Dance》了。這部長達十集的籃球紀錄大片,全景式展現芝加哥公牛1997-98賽季那艱苦而偉大的賽季,據說有許多此前從未對外發布過的鏡頭,還有無數相關人士後來接受採訪表達的所感所思,總而言之,不可錯過。

看喬丹1998賽季紀錄片之前,你至少要明白“最後一舞”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菲爾·傑克遜會從一開始就定下這個基調?為什麼一場球都還沒打,還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就確定這是最終季?如果贏了,就沒有哪怕一點點可能把故事延續下去嗎?

  觀賞大片之前,我想,先了解清楚“The Last Dance”是怎麼來的,對你很有幫助。

  把時間線再往前拉一點。1997年6月,邁克爾·喬丹率領芝加哥公牛奪得七年內第五個NBA總冠軍。這是劃時代的歷史成就,這支隊伍在籃球領域已經登峰造極,除了比爾·拉塞爾時代的波士頓凱爾特人外,NBA已經沒有球隊能篤定地說自己比喬丹的公牛更優秀、更偉大了。

  然而,聚光燈下的和諧美好,也掩蓋不住暗地裡的危機四伏——在普通人看不見的地方,公牛隊其實早就是暗流湧動。

  當時喬丹、菲爾·傑克遜、丹尼斯·羅德曼這三位拿冠軍的核心人物合同都到期了,公牛能否在後面的1997-98賽季全體迴歸成為很大的疑問。1997年奪冠當夜,喬丹就在媒體面前公開說:“我不想給傑裡·萊恩斯多夫施壓,儘管聽上去像是這樣。可我希望看到我們捍衛過去七年五次取得的東西,這是一支冠軍球隊。我想我們有權要求捍衛我們所取得的,而菲爾應該是那個教練。”

  如今聽來再明顯不過的事情,那個時候卻懸而未決。一度有跡象表明,公牛隊老闆傑裡·萊恩斯多夫不會再僱用菲爾·傑克遜,因為他要價太高了。

  傑克遜剛履行完一年270萬美元的合同,在當時所有未兼任球隊總經理的主教練裡頭,他拿的是最高的年薪。NBA聯盟中其他的好教練,一年掙個100到200萬就很開心了,而且誰都會爭著搶著要執教邁克爾·喬丹和斯科蒂·皮蓬。於是公牛管理層的疑問是:為什麼要在教練身上花這麼多錢?為什麼不換個人來帶這支球隊?既然有喬丹和皮蓬,菲爾·傑克遜的位置就是可以替代的。

  可喬丹的態度大大影響了菲爾·傑克遜的報價。喬丹公開宣稱:我只為菲爾·傑克遜打球,如果菲爾走了,我也不回公牛隊!

  想想看,這是多大的威脅。喬丹讓所有人知道:要讓整個公牛隊完整歸來,要再拿一個總冠軍,就得先把菲爾·傑克遜請回來。

  這在芝加哥已經不是純籃球問題,它甚至製造出了社會壓力。菲爾·傑克遜的續約談判佔據了芝加哥當地媒體的顯要位置,比市政預算還引人關注。因為菲爾·傑克遜已不只是一名籃球教練,更是一塊關鍵的多米諾骨牌,影響著喬丹去留的骨牌。

看喬丹1998賽季紀錄片之前,你至少要明白“最後一舞”是怎麼來的

  1996-97賽季結束之前,喬丹曾跟記者開玩笑說,如果由他作主,他會給自己開5000萬美元的年薪,給菲爾·傑克遜也開5000萬,給斯科蒂·皮蓬開7500萬。然後,他意識到遺忘了羅德曼,又補充說:“丹尼斯拿2500萬。他可能值更高的價錢,但我的預算真的很緊了。”

  所以你要知道,贏得第五冠並沒有緩解公牛隊內的緊張局勢。管理層要讓喬丹回來,就得滿足喬丹的條件:球隊在實質上保持完整。這意味著跟喬丹續約之前,制服組得先解決另外幾塊多米諾骨牌的事兒,其中包括皮蓬。

