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通達汽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通達電氣,證券代碼:603390.SH )是一家以專業從事車載智能終端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及配套汽車電氣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作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公司於2019年11月2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掛牌上市。2020年4月27日,公司披露了上市後的首份年報——2019年年度報告。
據這份年報披露,當期公司營業收入為7.84億元,同比下滑17.65%;歸屬淨利潤為1.44億元,同比下滑16.09%,經營業績全面下滑,同比跌幅接近20%,跌幅比較明顯,堪稱“業績大變臉”。
同時,經過我們研究發現,年報信息與公司上市時候披露的招股書存在不少矛盾之處,或許說明招股書披露的信息有虛假成分。
上市就業績下滑,招股書報告期的財務數據或“有水分”
2019年度,通達電氣的經營業績與下游汽車整車行業的銷量數據同步下降,只是下降幅度更大一點。但是,反觀招股書披露的2016年到2018年經營業績,通達汽車的銷售數據一直是逆汽車整車行業的數據而上升,上市成功後,這種逆勢增長趨勢就沒有了,非常的奇怪!那麼通達電氣多年的銷售數據是否存在水分了?公司自己應該心裡有數。
先看2019年的數據:據年報披露,2019年度,通達電氣的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7.65%,歸屬淨利潤14374.88萬元,加上少數股東損益1.12萬元之後,當期淨利潤為14375.99萬元,同比下滑了16.10%。
從通達電氣下游的汽車整車行業生產、銷售情況來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援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佈的數據,2019年度,國內汽車產量為2572.10萬輛,同比下滑7.5%;國內汽車銷量為2576.90萬元,同比下滑8.2%。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跌幅比當期國內汽車產量同比跌幅高了10.15個百分點。在下游行業產銷不景氣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下滑看似沒有什麼大問題。
可是,與通達電氣申請上市時,2016年到2018年的報告期可比前三年相比,2019年的經營業績就比較異常了。
據招股書披露,可比前三年內,通達電氣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78億元、7.83億元和9.52億元,2017年和2018年分別同比上漲35.47%和21.58%,持續顯著上漲。公司各期的淨利潤分別為1.04億元、1.42億元和1.71億元,2017年2018年分別同比上漲36.54%和20.42%,也持續保持較高幅度的增長。
通達電氣的經營業績在報告期可比前三年內大漲長紅,是否與下游汽車整車行業的產銷情況相符呢?並不是!
眾所周知,下游汽車整車行業的“寒冬”,並不是從2019年才開始的。據中汽協公開發布的數據,2018年度,國內汽車產量為2780.90萬輛,同比下滑4.2%,國內汽車銷量為2808.10萬輛,同比下滑2.8%,從1990年後的28年來,國內汽車銷量首次出現同比下降。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度,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21.58%,但是當期下游汽車整車行業產量出現了4.2%的負增長,前者比後者高了25.78個百分點,無論是具體數據,還是變動趨勢,完全不匹配。
從2018年營收逆勢大漲,到2019年營收同比跌幅顯著高於下游行業產量,是否存在諸如跨期調節收入之類的操作呢?我們並不瞭解背後的真實情況,有待上市公司給出合理的解釋。
值得一提的是,據招股書披露,通達電氣的主營業務主要包括為客車生產廠商提供車載智能系統系列產品、公交多媒體信息發佈系統系列產品、車載部件系列產品和新能源汽車電機遇熱管理系統系列產品等四大類。可比前三年內,客車車載智能系統和公交多媒體信息發佈系統的合計收入,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之比分別為77.03%、71.35%和78.62%,佔比始終高於70%,是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換句話說,通達電氣的主營業務收入與國內客車產銷變動的相關性較強。
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援引中汽協發佈的數據,2016年到2018年,國內客車銷量分別為54.30萬輛、52.70萬輛和48.50萬輛,分別同比下滑-8.80%、-2.95%和-7.97%,從2015年國內客車銷量同比下滑-1.89%算起,已經持續4年連續同比下滑。其中,2018年度,大型客車的銷量為7.70萬輛,同比大跌18.09%。以客車,特別是公交大客車作為下游主要市場的通達電氣,其經營業績還能在可比前三年內大漲長紅,特別是2018年度公司營收還能實現20%以上的同比上漲,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啊!
2019年外銷收入失蹤?招股書數據被年報直接打臉
除了上述公司經營業績中令人眼花繚亂的財務操作之外,2019年度,通達電氣年報披露的外銷數據與招股書披露的外銷數據竟然也存在衝突,這就令人不禁更加懷疑招股書財務數據的真實性了。
先來看年報的外銷收入:據通達電氣2019年年報披露,當期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地區明細中並不包括外銷收入或者境外收入,換句話說,當期外銷收入等於零。

數據來源:通達電氣2019年年報
再來看招股書提供的信息:據通達電氣招股書上市版披露,2019年上半年,公司除了在國內市場合計銷售了3.71億元之外,還出口了280.36萬元,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0.75%。

數據來源:通達電氣招股書上市版
這就不太好理解了,2019年上半年包括在2019年內,因此招股書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出口收入280.36萬元,理應出現在2019年年報的主營業務分地區明細之中,也就是年報披露的當期外銷收入至少應該是280.36萬元,而不是為零。
從上文報告期可比前三年經營業績的分析中,我們可以覺察到通達電氣招股書的財務數據信息可能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而現在上市公司的2019年年報中披露的外銷收入為零無誤,那麼招股書中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外銷收入就明顯涉嫌造假,招股書的財務數據涉嫌虛假再添直接證據。
銷售薪酬存疑:銷售人數打對摺,人均薪酬大漲1.79倍?
除了上述兩大問題之外,通達電氣2019年銷售費用中職工薪酬的變動,也與銷售人員人數變動、以及公司業績變化明顯不匹配。
據年報披露,2019年度,通達電氣銷售費用中的職工薪酬為1486.38萬元,2018年的職工薪酬為1167.19萬元,同比上漲了27.35%。截至2019年末,公司的銷售人員人數為32人。另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18年末,通達電氣的銷售人員有70人。經簡單計算,2019年末,公司的銷售人員人數同比下滑了54.29%。
將上述職工薪酬除以當期末銷售人員人數,可簡單估計當期銷售人員平均薪酬。通過簡單計算可得,2018年度,估算得到的通達電氣銷售人員平均薪酬約為16.67萬元/年;2019年,估算得到的銷售人員平均薪酬約為46.45萬元/年,同比上漲了178.64%。
如果通達電氣2019年銷售人員人數“打對摺”,是由於下游市場不景氣所致,或許也無可厚非,可是為何在當期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下滑近20%的情況下,公司銷售人員的職工薪酬卻反而同比上漲了27.35%,進而導致銷售人員平均薪酬大漲了近1.79倍?不會是招股書中2018年末的銷售人員人數又出了問題吧?上市公司年報數據與招股書嚴重衝突的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投資者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