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兩項機器人行業國家推薦標準公佈;節卡和快倉合研複合機器人

智匯+智能製造技術眾包平臺ggdzhj彙總資訊0407:

最新兩項關於機器人行業國家推薦標準公佈

近期,針對機器人領域,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佈了兩項新增的國家推薦標準,這兩項國家推薦標準分別為GB/T 38559-2020工業機器人力控制技術規範和GB/T 38560-2020工業機器人的通用驅動模塊接口。兩項標準預計均從2020年10月1日開始實施。

GB/T 38559-2020工業機器人力控制技術規範對被動柔順機構、主動柔順控制、力控制策略、自適應力控制、基於末端力/力矩傳感器的力控制技術等術語定義進行了明確的界定,並按照力控制策略、傳感方式對機器人力控制進行分類,詳細介紹了動態力控制技術、恆力控制技術、零力控制技術、碰撞保護技術4種力控制應用技術及其應用條件。

GB/T38560-2020工業機器人的通用驅動模塊接口對工業機器人、驅動模塊、通信總線等術語定義進行了明確的界定,介紹了通用驅動模塊的設計原則,還詳細描述了通用驅動模塊的結構,如機械接口、電氣接口、通信協議接口等等。

最新兩項機器人行業國家推薦標準公佈;節卡和快倉合研複合機器人

三星電子一季度營業利潤6.4萬億韓元同比增2.7%,全球生產線已有1/4停工

4月7日消息,據外媒報道,三星電子發佈的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初步財報顯示,三星電子第一季度營收55萬億韓元(約合447億美元),同比增長5%,低於市場預估的55.35萬億韓元;營業利潤為6.4萬億韓元(約合52億美元),同比增長2.7%,高於市場預估的6.18萬億韓元。

據央視報道,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擴散,韓國手機制造企業正面臨工廠停工,零部件供應脫節,經銷商停業,市場需求萎縮等多重壓力,三星電子在海外的生產和供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目前,三星電子全球生產線中有1/4處於停產狀態。

上汽奧迪加快落地,凌雲股份控股子公司獲國產A7L配套

上汽奧迪首款車型奧迪A7L,預計2020年8月正式量產下線。4月2日消息,奧迪A7L國產化中的重要生產工藝節點——點焊機器人工作站項目,已確定交由A股上市公司凌雲股份60%控股子公司江蘇凌雲恆晉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配套。

“點焊機器人工作站是整車生產工藝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這一配套項目的確定,標誌著上汽奧迪項目離正式投產又近了一步。”有行業人士表示。據悉,該點焊機器人工作站需要在65天限期之內完工。

最新兩項機器人行業國家推薦標準公佈;節卡和快倉合研複合機器人

商湯與LG子公司合作,共推AI視覺等技術在海外的應用落地

4月2日,人工智能平臺公司商湯科技宣佈與韓國LG 子公司LG CNS達成合作,共同推動計算機視覺算法等AI技術在韓國應用及落地。

根據合作協議,商湯科技的AI技術將與LG CNS的訪問控制解決方案相結合,打造“人臉識別訪問控制解決方案”,為LG CNS的170個國內外站點提供服務,提高智能化的人員出入體驗和管理效果。據悉,商湯科技系列產品近期已入駐LG CNS總部,在26個入口部署完成,具有0.3秒全程無感通行、未佩戴口罩提醒等功能。產品已獲韓國KC認證。

最新兩項機器人行業國家推薦標準公佈;節卡和快倉合研複合機器人

節卡機器人與快倉智能達成戰略合作

2020年4月3日,上海節卡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快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複合機器人技術展開深度合作。隨著5G技術的開放和普及,節卡機器人和快倉智能打造的複合機器人有望在智能倉儲、工廠工藝段轉運、特殊環境的無接觸式配送、不同行業自動搬運等場景中獲得更多應用落地。

最新兩項機器人行業國家推薦標準公佈;節卡和快倉合研複合機器人

拓斯達Q1業績大增272-302%

拓斯達日前披露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盈利14,350萬元-15,5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1.86%-301.66%。報告期內,其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系統、智能能源及環境管理系統等業務板塊推進順利,尤其海外項目受疫情影響較小,主營業務實現平穩增長。

最新兩項機器人行業國家推薦標準公佈;節卡和快倉合研複合機器人

提升自動化、智能化能力,inDeco領築智造獲2000萬美元C輪融資

inDeco領築智造4月7日發佈消息指公司已完成了2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斯道資本領投,兩家全球500強企業:化工企業巴斯夫公司和建築材料企業聖戈班集團跟投。老股東源碼資本、高利盛竹繼續加碼,且該公司成為聖戈班在亞洲投資的第一個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inDeco領築智造成立於2016年,企業通過採用互聯網思維自研SAAS系統解決裝修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同時利用AI技術賦能公裝流程。除了業務流程全面線上化,inDeco在加速研發一站式自動化解決方案,如自動化施工圖、自動化報價和工程排期等,目的就是減少純機械性、體力性的工作,釋放出個人生產力。


來源: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機器人大講堂、澎湃新聞、高工機器人、財聯社、藍鯨財經、inDeco領築智造、36氪

智匯+眾包平臺整理,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