  皮蓬的情況跟喬丹、傑克遜和羅德曼不一樣。皮蓬合同沒到期,還剩最後一年。1997年夏季休賽期間,皮蓬是全聯盟最有價值的交易籌碼,理論上,公牛隊可以拿他去做筆不錯的交易。可如果送走皮蓬,喬丹和菲爾·傑克遜就回不來了,整個球隊將分崩離析,這樣一來,公牛管理層——準確地說是“兩個傑裡”,老闆傑裡·萊恩斯多夫和總經理傑裡·克勞斯——會在芝加哥遭受巨大責難,王朝球隊不是被外面的敵人打敗的,而是被自己人拆散的。

  到1997年這個時候,喬丹對皮蓬也非常依賴和支持了。

  早年間,喬丹對皮蓬一直有所保留,私底下甚至頗為否定。1990年東部決賽,皮蓬在搶七那天鬧偏頭痛,讓喬丹憤怒至極。後來兩人在1991到1993年攜手率隊贏得三連冠,喬丹對皮蓬也並不親近,這主要源自皮蓬的表現不夠穩定,時好時壞。再後來,喬丹1993年退役,1995年再復出,他才開始對皮蓬充分認可,這也是因為皮蓬自身也比過去成熟了不少。

  1997年第五個冠軍到手後,喬丹十分感念皮蓬的存在,總說皮蓬在場上就像自己的親兄弟。前隊友B.J.阿姆斯特朗也這麼說,他認為喬丹皮蓬在1995年以後彼此非常瞭解,總是知道對方想要什麼,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就像一對雙胞胎。

看喬丹1998賽季紀錄片之前,你至少要明白“最後一舞”是怎麼來的

  喬丹跟皮蓬關係越來越好,跟總經理傑裡·克勞斯的關係就越來越差。多年以來,喬丹一直跟克勞斯交惡,現在幫著皮蓬,他更覺得克勞斯在談合同時總對公牛的奪冠功臣們過於吝嗇和苛刻。

  1997年夏天,克勞斯在皮蓬身上面臨兩難的抉擇:留下他,就是著眼於短期利益,繼續衝擊第六個總冠軍,取悅球迷;可是一年之後,皮蓬就恢復完全自由身份了,他肯定會投身自由球員市場,加盟其他隊伍,這樣一來公牛就什麼都撈不著,因此若從長遠考慮,那就痛下狠心,送走皮蓬,換回有潛力的年輕球員,放棄1998年的冠軍希望,開始重建。

  皮蓬跟公牛管理層交惡也是由來已久。他是當時NBA最好的幾名球員之一,卻一年只掙300萬美元,排名全聯盟第122位。

  說起來,這也是皮蓬自找的:1991年,他剛受過一次嚴重的背傷,為保險起見,跟克勞斯要了這筆七年的長合同,克勞斯當時勸他別籤這麼長,但皮蓬不聽。在那個年代,球員如果價值提升,可以重新進行合同談判,可1994年皮蓬要求重談合同時被克勞斯嚴辭拒絕,皮蓬的合同就此被鎖定。

  很多和皮蓬類似的情況,老闆都會適當地暗示那些好球員:球隊尊重你做出的貢獻,等你這筆合同到期,我們會在下筆合同當中給你補償,讓你掙到你該掙的錢。然而公牛管理層從未給過皮蓬這樣的暗示。

  相反,克勞斯和萊恩斯多夫似乎特別不樂意在公開場合給予皮蓬充分的肯定,他們對皮蓬未來的興趣相當有限,他們認定皮蓬的身體已經開始老化。1994年,皮蓬差點被拿去換西雅圖超音速隊的明星前鋒肖恩·坎普。現在1997年,公牛隊又差點在選秀日把皮蓬和中鋒盧克·朗利打包送走,去換對榜眼秀基思·範霍恩的選秀權。

