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日月潭的姊妹潭 伪满长春的第一水源地在哪?

南有日月潭,北有净月潭,长春的净月潭与台湾的日月潭有什么关联?位于长春西南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每到春夏之际,就成为长春人理想的游园、徒步之所,这里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林,有久远的历史,你想了解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是如何建成的,它与康熙皇帝,与溥仪,与伪满大员有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的净月潭,是国家AAAAA级景区,是备受市民和游客青睐的景区。它最早是作为城市水源地被规划的,建成后曾为长春供水26年。伪满时期,这处水源地是如何规划建设的?水源地周围绵延的林海又是如何形成的?

净月潭作为水源地被建设是在1934年,而在此前,现在的净月潭一带属双阳县。当时,这里有一条小河台河(也叫小河沿河),有很多自然村落,如大腰站、小腰站、腰站后山、罗圈背、张家店、范家店、花家油坊、腰站南沟等。当时,在小河台河的右岸,大体相当于今天净月潭南岸,是长春通往双阳的必经之路,因为是交通要道,所以有很多大车店。其中最繁华的要数大腰站,有近百户人家,能容纳四五十辆车的大车店就有3户。现在净月潭南侧有两条沟,其中一条叫刘文芝大沟,就是因为那片地当年归刘文芝所有,而刘家开的大车店在大腰站又是最大的。此外,张家店、范家店也都是因开大车店的店主姓氏而得名的。水库开始修建时,这里的土地被伪满政府征用,给予一定补偿,库区自然屯的村民被限期搬迁,据统计,这项工程累计搬迁703户,共3900人。

台湾日月潭的姊妹潭  伪满长春的第一水源地在哪?

净月潭的美丽风光

伪满洲国建立后,长春被定为“伪国都”,城市水源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经过勘探,长春的地下水资源非常有限,只能利用地表水。谈到地表水,首先考虑的当属伊通河,当时的伊通河流量已经很不稳定,枯水季节很长,要作为城市水源,就必须筑坝拦水。据于泾先生在《长春史话》中记载,日本人认为伊通河在长春附近没有适宜筑坝拦水的地方,而且在城市上游修建水库是不合理的。因此,经过勘察,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临近城市的伊通河支流——小河台河,这条支流的流量更少,日本人的设计是利用这条河中游的地形修筑一座水库,在丰水期抽取伊通河水贮存起来,在枯水季节再输往南岭净水厂补充源水的不足。

(小标题3)净月潭是如何修建的?

1933年,伪国都建设局起草的城市上水道开发计划,确定要在“新京东南36里的双阳县五区逯家湾,定坝址为腰站地方”修建水源地。该计划得到批准并与1934年开工建设。为此,伪满政权把原属双阳县的一些村屯划到“新京特别市”,收买了库区附近11平方公里的荒地、农田、山林。除城市水源外,在日本人的规划里同时考虑了郊外旅游景区及森林公园的建设。

水源地所在地三面环山,中间是小河沿河。按照伪满国都建设局咨询委员会制订的计划,第一期城市供水工程主要包括3个部分:拦截小河沿河修筑水源地(即今天的净月潭);在伊通河西岸的南岭修建一座日供水2万立方米的水厂,在水源地和水厂之间铺设地下管道;在新开辟的79平方公里市区内铺设配水管道。

这项工程选择在1934年3月1日奠基,这一天正是溥仪由“伪满执政”变成“伪满皇帝”的日子。经过大约一年半的施工,到1935年11月,包括堰坝、取水塔、溢洪道等在内的工程全部完工。1936年1月,净月潭水源地正式向南岭水厂送水,日输水量2万立方米,占全市实际日供水量的62.5%,从此,净月潭成为长春的水源地。从投入使用起,净月潭为长春供水26年,直到1962年这一功能被新立城水库取代,净月潭成为备用水源地。1996年底,市政府下发文件,确定净月潭水体由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地改为景观娱乐水体。


