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日企撤離?中國應該“狠一把”,廣東浙江後,福建也出手了

外國企業“又”要撤出中國了?最近,網絡上流傳出不少歐美、日本的企業要撤出中國的消息。有報道稱,美國白宮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提出,美國政府買單,讓美國企業從中國撤回。


美企、日企撤離?中國應該“狠一把”,廣東浙江後,福建也出手了

還有外媒稱,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出了108萬億日元(人民幣7萬億元)的抗疫經濟救助計劃,其中約有158億人民幣的資金資助日本企業讓產線撤出中國,避免供應鏈過於依賴中國。

不過後續揭開真相,原來庫德洛的表述只是“would pay”而不是“will pay”,說明是他個人的建議而非政府決策,也並非對企業的強制要求。另外從日本政府的文件原文來看,並未提到“中國”二字,主要是支持日本企業把產能撤回國內,因為新冠疫情凸顯了日本本土在一些產業供應鏈方面的脆弱。

實際上,國際上一有全球性的危機,外國企業撤出中國的傳言就成為一種“習慣”。正所謂空穴來風,任何事情不會沒緣由的傳言。每當全球性危機出現之時,各國都會有一種危機感,都想把糧食、產業留在自己手裡,以防受到他國制約。

美企、日企撤離?中國應該“狠一把”,廣東浙江後,福建也出手了

雖然全球化產業融合是大趨勢,但我們不可掉以輕心,居安思危,真有一天別人的企業撤走了怎麼辦,不再把中國當作“世界工廠”了怎麼辦?今年疫情已經暴露出一些苗頭,眾多中國外貿企業的訂單被延遲或取消,江浙、廣東、山東、福建等沿海地區的外向型企業不少遭遇困難。

然而,困難的同時往往也是機遇。中國製造業如果能借此外力倒逼,“對自己狠一把”,擴大國內市場,未嘗不是磨練自己、尋求更寬道路的機會。中國的人口相當於歐洲+北美,內需潛力巨大,如果能把內需做好,中國製造業日後面對國際變化將更遊刃有餘。

日前,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東南大港的福建泉州,便加入到主動求變的行列。泉州市政府與拼多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啟動泉州線上產業直播節,通過市縣長帶貨、泉州好貨館、產業直播基地等一些舉措,把內外貿市場結合起來,激活泉州產業帶復甦。

美企、日企撤離?中國應該“狠一把”,廣東浙江後,福建也出手了

其中,“產業直播”是活動的重要亮點,市縣長帶頭走進直播間,聯合品牌企業通過直播向全國網友展現泉州的南安、石獅、德化、晉江等地的產業基地,全方位展示泉州輕工產品“好貨不貴”的實力。

泉州有7個過千億產值的輕工產業帶,有安踏、七匹狼、恆安等一眾國內知名品牌,與拼多多戰略合作之後,有望未來一年在拼多多上實現1000億銷售額。而去年,泉州全年出口產值為1400億人民幣。

美企、日企撤離?中國應該“狠一把”,廣東浙江後,福建也出手了

事實上不只是泉州,廣東東莞、浙江寧波、山東青島等外貿和製造業重鎮,此前都相繼與拼多多合作。東莞的毛衣產業帶和女裝產業帶上線拼多多的“拼交會”,寧波和青島與拼多多戰略合作推出寧波優品館、青島優品館,未來一年數萬家制造企業將集體組隊入駐。

中國有句老話,求人不如求己。依靠外力,總不如靠自己實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製造業已經今非昔比,早不是一雙襪子出口賺幾分錢、給外國組裝一部手機賺幾塊錢的時代。哪怕有一天不給國外代工了,外國企業都撤走,中國製造也有能力扛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