  據萊恩斯多夫後來說,不交易皮蓬,全力衝擊第六個總冠軍,是由他親自拍板的。萊恩斯多夫記得自己問克勞斯:我們可能得到的年輕球員究竟有多好?能不能成為未來贏得總冠軍的重要棋子?克勞斯不敢打保票。於是萊恩斯多夫決定,他要第六個冠軍。

  萊恩斯多夫並不太在意皮蓬的感受。交易是NBA的一部分,即使是偉大球員也有被交易的時候。喬丹不會被交易因為他是喬丹,而皮蓬並不是。萊恩斯多夫一直很坦率,他不怕皮蓬的經紀團隊知道他在做什麼。

  公牛最終留下皮蓬,也不是因為他覺得皮蓬不可或缺,而是因為喬丹和菲爾·傑克遜希望皮蓬回來,球迷也希望皮蓬回來。

看喬丹1998賽季紀錄片之前,你至少要明白“最後一舞”是怎麼來的

1996年喬丹與公牛老闆萊恩斯多夫(右一)對話

  公牛隊和菲爾·傑克遜的續約談判也進行得十分痛苦,一度陷入僵局。

  萊恩斯多夫只肯開出一年400萬美元,菲爾·傑克遜的經紀人託德·穆斯伯格卻為傑克遜開價750萬美元。最後,萊恩斯多夫說他再也不跟穆斯伯格見面了,他乘坐私人飛機飛到蒙大拿,直接找傑克遜本人。

  一見面,萊恩斯多夫就遞給菲爾·傑克遜一份報價合同,500萬美元,比他之前的報價多出100萬。穆斯伯格聽說萊恩斯多夫去了蒙大拿,馬上也飛過去同菲爾見面,不過談判的時候他並不在場。萊恩斯多夫告訴菲爾,這500萬是他能給的全部。此時,穆斯伯格的要價也降到了600萬。雙方又僵住了,萊恩斯多夫飛走,去了亞利桑那。

  再談話,穆斯伯格說:600萬,不能再少了。萊恩斯多夫回應:“你沒搞清楚,我說就那麼多,那就那麼多了。”穆斯伯格拒絕接受,雙方談崩。不過,過了大約九小時,萊恩斯多夫打來電話,說他同意600萬。

  菲爾·傑克遜同公牛續約,但合同裡有一個條款:假如喬丹未能和公牛續約,那麼菲爾這份合同也將作廢。

  公牛隊隨後召開新聞發佈會,對外宣佈已和菲爾·傑克遜續約完成。但這次發佈會同一般類似場面的歡快氛圍不同,克勞斯極盡尖銳刻薄之能事向到場記者強調:不管能不能拿到第六個總冠軍,這都會是菲爾·傑克遜執教公牛的最後一年。

  這引發了又一番爭執。菲爾·傑克遜說:克勞斯看上去就像站在其他球隊一邊,而不是站在自己球隊一邊。克勞斯立刻反擊:“我不關心這個賽季是不是82勝0負,你都得給我滾蛋!”

看喬丹1998賽季紀錄片之前,你至少要明白“最後一舞”是怎麼來的

菲爾·傑克遜(右)與公牛總經理克勞斯(左)

  籤回了皮蓬和菲爾·傑克遜,萊恩斯多夫終於可以跟喬丹進行續約談判了,不過他得先緩和緩和雙方遺留的敵對情緒。

  萊恩斯多夫聽說喬丹在生他的氣,這是真的嗎?喬丹告訴他,是真的。為什麼呢?喬丹提起了一年前的事。

  1996年夏天,喬丹和公牛隊續下一年3000萬美元的合同。簽完字,喬丹正要離開,萊恩斯多夫說了一句讓他永遠不會忘記的話,那句話徹底改變了喬丹對萊恩斯多夫的看法。

  當時兩人握手,萊恩斯多夫說:“我知道總有一天我會為我們剛剛完成的事情後悔。”

