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唐代玉帶銙

作者--陳希民【請多關注】

解讀唐代玉帶銙


解讀唐代玉帶銙

“帶銙”(kua音垮)裝飾革帶用的玉製品俗稱‘玉帶板’就是指腰間上的裝飾品,其材料與製作各異,玉質材料的帶銙即玉帶銙或玉帶板。

解讀唐代玉帶銙


解讀唐代玉帶銙

【玉帶銙正反面】

此套為唐代‘伎樂胡人紋’和田白玉玉帶銙(玉帶板):由十塊帶銙與兩塊鉈尾組成,浮雕胡人歌舞伎樂紋飾,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完整一套極其珍貴。

解讀唐代玉帶銙


解讀唐代玉帶銙

【玉鉈尾正反面】

解讀唐代玉帶銙


解讀唐代玉帶銙

【玉鉈尾正反面】

早期的玉帶上是一種蹀躞帶,即革帶上綴玉的同時又綴有許多勾環之類,用以鉤掛小型器具或佩飾等。

解讀唐代玉帶銙


解讀唐代玉帶銙

【玉帶銙正反面】

蹀躞帶己知最早出現在戰國,由胡人騎士傳入內地。

解讀唐代玉帶銙


解讀唐代玉帶銙

【玉帶銙正反面】

最初的裝飾部位主要在腹前正中腰帶兩端的連接處,重點是帶鉤,有玉質.金.銀.銅.鐵等帶鉤。

解讀唐代玉帶銙


解讀唐代玉帶銙

【玉帶銙正反面】

後來演變為革鞓上只綴方型帶銙的玉帶,隋唐時期玉帶被定為官服專用。

解讀唐代玉帶銙


解讀唐代玉帶銙

【玉帶銙正反面】

唐代曾有朝廷定製,規定有‘大帶制度’據【新唐書.車服制】記載:

解讀唐代玉帶銙


解讀唐代玉帶銙

【玉帶銙正反面】

二品以上束金玉帶十三銙,三品束玉帶十二銙,四品金帶十一銙,五品金帶十銙,六品七品銀帶九銙,八品九品瑜石帶八銙,流外官.銅鐵七銙,帶銙的多少取決與官員的等級地位。

解讀唐代玉帶銙


解讀唐代玉帶銙

【玉帶銙正反面】

陝西唐代何家村窖藏,曾一次性出土了 10 副玉帶,是唐代玉帶銙最大的一次考古發現。

何家村窖藏出土其中九副玉腰帶,兼有白玉墨玉

解讀唐代玉帶銙

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伎樂紋玉帶一副共16件,除了一塊上面是獅子,其他都是胡人形象,有的演奏樂器,有的表演歌舞,有的手捧寶物作獻寶狀,有的手持角杯、長杯做飲酒狀。

解讀唐代玉帶銙

在這 10副玉帶銙中,除九環蹀躞玉帶銙外,其他9副出土時分別放置在4個銀盒內,銀盒蓋內均有墨書題記,明確記載了玉帶銙的玉色名稱、形制和組成數量。

據《唐實錄》載:高祖始定腰帶之制,自天子以至諸侯、王、公、卿、相,三品以上許用玉帶。

解讀唐代玉帶銙

【唐代繪畫(傳) 唐太宗像 臺北故宮】

‘玉帶’在唐代才正式出現於職官的官服制度中,成為朝廷禮儀用帶,文獻中多有關於當時朝廷對玉帶使用制度規定及其具體使用的記載。

解讀唐代玉帶銙


解讀唐代玉帶銙

【玉帶銙正反面】

【唐代玉帶特點】:

其一,玉帶的顏色由紫色向其它顏色遞變,紫色位階最高,紫色其義來源於紫微星,據傳是天帝所居處,故以紫色位至尊。

其二,帶銙以玉為最高,依次為金、銀、銅、鐵。

其三,據官爵的高下,所用玉帶銙的節數有嚴格規定,由13塊至7塊,尊卑有變。

解讀唐代玉帶銙

【宋代繪畫(傳) 唐明皇訓儲圖局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解讀唐代玉帶銙

【元代繪畫 張果老見唐明皇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

唐代玉帶板,帶銙和鉈尾,素面之外,還常見碾琢人物、獅獸和花卉等紋飾,紋飾中最有特色的,當屬人物伎樂紋。

解讀唐代玉帶銙


解讀唐代玉帶銙

【玉帶銙正反面】

各式玉帶銙所見,都為坐姿人物,多數持排簫、橫笛、篳篥、羯鼓、毛員鼓、雞婁鼓和鞉牢、答臘鼓、琵琶、銅鈸、拍板、笙等各類樂器,演奏音樂,少數或和唱或捧物獻寶或持囊倒酒或持杯飲酒。

碾琢的人物形象,幾乎均為高鼻、大眼、捲髮的男性胡人,大眼睛多數不刻眼珠,少數在眼眶中間用兩道或一道細線表現眼珠,髮式奇特,有捲髮、披髮、扎球形髻、戴軟帽等多種。

解讀唐代玉帶銙


解讀唐代玉帶銙

【唐代服飾資料選】

胡人身著緊身窄袖衣褲,足穿高筒靴,肩上身後通常有繚繞的長長飄帶,衣物細部的褶皺都以彎形的細線條刻劃表現,線條密而長。

解讀唐代玉帶銙


解讀唐代玉帶銙

【玉帶銙正反面】

胡人或坐或立,地面多鋪有或方或圓的氈毯,氈毯四周也都陰刻短細的線條,這種長短不一的陰刻線條,密不透風卻有條不紊,是唐代獨有的時代特徵。

伎樂胡人玉帶板是唐朝引入西域音樂、文化的歷史見證,是唐朝成功地進行東西部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

【下面圖片為拍賣與各博物館的館藏品】

伎樂胡人

成交價 RMB 241,500

解讀唐代玉帶銙

吹簫胡人

故宮博物院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擊鼓胡人

故宮博物院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耍鼓胡人

故宮博物院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飲酒胡人

故宮博物院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吹笙胡人

廣東省博物館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伎樂胡人

首都博物館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執壺胡人

故宮博物院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獻寶胡人

故宮博物院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奏樂胡人

故宮博物院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拍板伎樂胡人

故宮博物院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奏樂胡人

故宮博物院藏

原為帶板,後被改制,鑲金框,成為佩飾。

解讀唐代玉帶銙

胡人吹篳篥

西安博物院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胡人杖雞婁鼓播鞉牢

西安博物院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胡人飲酒

西安博物院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胡人擊拍板

西安博物院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胡人吹橫笛

西安博物院藏

解讀唐代玉帶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