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一本難唸的經

中國足球水平低下,可以說已經到了讓人忍無可忍的地步,雖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原因,但是身為最高領導部門的中國足協絕對富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國足球,一本難唸的經


可能足協心裡也有委屈,但是翻看中國足協在中國足球職業化這近三十年來的一系列的政策和作風,足協的委屈完全是咎由自取而已。當年的“頭球進球算倆”的政策讓中國隊有了“頭球隊”的“美譽”,也出現了一批比較優秀的高中鋒,但是正是由於這種重身體輕技術的思想出現,導致了中國球員的基本功普遍比較差,特別是“技術流”興起以後,中國所謂的頭球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98年開始的轉會“掛牌,摘牌”制度,可謂又是中國足球的“一次創新”,而且這種違背職業足球市場規律的政策一直到05年才被廢止。中國足協的數學水平可謂讓人笑掉大牙,“69”不分,算不清幾個球出線,輸球進中超,這都是足協的那些“天才”們玩的數字遊戲,還有就是抽撲克牌決定冠亞軍,幸虧當年的鬥地主還沒有那麼時髦,不然足協可能要來個鬥地主決定冠亞軍了。

中國足球,一本難唸的經


國家隊進世界盃,本來是提高國內足球水平一個很好的契機,可是愣是讓中國足足協整成了中國足球的噩夢,02年雖然中國隊首次進入了世界盃,但是也正是為了這次世界盃,足協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將中國足球剛剛建立的一點根基和基礎毀之殆盡,聯賽取消升降級,禁止球員留洋等等政策,導致中國足球進入一段相當“黑暗”的時期,也正是從那幾年開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從上到下的“不正之風”導致中國足球人口銳減,這就為現在中國足球水平下滑埋下了伏筆。

可以說除了一些必要的政策外,中國足協朝令夕改已成慣例,只有一個政策堅持到了現在,那就是禁止使用外籍門將,但就是這個堅持下來政策在圈內也是譭譽參半。

中國足球,一本難唸的經


中國足球的這本經,被一個個足協領導人唸的稀碎,終歸的原因就是缺乏一種長久的規劃,一種長久的打算,一種慢工出細活的態度,都只想在自己任期內出成績,都只想為自己的前途加碼,卻全然不顧足球運動基礎的成長,整天的拔苗助長,急功近利,本來以為換屆了有幾個內行人做領導了,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見到什麼新鮮的能夠真正提高中國足球水平的政策,還依舊是新瓶裝舊酒,濤聲依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