  過了一年時間,萊恩斯多夫才知道喬丹對自己不滿是因為這樣一句話。萊恩斯多夫聲稱,他不記得自己曾經那樣說過,如果真的說過,那他願意道歉。他以為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了,但實際上並沒有。

  在這前後,喬丹同哈佛大學著名的歷史學家兼作家亨利·路易斯·蓋茨(Henry Louis Gates)見了一面,把這件事情說給蓋茨聽,並告訴蓋茨:萊恩斯多夫說那樣的話,就像打了他心臟一拳。喬丹的話被登在了《紐約客》雜誌上。

  又過一年多,喬丹出自傳,這話也被寫了進去。喬丹說:“錢跟我打籃球從來沒有任何關係,但錢對某些人來說永遠是個問題,對傑裡·萊恩斯多夫就是如此……過了這麼多年,拿了這麼多冠軍,我努力為公牛這支球隊付出這麼多,這些年我一直拿著與身價不符的低額薪水,而這一切過後,你居然後悔支付給我一個市場價?這就像往我的心臟來了一拳。”

  在這件事情上,喬丹和萊恩斯多夫存在文化差異。萊恩斯多夫認為那只是一種自嘲,是在協議達成之後應該說的,而在喬丹聽來,卻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看喬丹1998賽季紀錄片之前,你至少要明白“最後一舞”是怎麼來的

喬丹1993年宣佈退役時,萊恩斯多夫坐在他身邊

  無論如何,雙方開始談下一份合同了。

  萊恩斯多夫最初給喬丹的開價是2500萬美元,他說前一年的3000萬是對之前那麼多年低薪的補償,這次給不了那麼高,但很快他的報價就重新來到3000萬。

  可喬丹認為,他應該得到加薪,畢竟他們又拿了總冠軍,而他又一次當選總決賽MVP。喬丹說,加薪是獎勵他工作完成得那麼好。喬丹及其經紀人大衛·法爾克提出加薪20%,漲到3600萬美元,被萊恩斯多夫拒絕。最終,是喬丹提出雙方各讓一步,加薪10%,漲到3300萬,萊恩斯多夫立刻同意。

  法爾克當時還提出了另一個方案,籤一份兩年合同,第一年3600萬,第二年4000萬,萊恩斯多夫被嚇到了。萊恩斯多夫問:“大衛,你的委託人不是同意一年3300萬了麼?不對嗎,邁克爾?”喬丹說:對。就這樣,3300萬,雙方談妥。

  記住,那是1997年,還是20世紀的末尾。年薪3300萬美元,喬丹刷新了職業體育的歷史。

  就這樣,芝加哥公牛隊1997-98賽季的花銷終於同他們的市場價值相吻合了。喬丹3300萬;菲爾·傑克遜600萬;羅德曼續簽了一份包含各種激勵條款的合同,總價值接近1000萬——光他們三人就4900萬了。此外,羅恩·哈珀掙500萬,託尼·庫科奇掙400萬,皮蓬掙300萬。

  不算替補,公牛主帥和核心團隊的年薪已經超過6000萬美元。1997-98賽季,他們成為了截至當時NBA歷史上薪金總額最高的隊伍,是那年NBA聯盟工資帽的兩倍還多。

看喬丹1998賽季紀錄片之前,你至少要明白“最後一舞”是怎麼來的

芝加哥公牛隊1997-98賽季全家福

  看著其他人簽下新的高額合同,而自己又一次差點被送走,皮蓬非常生氣。他的主要經紀人吉米·塞克斯頓認為,這不光是錢的問題,更是球隊對球員的尊重問題。

  皮蓬認為,公牛跟球員談生意,始終執行雙重標準,對喬丹是一套標準,對其他人是另一套標準。萊恩斯多夫對喬丹像對待一個貴族,對皮蓬卻不是。

  雖然皮蓬心知肚明,喬丹能做的一些事他自己做不到,但他覺得,自己也應該享有某種特殊地位。他不是一個普通的球員而已,他入選了1992年代表美國征戰巴塞羅那奧運會的那支開天闢地的“夢之隊”,在夢之隊裡也是個明星,而且還是NBA官方評選的歷史50大巨星之一。可這些特殊的榮耀,在芝加哥,皮蓬總感覺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可。

