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副书记李书磊:县文化馆临时工,是那时我能想到的最好出路

中纪委副书记李书磊:县文化馆临时工,是那时我能想到的最好出路

图片来自网络。

李书磊被认为是神童,他1964年出生,14岁就考上北大了。从北大中文系读完博士后,一直在中央党校工作至2014年,身份是中央党校副校长。此后在福建当了两年省委宣传部长,后回京当了一年北京市纪委书记,2017年1月当选为中央纪委副书记,2018年3月任中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察委副主任。中纪委的8位副书记中,他是最年轻的。

如果不算他长时间在中央党校工作的学术经历,他真正踏入仕途的时间并不长。在这之前,他的文章著作里研究了大量学术问题,从这些专业的研究中,又能发现很多熠熠生辉的哲思。他在中央党校时长期在文史教研部从事研究。而众所周知,老王也是历史学科班出身。研读历史的人,往往思想比较深邃。

我以前浅薄的认为,学历史难以经世致用,不如理工经管法律更为专业。后来有个寒假读了老王推荐的《大清相国》,才发现自己认知之浅陋。

陈廷敬并没有学过什么财政金融,但是依靠经史子集的积累和高超的处世之道,对清朝财政和税收的管理依然井然有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真正研读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的智慧是不可小觑的。

最近又读李书磊的《重读古典》,以及他在戊戌变法一百年时写的文章《说什么激进》,觉得受益颇深。

疫情之下,民众的恐慌和不安全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造成的激进的民众情绪和日益撕裂的社会心态,也是短时间内可以理解的。因为我坚信中国没有产生民粹主义的土壤,只要大的方向不错,中国人传统的辩证法思维和实用主义精神,都不会让中国滑入民粹主义的深渊。

下面摘自李书磊在《重读古典》《说什么激进》《宦读人生》,还有一篇是记者高晓春的访谈记《没有传统的人生是危险的》。

1.知识分子

我不会拒绝也不会苟同这个由一种异己的文化所带来的时代,我还要对它仔细地观察、体味和思量,我要把大江南北作为一个辽阔的研究田野去测度中国走向新生的可能与道路。我并且深知,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身上的卑琐与渺小,做一个堂正的中国的儿子,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2.知识与信仰

我们的知识不应该来自我们的信仰;恰恰相反,我们的信仰应该来自我们充分而全面的知识。不幸的是我们已经先入为主地进入到了一种思想禁锢之中,因而视野的不断开阔所带来的精神解放将成为贯穿我们一生的过程。

3.做官与读书

古时候学而优则仕,做官的都是读诗书的人,这很好,很值得欣赏。但我真正欣赏的不是读了书做官,而是做了官读书。读了书做官总有点把读书当敲门砖的意思,既贬低了读书也贬低了做官;做了官读书才是一种雅兴,一种大性情,一种真修炼。做官大概是入世最深、阅人最多的职业了,既从此业而又能够博览古今中外的经史子集,该会有怎样的会心和觉悟啊。古代的官员千里宦游、两袖清风,满墙书卷,白天升堂处理俗务,晚来在灯下读书咀嚼真谛,庶几近于人生的最高境界。

4.一代人

我们这一代人有我们的崇尚、趣味与目标,与更年轻的一茬人不尽相同。我们当然会受他们的影响,但我们也要努力去影响他们。我们当然要理解、顺应时代潮流,但我们也很难去趋奉时尚。趋奉时尚自己就不是自己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尊严与文化责任,最好是各行其是。

5.命运无常

命运的变化是无常的。我算是幸运的——能赶上高考的机会,能考上北大。在此之前,到县文化馆做临时工,就是那时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出路了。许多比我优秀的人经过那么艰辛的打拼,没有被选择出来,没有被社会接纳;还有许多人,走了那么多坎坷的道路,好不容易拼出个天地来了,又被“双规”了。这样的事儿,你看多了,对人生就有理解力了,对他人也就会有同情心了。人的觉悟是无限的,因为人的经验世界和精神能力都是无限的,人生也因此具有了无限的魅力。

6.真正的思想者

越是世事纷扰,真正的思想者越应该从容不迫。思想者思想的素心应该既为时事所动而又不为时事所动摇,在现实的万般困惑之中知识分子更应该重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远图。当此国土和人民承受无限重负和巨大痛苦的关头,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如果自谋全身、自得清凉,定难脱轻薄之罪;但如果心浮气躁、一触即发,亦难逃浅薄之讥。

7.道路选择

积我在中国三十多年的人生经验,我知道凡是经人这样轻松指明的、好似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选择的道路都是可疑的。事实的真相往往是,你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你在现实的决定下别无选择,所谓道路和两分法仅仅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而根本就不具有事实上的可行性。

8.变法

变法(或称改革、维新、改良)历来是一个政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非革命的方式自求生路的措施,是统治集团在对政权覆灭的畏惧感、对国家存亡的责任感支配下采取的一种自我抑制与自我更新。或者是由于环境的突变,或者是由于弊恶的长期积累,总之到了生变法之思的时候政权已经是面对危亡了。

9.治史

治史必须有知人论世审时度势之明,这样才能对史料有真正的理解。治史不能做仅凭文献言语立论的考据家。人说考据家不可与之论诗,其实考据家也不可与之论史。

10.光绪皇帝的地位

光绪皇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慈禧这样的妇人之手,却仍然保持着这样的血性与雄壮,能以二十八岁的经历率领一群新进的文人同强大得多的势力决战,正昭示了中国文明不熄的生机。因为他是皇帝,人们在革命后的时代不愿言及他在变法中的主角地位,人们甚至羞于提到他的作用。

中纪委副书记李书磊:县文化馆临时工,是那时我能想到的最好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