皁戶李鎮發起特色產業服務改革攻堅行動 推動苗木產業轉型升級

皂戶李鎮發起特色產業服務改革攻堅行動 推動苗木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北方花木城

大眾網·海報新聞惠民4月28日訊(記者 王君彩 孫凱 通訊員 楊潔 申建強 王震)近年來,惠民縣皂戶李鎮持續完善苗木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以苗木市場服務體系改革提升為切入點,引導、帶動苗木產業全面改進升級,實現由“實體市場—大數據信息化—產業標準化”的三代疊變,構建了中國北方最大的苗木交易集散地、中轉站,成為了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中堅力量。截至目前,全鎮苗木種植面積達8萬畝,年交易額突破60億元,輻射帶動濱城、商河、陽信、濟陽等10餘個縣區30餘萬名群眾實現致富增收。

皂戶李鎮發起特色產業服務改革攻堅行動 推動苗木產業轉型升級

聘請苗木專家

皂戶李鎮發起特色產業服務改革攻堅行動 推動苗木產業轉型升級

邀請林業專家進行培訓

精心謀劃,推動基礎服務提檔升級

加大投資提升基礎設施水平。為完善配套市場服務職能,投資10億元建設了集國際會展中心、苗木交易中心、倉儲物流中心、網絡供銷中心、精品展示中心、電商交易平臺和大數據信息中心於一體的中國北方花木城。立足黃河三角洲,高點定位、與時俱進,重點打造了大數據信息平臺系統,鏈接工商稅務、檢驗檢疫、物流運輸、供應採購、金融服務、物業管理等14項服務,推動花木城服務全面進入數字化、信息化時代。2019年,皂戶李鎮被山東省發改委認定為“山東省服務業特色小鎮培育單位”。

邀請專家開展栽培技術指導。建立苗農苗企人才服務平臺,將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劉勇教授、山東省林科院徐金光院長等36名省級以上專家資源全部整合,為苗木公司所需所求定向搭橋,實現了人才與企業的精準對接。同時,每季度邀請北京林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林科院專家學者和江蘇如皋的技術能人到林間地頭、基層黨校開展栽培、造型、修剪、養護、病理等多維度的培訓,切實有效提高苗農苗企的管理技術和水平,為效益和增收提供了保障。

創新思路多層次組織召開黃河三角洲(濱州·惠民)綠化苗木交易博覽會。連續召開8屆苗木博覽會,積極對接雄安新區、鄉村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雙招雙引”等戰略,先後舉辦首屆環渤海綠化產業高峰論壇、黃河三角洲耐鹽鹼植物開發與應用高峰論壇等活動,引進錦尚園林、中科奧維、億林花木等30餘家企業落地,共落實外來林業投資、貿易、科技合作等項目2100多個,投資、貿易總額過10億元。苗博會專業化和市場化水平不斷攀升,已成為中國北方地區規模大、檔次高、人氣旺、影響廣的行業龍頭展會。

強化監管整改“馬路市場”。組織林業、執法、市場監督管理等多部門聯合的行動小組,對現有皂戶李鎮轄區內、淄角鎮和孫武街道大濟路兩側、濱石路兩側以及慶淄路兩側苗木經營商戶632家進行全面規範清理整治,確保各經營業戶證照齊全、規範經營。督促221戶門市入駐中國北方花木城統一經營,市場環境得到全面改觀。

皂戶李鎮發起特色產業服務改革攻堅行動 推動苗木產業轉型升級

黃河三角洲苗木大市場

優化環境,構建無縫隙全鏈條服務

建立問題解答閉環服務機制。以北方花木城大數據信息中心APP為載體,實行“需求上傳-精準對接-現場(連線)解決”的閉環服務模式,安排苗木專家、經紀人、技術能手入駐平臺,確保苗木產業相關問題24小時及時解決。截至目前,每年可實現解決問題3000餘件,滿意率達95%。

建立網上交易“一站式”受理服務體系。通過信息中心開發利用,形成從花木購銷-檢驗檢疫-稅務辦理-貨場管理-物理運輸-金融服務的“一條龍”服務體系,同時,建設銀行善融商務平臺,實行園區苗木經營結算“一卡通”,在經營商戶繳納保證金、銀行授信基礎上,實現物流園所有苗木交易由結算中心統一結算,避免欺詐、惡意競爭等違規經營行為,打造了良好、誠信的發展環境。

建立項目合作專職行動組。在中國北方花木城大數據信息中心單獨設立由經委工作人員和人才專員聯合負責的“雙招雙引”平臺,深挖苗企人脈資源,精準聯繫意向企業家、投資者。截至目前,通過行動組邀請投資者實地考察20餘次,達成合作項目600件,引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名。

皂戶李鎮發起特色產業服務改革攻堅行動 推動苗木產業轉型升級

園區內苗木交易

借勢借力,引導苗木行業動能轉換

借用高校院所力量,提升科技研發水平。密切與北京林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濱州學院、江蘇如皋花卉大世界等院所和平臺的合作,形成“創新—應用—再創新”的完整閉環,不斷提升科技研發水平。截至目前,全鎮建有白蠟研究所、國槐研究所、各類組培育苗平臺7個,引進和培育杜仲、五角楓、三角楓、柳樹、法桐、榆樹等60餘種。

藉助開放力量,加速創新資源融合。融入和擴展國內外“朋友圈”,不斷提升協同創新水平。邀請美國俄勒岡公司外籍專家Client Bottenberg、美國hont苗圃經理等20餘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前來交流或授課,共同探討苗木產業發展的前景、機遇、面臨的挑戰以及發展趨勢,為苗木產業實現高質量、標準化發展指明瞭方向。

借好政策力量,提升政企合作水平。每月組織例會集中研究苗木產業相關政策,為企業做好解讀推廣,確保苗木工作者應知盡知、應懂盡懂。同步用好惠民智庫、“壹企宜策”等平臺載體,及時為苗農苗企精準推送紅利政策,真正讓政策的“陽光雨露”成為企業發展的“優良助劑”,構建起政企同心、同向發展的營商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