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融大戶”發債成本逼近隔夜利率 部分企業取消發行謀求更低利率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丨楊志錦

編輯丨馬春園

“中長期債券票面利率低於3%的越來越多,債券一級市場已經瘋狂。”滬上某大型券商債券融資部人士感嘆。

貨幣寬鬆背景下,債券發行市場變得異常火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4月信用債(企業債、公司債、中票、短融、PPN,下同)發行規模將達到1.58億,略超過3月,創出歷史新高。發行利率則持續走低,264只短期融資券票面利率低於2%,部分“短融大戶”發債利率與隔夜利率不足10BP。

但另一方面,信用債取消或推遲發行的規模也不低。與以往“取消潮”不同的是,近期取消發行的高等級主體、城投主體佔比較高。

天風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孫彬彬表示,“取消潮”主要是因為發行人想利用低利率時間窗口進一步“降息展期”,但這與投資人追求收益、止步觀望的情緒存在矛盾。

“短融大戶”發債成本逼近隔夜利率 部分企業取消發行謀求更低利率

發行規模將創新高

在政策支持及流動性寬鬆的背景下,信用債發行出現“井噴”。

Wind數據顯示,3月信用債發行規模達到1.55萬億,創出歷史新高。截至27日,4月信用債發行規模已達1.3萬億。根據發債安排,後續幾日發行完畢後4月發行規模將達到1.58萬億,略高於3月。從淨融資規模看,3月近9000億的規模創歷史新高,4月8500億的規模為歷史次高點。

發行規模驟增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近期央行連續降準降息後,市場流動性寬鬆,機構認購債券積極性較高;二是監管部門允許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發行疫情防控債償還債務,借新還舊信用債發行較多。

從類型來看,4月短期融資券發行規模為5265億,佔比最高。短期融資券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內,這意味著近四成債券的期限在一年以內,顯示在疫情衝擊下,相關發行主體主要面臨短期流動性壓力。

“上週投標的一單城投債,在投標量已經投滿的情況下,主承銷商一直不截止,就是想引導投資人下調投標利率。”華東地區某城商行交易員稱,“現在債市火爆,利率還是下來了,一直到發行人滿意為止。”

這是當前債券發行利率下行的一個縮影。以3年期AAA級公司債為例,4月票面利率已低至2.89%,環比下降36BP,同比降幅高達145BP。這一發行利率已接近歷史低點。

“中長期債券票面利率低於3%的越來越多,債券一級市場已經瘋狂。”滬上某大型券商債券融資部人士感嘆。

根據記者統計,今年3月以前三年期及以上的信用債票面利率在3%以下的共114只,金額共計4409億元。這批信用債集中在2009年一二季度、2016年三季度貨幣寬鬆時期發行,兩個時段合計發行了大約3000億。

但今年三月以來,中長期限信用債發行利率突破3%的案例密集增加。Wind數據顯示,3月份三年期以上信用債票面利率突破3%的債券共有33只,規模1022億;截至27日的4月份達到106只,規模為1829億,3、4月的合計規模已超過此前歷史規模的六成。

3月發行中,尚無AA+級中長期發債主體票面利率突破3%,但4月已有7單AA+級主體票面利率低於3%,期限在三年期及以上。如湖州交投4月23日發行的3億元中票,期限為3+2年,票面利率已低至2.8%。這意味著信用在下沉。

短期信用債發行利率更是驚人。招商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尹睿哲稱,近期有的“短融大戶”發行利率與隔夜資金成本差距不足10BP。“若是考慮稅收等一系列摩擦成本,一級投標基本不賺錢。一級市場放量如期而至,但沒有料到的是票面利率再次以各種方式創新低。”

此前短期融資券發行利率一般在2%以上,個別時期會下行突破2%,但近期票面利率突破1%的發行主體比比皆是。記者統計顯示,截至4月27日共有264只短期融資券票面利率低於2%,這些發債主體以AAA級央企為主。可供比較的是,貨幣寬鬆的2009年短期融資券票面利率低於2%的,僅有25只。

在264只短期融資券中,利率最低的為4月24日招商局集團發行的“20招商局SCP001”,期限為0.49年,票面利率僅為0.95%。這是唯一一隻票面利率突破1%的債券,僅高於當日隔夜資金成本4BP。

頻繁取消發行為哪般?

發債利率走低的原因在於拆借利率走低。為應對疫情衝擊,央行不僅降準降息,還時隔12年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4月7日超儲利率由0.72%降至0.35%後,DR001一度降至0.6%,創歷史新低,近期也一直低於1%,顯示市場流動性十分寬鬆。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理論上市場主體應該增加發債。但Wind數據顯示,3月份信用債取消或推遲發行的數量達67只,規模為568.8億元,創2017年12月以來的最高值。而4月份這一數量和規模分別為60只、363億,仍有不小的體量。從時段上看,“取消潮”集中於央行下調超儲利率之後的4月中下旬。

具體來看,60只債券中主體評級為AA+以上的有41只,佔比達七成。其中,發債主體為城投企業的18只,佔比達三成。

尹睿哲表示,發債主體對發行利率“壓得太死”,略有超過預期就取消發行,尤以AAA主體較為常見。當然,部分城投主體較為強勢,嚴格把控融資成本也是關鍵。

“既要供給井噴,又要嚴控票面利率,投資者只好儘可能降低套息成本,扎堆拆借隔夜。但這會削弱信用市場的穩定性,拆借利率稍有波動就會導致取消發行潮和認購降溫。”尹睿哲表示。

在此之前,2017年債券取消發行規模最高,主要以AA主體為主,鮮有AAA主體。當時取消發行的主要原因在於,市場利率整體上行,且信用風險事件多發,導致市場風險偏好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