  皮蓬決定做點什麼,表達一下不滿和憤怒。

  1997年東部決賽他左腳受傷,總決賽一直是忍痛作戰,但賽季結束後,他沒有動手術,就讓夏天這麼過去了。很多球員會盡可能避免動手術,可皮蓬的情況是,他不信任公牛隊,也不信任他們的隊醫。不僅不動手術,皮蓬還打了兩場慈善賽,其中包括他自己發起的在芝加哥聯合中心舉辦的慈善賽,這惹得克勞斯連連發來傳真,警告他必須立即停止這種行為。

  直到新賽季臨近,皮蓬也沒治療腳傷,就是想讓萊恩斯多夫和克勞斯看看:為了報復,他不惜拿自己的健康和隊友的機遇去冒險。

  由於腳傷,皮蓬在1997-98賽季剛開始時無法出戰,而且隊醫說,他可能要缺席半個賽季之久。

  菲爾·傑克遜心想,這肯定會是一個異常困難的賽季。過去菲爾也見過皮蓬不愉快的樣子,但皮蓬這次的憤怒顯然超出以往任何時候,甚至演變成一種盲目的仇恨,以至於不惜犧牲自己最大的樂趣——打籃球。

看喬丹1998賽季紀錄片之前,你至少要明白“最後一舞”是怎麼來的

  菲爾·傑克遜確信,即將到來的1997-98賽季,不管是贏是輸,都將是這幫人在一起共事的最後一年。於是在訓練營頭一天的隊會上,他給大家發了那本封面上寫著“The Last Dance”的戰術手冊。

  這就是“最後一舞”的由來。

  這最後一支舞,最終被證明跳得既痛苦又偉大。那遠不是一個痛快或者酣暢淋漓的賽季,它包含著掙扎、喪氣、抗爭、磨合、平衡和最後喘著粗氣的拼鬥。

  至少從表面上看,那是一支又老又弱的隊伍——籃球運動員的巔峰期通常在二十七八歲,而1997-98賽季,喬丹將滿35歲,皮蓬已滿32歲,羅德曼36歲,哈珀34歲;庫科奇倒是隻有29歲,但他始終未能證明自己可以穩定發揮出高水平;至於替補席上的其他傢伙,頭腦夠聰明,天賦卻不足。

  球員們比局外人更清楚,三連冠不好拿。第二個冠軍的難度已經比第一個大,因為人們對你的期望值提升了,你身上的壓力也增大了。而第三個冠軍肯定比第二個更難,因為你的積極性、專注度很難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準。

  不過菲爾·傑克遜還是相信,公牛再拿一個冠軍的機會依然不小。他們四名最老的球員——喬丹、皮蓬、羅德曼、哈珀——身體都保持得非常好,頭腦又都極為聰明。菲爾知道自己球隊的優勢在哪裡:智慧,經驗,還有精神上的堅韌。其中最後一點,到季後賽將無比重要。

  公牛知道何時該集中精力,怎樣集中精力,如何執行教練的戰術意圖,這些是他們強過其他很多球隊的地方。菲爾心想,就季後賽而言,他的球員非常理想,如果可以的話,他們願意跳過82場常規賽,直接進入季後賽。

  賽季開始前,菲爾·傑克遜找喬丹和皮蓬都談了談。兩位隊長都問他:是不是真覺得這是最後一搏了?菲爾回答說是,並且表示,他們能在一起合作這麼長時間,已經很幸運了。他們不得不假定,一切都將在1998年的6月份結束。

  明確了菲爾這個賽季的整體構想後,喬丹說:“我們真的必須調整好自己的節奏,不是嗎?”

  故事裡的事,到底怎樣,就讓我們一起先看紀錄大片,後面有機會再來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