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当今社会,作为家长,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从主观上来说,当家长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高大上,人中龙凤顶呱呱。从客观上来说,对孩子的培养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家庭培养、生活环境的熏陶等综合性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是你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就能心想事成、如你所愿的。此外,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还要取决于社会、事业、家庭的需求,换言之,就是要满足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并有助于自身发展进步。否则,你培养的孩子就是不合格、不实用、甚至是失败的。

我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剧烈变化、文化日趋多元、观念不断更新的新形态下,对孩子的培养标准也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不能停留在过时的观念和落伍的模式当中。因此,选择孩子的培养方向十分重要,有了正确的方向,也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首先,我们要培养能够自食其力的孩子。无需智商高级、能力超群、水平一流,但必须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文化知识,有独立的生存及生活能力,再具备起码的职场情商即可。走上社会后,不一定大富大贵、地位显赫,但必须保证一家人吃饱穿暖、衣食无忧,安安稳稳、踏踏实实过日子,让父母家人感到放心舒心开心,而不是时常为之操心担心闹心。

我们要培养知孝顺懂感恩的孩子。孩子如果不知道孝顺老人,也就逾越了做人做事的底线,失去了起码的道德,必将为社会所不不耻,给老人带来伤心和痛苦,给家人带来伤害和侵扰。孝顺,不在于给予老人多少物质享受,让老人无忧无虑的安享晚年是孩子最大的孝顺。同样,一个不知道感恩的孩子,也就不懂得回报,不懂得谢忱,必将为自己埋下人际关系恶劣、遇事无人相助的种子。

我们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健康是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全部基础,没有了健康,便没有了所有的一切。因此,家长要尽其所能,确保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孩子,才能承担起学习、工作、生活的重任,应对遇到的各种挫折和不幸,不致于在遭遇天灾人祸时六神无主、不知所措、精神崩溃、身体垮掉,让老人和家人陷入痛苦的深渊。

我们要培养有文化有素质的孩子。在中国,“没文化”是对一个人最刻薄的贬损。这里说的“文化”是广义上的“文化”,既指“三观”、文化程度、学历高低,也包含个人教养等,也就是所谓的素质。“文化”与学历和年龄无关,没上过学的人中不乏懂道理、明事理的,有时候小孩子比大人还讲文明、懂规矩、有礼貌。一个“三观”正、有文化有素质的人必将是受欢迎、受尊重、人际关系和谐、发展进步顺畅的人。

我们要培养心地善良有爱心的孩子。心地善良的孩子,于社会有益、于家庭有益、于他人有益。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必定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奉献爱心、扶贫助困、投身公益、回报社会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培养心地善良有爱心的孩子,对国家社会来说,是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对家庭家人来说,更是多了一份爱的希望和依靠,多了一双安享天伦之乐的坚实臂膀。

切记,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和未能达成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也不要试图将自己的人生遗憾通过孩子来弥补,因为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而是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生命体,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陈耀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