今天的净月潭,是一座天然的东北野生植物展览馆,一片片的人工林,樟子松、红松、白桦、云杉、稠李等众多树种和大量其他植物,构成了这个难得一见的“天然氧吧”。

早在水源地规划时,日本就拟计划在此建成远东最大的人工林,占地要达到100平方公里。在水源地建设期间,伪满洲国实业部林务司创建“净月潭造林场”,收买民有土地,制订了一个10年造林规划,目标是在净月潭四周建成规范的水源涵养林兼风景保健林,大规模的造林活动随后展开。日本人对净月潭水库和周围的人工林,颇引为骄傲,屡次在报刊上称之为“亚洲第一人工林”。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共造林1500万平方米。1950年到1988年间共造林4439.6万平方米,至此,净月潭地区的宜林荒山荒地和低质林改造基本完成。

但在净月潭林场成立初期,虽然将这里定位为风景保健林,却并未对群众开放。到了1955年,由于来此游览的人越来越多,政府发布了《并于赴净月潭林区野游的几项规定》。出于保护水源和林区安全的目的,规定游览者必须事先到有关部门申请登记,领取介绍信,再到林场换取入山证,方可入山游览。当年净月潭的开放时间为每年“五一”至9月末。净月潭旅游业开始正规经营是在1985年,这一年,长春市净月风景区旅游总公司成立。1988年,净月潭风景区被评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9年,净月潭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5年,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1999年,长春净月潭旅游发展集团公司成立……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如今的净月潭,山、水辉映,林木交叠,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成为吸引市民和游客的休闲旅游胜地。

台湾日月潭的姊妹潭  伪满长春的第一水源地在哪?

净月潭是伪满在市郊腰站屯一带筑坝,拦截小河台河而修建的水库。(图片来源:房友良编《长春街路图志》)

净月潭的观潭山,传说与康熙皇帝还有关联呢,它更久远的名字叫“观台山”,相传,1682年,康熙皇帝二次东巡路过此地。当时的净月潭所在的山下有不少马驿站,放养许多驿马。康熙帝曾站在放马台上,当地百姓因此将此山称为“观台山”。后来,此处筑坝蓄水,成为水源地,从前的驿站和放马台都淹在水底,观台山所观望的只是一片清清的碧水,便改名为观潭山了。

净月潭水源地建成后,受到日伪统治者的重视,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曾到水源地视察、游览。与水库建设关系更为密切的人物则是伪满洲国国都建设局局长郑禹,郑禹是伪满洲国首任总理郑孝胥的儿子。

溥仪曾到净月潭“巡狩”,1937年5月28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卤簿”(汽车仪仗)车队就来到净月潭,“巡狩”刚竣工的水源地建设工程。在净月潭水源地事务所,溥仪听取了当时伪国都建设局长、郑孝胥次子郑禹、水道科长重住文男、技术处长近藤安吉对水道建设经过、附近地质、古迹等情况的汇报和讲述。之后又在附近徒步游览,还在水库里乘坐专门为他准备的游艇兜风,中午在帐篷中“传膳”,餐后溥仪发现蕨菜很美味,就让当时的“宫内府秘书官”加藤内藏助派人去采些蕨菜,说是要“用来慰劳来访的梨本宫。这让随行的日籍人员深为感动。


净月潭水源地修建之初,因其建在“腰站”,伪国都建设局将其称为“腰站贮水池”,这是根据村名暂定的名称。至于“净月”名称的由来,于泾老师认为,大概是由台湾日月潭之名引申而来。1932年,日本人在台湾南投县拦截浊水溪的河水,修筑过一座日月潭水库,两座水库修建年份仅差3年。而后来修建的净月潭比日月潭要大,也更受日本人重视。因此,有“南有日月潭,北有净月潭”之说。

此外,关于“净月潭”的名字,还有一种说法是由郑孝胥的儿子郑禹命名的。据记载,郑禹跟随溥仪游览水源地时,一位日本高官让郑禹为这片水源地命名,当时,天色已晚,正值农历四月初十,郑禹仰望天上的明月,想起《红楼梦》中“枉凝眉”中的一段“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就脱口而出“镜月”二字,加上附近的“观潭山”的“潭”,郑禹就为水源地命名“镜月潭”,可能是当时的日本翻译忙中出错,把“镜”写成了“净”,就将错就错,水源地就被命名为“净月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