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湖南這樣“放大招”

“新方略·新力量——湖南職教觀察”

【開欄語】

對接湖南3大萬億產業、11大千億、20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需求;大力培養德技雙馨的“湖湘工匠”;推動“湖南製造”走向“湖南智造”再到“湖南創造”……近年來,湖南職業教育堅持走有質量的特色發展道路,強力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中西部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新典範,也讓無數學生的人生有了新的可能。即日起,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將聯合推出“新方略·新力量——湖南職教觀察”欄目,聚焦湖南職教的“奮進之筆”。

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湖南這樣“放大招”

三湘都市報記者 黃京 通訊員 彭文科

這幾天,湖南高職院校單招啟動的消息剛剛發出,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院校的招生熱線被打爆了。71所職業院校單招招生計劃達142940人,創下“招生規模之最”。高職單招越來越火,也反映了社會對職業教育認可度的提升。

當下,隨著《湖南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出臺,我省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正在努力爭創全國“職教高地”。在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這一難題上,湖南如何“放大招”?近日,三湘都市報記者專訪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仁祥。他認為,“創新制度”、“打造特色”、“提升內涵”、“服務發展”是湖南職教發展的關鍵詞,也將成為今後不斷跨越的奮進之路。

【創新制度】制度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湖南這樣“放大招”

(圖說: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在實訓基地給學生演示移動通信基站天線安裝與調測。)

【案例】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必經之路”,但相比學校的“熱情洋溢”,一些企業的積極性卻始終沒有調動起來,經常出現“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象。新時代的校企合作怎樣讓企業更有獲得感?在今年初出臺的《湖南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要“實施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將推進1—2個城市(或城市群)開展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遴選建設3—5個省級產教融合型城市和20個省級產教融合型縣市區。同時到2022年,培育遴選產教融合領軍人才100名、產業教授(導師)1000名、湖湘工匠和技術能手10000名。明確產教融合試點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的投資符合條件的,可按投資額30%的比例抵免該企業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這些舉措將極大地激發企業與學校開展合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使校企在合作中形成良性互動。

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湖南這樣“放大招”

(圖說: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與三菱電機自動化企業合作開發的智能製造生產線上進行實訓。)

【解讀】

王仁祥介紹,針對職教發展中的一些“痛點”和“難點”,通過創新制度來破解並注入活力是湖南的一大舉措。在我省,一是首創地方政府職業教育督導評估制度。由省教育督導委員會就職業教育工作履行情況,分別對市州政府開展督查激勵、對縣市政府開展督導評估。先後有5個縣因評估不合格被責令限期整改,2019年首批有株洲、長沙等4個市獲激勵表彰;二是實行“固定編制+流動編制”的教師編制管理辦法。省編辦等部門制定了職業院校編制標準,明確職業院校從編制總額中分列30%作為流動編制聘請行業企業兼職教師;三是突破行業企業領軍人才引進難瓶頸。省委將專業人才引進納入“芙蓉人才行動計劃”,支持高職院校擇優聘任專業群帶頭人,每人每年資助10萬元。四是實施農村中職教育攻堅計劃。近三年,統籌投入各級財政資金40餘億元,重點對農村和貧困地區中職學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實行獎補,支持新建農村學校12所,改擴建薄弱學校30多所,新增學位近6萬個。王仁祥表示,隨著《湖南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實施,湖南將系統設計產教融合制度。“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城市、縣市區和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等。”

【打造特色】一校一品,專業設置與湖南產業同頻共振

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湖南這樣“放大招”

(圖說: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中車時代電氣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班企業技師給學生上課。)

【案例】

在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逐年停招、撤銷與航空產業對接不緊密的專業22個,新增航空發動機維修技術等專業13個,所有專業緊密對接航空產業鏈。同時構建了航空機電設備維修、航空電子設備維修、航空機械製造、航空服務與管理四大特色專業群;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放棄“大而全”的專業設置,將目光鎖定在汽車領域,開始裁減專業,重新設計課程,目前該校形成了“覆蓋前後市場、兼顧新舊能源”的汽車類專業結構,汽車類專業數、學生數均佔全校的70%以上,各知名車企的校企合作項目、“訂單班”也“扎堆”落戶到了學校……目前,湖南職業院校設置專業698個,對接我省工業領域11大千億產業的專業點2125個、在校生63.7萬人,成為“湖南智造”背後的重要支撐。

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湖南這樣“放大招”

(圖說: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學生在上實訓課。)

【解讀】

“職業院校發展最忌走無行業背景、無專業特色、無品牌效應的‘三無’之路,湖南鼓勵學校堅持在對接行業、產業,並打造湖湘特色專業,形成一校一品。”王仁祥表示,湖南已對接區域行業形成特色鮮明的院校佈局。堅持推動每個市州和行業重點辦好1所高職院校,每個縣市重點辦好1所示範公辦中職學校,有效對接我省“一核三極四帶”發展戰略。同時,對接現代產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專業佈局,“全省每所高職院校確定2-3個、每所中職學校確定1-2個重點建設專業大類,新增專業、特色專業均在重點建設專業大類中產生。”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還率先提出專業群建設理念,並打造湖湘特色專業品牌。目前已打造了一批對接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汽車、航空等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的特色專業群,以及湘繡、湘瓷、湘菜、湘茶、湘旅等5大“湘字號”專業群。 王仁祥說:“接下來,還將持續引導每所高職院校重點建設2-3個特色專業群,每所中職學校重點建設2-3個特色專業。”

