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慢就是快

作者:張盼

1

不知道此時此刻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曾幾何時,有沒有這樣的內心戲上演過。

第一齣戲:上班賺錢好慢呀!如果弄個好項目一年搞個幾十或幾百萬那才叫爽。

第二齣戲:招生速度好慢呀!如果有個好方案,好的營銷方式,三個月裝滿校區,一年利潤上百萬那才叫爽。

第三齣戲:個人職業發展好慢呀!如果給我一個全新平臺說不定我也可以當CEO 或者 COO。限於篇幅,好多出戲就不寫出來了,請自己內心慢慢揣摩回憶。

大約在五年前以上所述內心戲經常在我心中上演,我每天下班就喜歡瞎捉摸,有段時間還挺喜歡看成功學,看得人熱血沸騰,握緊拳頭準備大幹一番。真像馬雲說的這句話: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人在年少初出茅廬那股熱血勁頭值得稱讚,但是沉不住氣,不能專心聚焦於做好眼前事,那麼這就不是一件好事。

我思想的變化源於發生在自身上的一件事情,2015年某一同學以“1040陽光工程”好項目發財致富為理由,邀請我過去考察,本人欣然前往,不到3天我發現被騙進了傳銷組織。天天給我洗腦說這是一個國家支持的資本運作項目,只要每個人入股投入6.98萬元,然後再拉29個人入股,就能獲得1040萬元鉅款。身陷傳銷組織為了和其他人一樣,每天也深入學習傳銷組織文化和專業產品知識,後來我發現其實不管在哪都有值得學習的東西,傳銷組織的溝通和演講技巧確實牛!後來的故事當然是我撒謊逃出來了,不然也不會在這寫文章和大家溝通交流。

經過被騙進傳銷組織這件事情之後,我深入反思。我總結出一句話:所有被騙的人都因為一個字 —— 貪 。今天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通過你的意識形態、思維模式、學習力、努力奮鬥 換來的,天上真的不可能掉餡餅。


2

在武俠小說中,修煉一門上乘的武功,必定離不開一段漫長的修煉過程。以《九陽真經》中的九陽神功為例,要練就九陽神功,必須熬過全身燥熱自焚之苦,經歷一段漫長的修煉過程,打通全身所有幾百個穴道,才能真正練成“九陽神功”,否則只是積存九陽內力,施展內力不能淋漓盡致。又如乾坤大挪移,練就而成需要多層境界,每一層都愈發艱難,並且修煉的過程還需要平復心緒,不可有心境的波動,否則就會向陽頂天一樣因為心情不好就走火入魔而死。

做教育,慢就是快

常言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就是很多人因為急於求成,不願意慢慢積累學習,自己胸無點墨,大腦空空如也,成天痴心妄想,所以容易走火入魔,容易被騙。

這幾年教育培訓行業興起的百團低價招生、教育節促銷招生......這些活動就迎合了很多教育人快的心理,請問教育是一件快的事情麼?很多校長就特別就特別喜歡搞,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最後是坐莊的第三方賺的盆滿缽滿。

我的微信上經常收到這樣的信息:還在為招生髮愁嗎?還在為員工離職苦惱嗎?還在為續班率低鬧心嗎?這一切說明你的招生方法和管理方式out了,我們XX商學院最新實戰課程,引爆市場招生,每天能引流來XXX精準客戶,讓家長瘋狂報名,三個月快速裝滿校區。一套制度讓員工不離不棄,不加薪還能拼命工作。

每次看到類似的消息,我第一時間不是刪了給我發消息的人就是屏蔽掉這樣的消息。我特別想知道,既然你那麼牛為什麼不自己去做,悶聲發大財,還要四處發消息推廣。

大家認真仔細看看下面這張以前某商學院發給我的雷人課程宣傳海報

做教育,慢就是快

我把重點內容都劃線標註了,請你仔細推敲。

3

在很多場合我講過:教育是慢的藝術 。招生速度決定現金流,這個可以快,但是你的教學&服務如何做好,使之與你的招生速度相匹配。

在2011年的時候我曾經服務的一家公司30人的營銷團隊在陝西渭南這個城市通過地推+會銷模式,3個月招生800名全年班學員,當年在整個集團公司一戰成名。那時候整個營銷團隊都是在各個直營校區久經歷練的老手,新校區開業,大家熱血沸騰,邀約家長激情滿滿,招生速度特別快。快到招來的學生無人上課了,所以用了一大批剛剛畢業大學生臨時磨刀,老師經過公司包裝,就這樣上課了。3年之後你猜猜這個校區經營的如何呢?它的續班率只有可憐的50%左右,三年之後僅剩200學員,第五年徹底關門大吉了。這個品牌在當地的口碑就像過街的老鼠一樣,隨之也從當地黯然消失了。

