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清,最悲壯的守城戰

自古至今,中華民族英雄輩出。今天小編帶給大家一段一段以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為首的抗清三公領導全城軍民抵抗清軍的慘烈歷史。

眾所周知,明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也被很多網友稱為最有骨氣的王朝。自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始,一直到1644年明思宗朱由檢去世,明朝共存在276年,歷經十六位皇帝。在這兩百多年間,明朝不割地賠款、不納貢稱臣,也沒有做過公主和親的窩囊事,所以都說明朝有骨氣。

明朝抗清,最悲壯的守城戰

明朝統治者有骨氣,普通百姓當然也不例外,今天講到的明末江陰百姓對抗清軍的守城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公元1645年,多爾袞揮師南下,在清軍入關之後,為了削弱漢族和其他各族人民的反抗意識,強制推行剃髮令,要求其他各族人民將髮型剃成滿族的髮型,號稱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明朝抗清,最悲壯的守城戰

漢族是一個對於衣冠服飾非常重視的民族,自古就有“體之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所以漢族人在成年之後,是不會剃髮的。而且由於民族文化的不同,漢人對於其他少數民族的穿著打扮非常的排斥,所以清政府頒發的剃髮令發出之後,遭到大量漢人和其他民族的反抗。所以江陰市民為不辱先祖,誓不剃髮,同清軍殊死一搏。

清軍鎮南大將軍,定遠大將軍率清軍二十四萬,還帶來了紅衣大炮二百餘門,兵臨城下。這樣的陣勢哪是那麼容易抵擋的。不過江陰三公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帶領十萬江陰百姓誓死不從,同仇敵愾,血戰孤城。可以說用盡了三十六計拼盡了全力,前前後後足足抵抗了整整八十一日,共擊斃清軍七萬五千,親王三名,將軍十八名。

明朝抗清,最悲壯的守城戰

最後時刻,清軍一晝夜用火藥一萬五千斤,轟開東北薄牆,攻入江陰。城破之時,閻應元目眥盡裂,執筆寫下: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題畢,就上馬與清軍殊死搏鬥,最後力盡被俘,接下來清軍屠城,所有百姓力戰到底,皆以先死為幸,老弱婦孺,沒有一個人投降。

這是何等的悲壯。民族氣節是我們這個民族追求信仰的一種高尚品質,也正是我們當今所需要學習的品質與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