【提升內涵】 聚焦質量,讓每個人都有出彩機會

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湖南這樣“放大招”

(圖說: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學生參加世界技能賽湖南選拔賽。)

【案例】

為了向“混學”宣戰,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一次性清退22名補考不合格學生,多所高職院校實行“學業預警”制度,取消“清考”,還為大學生合理“增負”。與此同時,為了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各校也正在要求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淘汰“水課”、打造“金課”;

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直接反映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從2010年開始,我省首創高職院校專業技能抽查制度,2019年又對這一制度進行大改革——在過去隨機抽取抽查專業和學生的基礎上,增加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檢查,以及專業技能考核標準、題庫進行評價,此舉再次成為全國首創;

從“農民工”到世界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再到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建築工程學校畢業生鄒彬只用了不到8年的時間,完成了人生的“逆襲”。這個“95後”男孩用自己的經歷詮釋著職業教育讓“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魅力所在。

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湖南這樣“放大招”

(圖說: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黃莉莉在高鐵上工作。)

【解讀】

在王仁祥看來,近幾年湖南職業教育越來越熱,既與政策紅利有關,也與我省持續聚焦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內涵建設水平相關。“要繼續提升職業教育地位,就要不斷在職業教育質量上做文章,用高質量職業教育去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王仁祥介紹,一方面,我省職教正在著力構建“三全育人”格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同時深入推進實踐活動育人。另一方面,我省正在持續構建湖湘特色標準體系,因為“有標準才能更好地抓質量。”他表示,目前湖南主持開發國家專業教學標準65個,系統開發省級相關標準273個,同時建立標準評價和公開發布制度,並首創專業技能抽查制度、高職畢業設計抽查制度和中職公共課普測制度,為提升教學質量夯實基礎。

【服務發展】努力作為,扛起服務社會發展大旗

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湖南這樣“放大招”

(圖說:全國首次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1+X證書考核在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順利開考。)

【案例】

“2018年,全省職業院校貧困畢業生就業率達93.61%,向貧困地區輸送畢業生近4.2萬技能人才,近三年累計逾10萬人,毫無疑問,湖南職業院校已成為貧困地區本土化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這一數據來自《湖南省職業教育扶貧工作報告(2018)》,湖南在全國率先建立職業教育扶貧工作報告制度,已連續3年向社會公開發布扶貧專項報告。

與此同時,由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發起的全國職業院校精準扶貧協作聯盟成立一年多以來,通過“線上線下”搭建協同扶貧平臺、“雙管齊下”創新協同扶貧方式、“多校聯動”凝聚協同扶貧合力,促進了職業院校精準扶貧的交流互鑑與宣傳推廣,為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中跑出“加速度”增強了力量;由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牽頭髮起的“全國職業院校鄉村振興協作聯盟”通過加強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管理人才的培養,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解讀】

王仁祥認為,職業教育在“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任務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主力軍,湖南職業教育在精準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過程中,無論是人才扶貧還是產業扶貧,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他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湖南職業院校共招收建檔立卡貧困生14.1萬人、貧困地區學生51.5萬人、農村學生107.3萬人,分別佔全省總數的10.9%、39.9%、83.2%;近三年組建科技攻關團隊76個、選派科技特派員352名,為貧困地區企業解決關鍵技術難題806個、推廣應用新產品237個、孵化項目1099個。

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湖南這樣“放大招”

(圖說:湖南水利水電職院學生正在進行測量實訓。)

在服務企業技術上,創新成果豐碩。王仁祥介紹,湖南認定國家高職教育協同創新中心30個,校企共建技術創新平臺達264個。“僅在2019年,共獲得發明專利147項,攻克關鍵技術難題285項,技術服務產生的經濟效益達13.3億元。”而在服務“產業興湘”、“創新引領開放崛起”、“一帶一路”等戰略中,湖南職教的表現也可圈可點。2019年,全省職業院校設立海外分院已達13個、海外教學點28個、海外培訓基地24個,向海外輸出專業教學標準等260個,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技術諮詢與服務1413項,為“湘品”出海搭建電商平臺8個,與企業合作組織“湘品”交易等活動17次。

“就業率高低也是人才培養質量最直觀的反映。”王仁祥介紹,2019年,全省高、中職學生就業率分別達86.14%、98.18%,本地就業率分別達59.3%、46.1%。據統計,十八大以來,湖南職業院校共向社會輸送畢業生394.9萬人,“製造湘軍”、“傳媒湘軍”等“湘”字號技能大軍聲名鵲起。

[責編:吳岱霞]

[來源:三湘都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