我一直給很多教育行業朋友講這句話:

這個世界上有兩個行業是不能糊弄的,

一個是醫療行業,別人把命交給了你。

一個是教育行業,別人把命運交給了你。

沒有道德感的商業是很可怕的,損人利己的事情,最後都是害人害己,被人唾罵。名牌乳企 三鹿奶粉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4

孔子言: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而大事不成。這句話一直是我的行事準則,我始終覺得慢很多時候是一種智慧,在戰略層面一定要慢,在戰術層面一定要快。


就拿我自媒體文章寫這件事情來說吧!我從來不追熱點,不寫吸引眼球的水文。我在3年前初自媒體文章寫的時候,我花半年時間來思考這個問題,我寫出的文章時間有效期一定要在5—10年,甚至更久。也就是說過四五年後,還有沒有讀者願意讀我寫的文章,再讀我寫的文章還有沒有意義,這就是我一直所稱的長期價值主義一種表現形式。寫文章要有匠心,我每寫一篇文章要思考很久,我寫的意義是什麼,所有這些因素決定了我的文章不能日更,更多是月更。很多追熱點自媒體的生命週期非常短暫,一旦停更就沒有人氣,很少有人記得。

我最初自媒體文章寫也沒有閱讀量,但我始終堅信這只是一個階段性問題。當我堅持寫作2年,我的原創文章過70篇之後,我的文章每天的閱讀量沒有低於1000人次,這就是時間的複利效應,同時也是寫作的長尾效應。

我去年寫過一篇文章《真正聰明的人,都是下笨功夫》,我在文章中同時也提到了複利思維。這本質上是一種循環: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反過來加強A,不斷循環。複利最大的特點就是後期呈現指數化上升的特點。經濟學家用一個公式表達複利效應:(1+r)^n。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時間。做事情A剛剛開始感覺很慢,但是他是在為結果B做鋪墊,結果B又會促進事情A。

在財富積累領域理解複利思維,最好的例子就是股神巴菲特——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溼的雪,和足夠長的坡。巴菲特對價值投資的堅持不懈,最終讓他成為世界頂級富豪。

做教育,慢就是快

橫軸是巴菲特的年齡,縱軸是他的財富淨值

巴菲特90%的財富是在他53歲以後積累的,但是你不能說巴菲特53歲之前是庸才,什麼事情都沒有幹。假如你參與股票投資,是否因為每天指數漲跌而情緒起伏?是否每週算一次賬就會輕易在樂觀或悲觀中切換?還有多少人,能耐著性子以月為維度看待世界變化?以年為單位呢?然而複利思維,就是要你“慢”下來,用五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堅持,篤守價值投資的堡壘。

做教育,慢就是快

巴菲特用53年時間,實現了資產2.4萬倍的收益,有人看到了2.4萬倍,而有人看到了53年。慢,就是快。將簡單卻有意義的事重複做,將重複的事情用心認真踐行,這就是複利思維,這就是巴菲特的秘訣。我相信你瞭解完這個事情後,一定會若有所思。

5

我每次給課程顧問做銷售培訓的時候經常說這一句話:任何的銷售技巧都不會勝於一個成交的慾望。如果一個銷售員的核心競爭力是話術技巧,那麼銷售這個工作就太easy了,我們只要訓練好話術,各個銷售員都會是top sales,可是現實情況果真是這樣嗎? 我相信很多人會搖頭,你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 一個人的工作結果 = 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很多不該快的事情上一味求快,非常容易陰溝翻船。我常說21天出殼產生的是小雞,10月懷胎分娩的是人。

拿教育培訓機構的招生來說吧,我寫過這樣一段話:

教培機構市場招生不是搞突擊,也不是搞一兩個方案就能起到“速效救心丸”作用。功夫在平時,它是一場結合教學服務,融匯市場營銷不斷滲透死磕的持久陣地戰。

我們很多教育培訓機構人喜歡搞突擊,有速戰速決的心理。這個心理害人可真不淺,特別容易受騙上當,你會買一個號稱所向披靡NB的營銷方案,聽一堂舉世罕見的營銷思維課,最後發現被當韭菜割了一茬,還不如潛心修煉自己的基本功,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總 結

做教育,慢就是快。

做教育,慢就是快

你一定要相信這句話: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只要我們選擇的方向正確,只要我們還在路上,不斷去尋找工具,迭代更新,到達終點指日可待。

做教育,慢就是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