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比亞修女的信

1970年,贊比亞修女Mary Jucunda給Ernst Stuhlinger博士寫了一封信,他因在火星之旅工程中的原創性研究,成為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Marshall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學副總監。信中,Mary Jucunda修女問道:目前地球上還有這麼多小孩子吃不上飯,他怎麼能捨得為遠在火星的項目花費數十億美元。後來那封著名的《為什麼要探索宇宙》發表。我想看一下修女原文是怎麼說的,在網絡上簡單搜索,沒有找到。如果有人有原文,是否可以送我一份。到今天,修女的問題仍然是問題。

一、吃不上飯 我不知道哪的人還吃不上飯,印象中就是非洲。於是在網絡上搜索“哪的人吃不上飯”,網絡給我的反饋:“全球還有多少人吃不上飯那?” (百度知道2013年的回答) 其中提到——飢餓和無糧食保障波及全球。有34個發展中國家在糧食供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受飢餓影響最大的有非洲南部及南亞和東南亞,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也有人在捱餓。 得益於全球化發展,情況大概好了一些。


贊比亞修女的信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也就是地處北緯32°42′和南緯56°54′之間的大陸,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

東南亞(SEA)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因位於中國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馬來群島散佈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共有兩萬多個島嶼,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文萊和菲律賓等國。 )

二、這個事很花錢

三、為什麼探索太空 馬雲和馬斯克有一場尬聊,馬雲說:我對火星沒有興趣,我剛從火星迴來。我們需要對外部空間保持興趣,也需要在地球上努力工作提升我們的生活。 要把100萬人送到火星很好,但是我們要關心70多億地球人的發展,讓地球更可持續發展,我不是火星的粉絲。我感覺去火星就是回不來的感覺,別那麼做。

總之,馬雲想的是把地球上的生活經營好,那我去別的星球幹嘛?我自己也有一個疑問,我們有一天真的擴展到其他星球生活了,會不會和地球上的生活沒有什麼太大差別?社會還是有窮人富人,還是有權力的人和沒權利的人,有人艱苦有人驕奢。還有汙染吶,犯罪啊。去另一個星球不能讓人更幸福,我們還去那嗎?

我的猜測是,如果真的發現一個星球能夠生存,會有一部分人興奮的衝到那裡去,一部分蠢蠢欲動,一部分冷靜旁觀。不斷擴大人類的生存範圍,或許是我們的宿命。簡單看,人放“羊”,結婚,生娃,娃再放“羊”結婚生娃·····就是人們在做的事。如果宇宙足夠富饒,人類會成為跨星球物種。當我們提起外星人,實際上那是我們的同胞。

宇宙對於人類來說,是一件無限的事業。地球的土地我們可以走遍,深海慢慢也可去的。相對宇宙來說,海洋也是有限的。探索宇宙這件事,能把地球吸乾。過分的發射地外飛行器,會將人們置於貧困。我有一個想法,或許能夠實現。需要發現一些宜居星球,人類搬過去一部分,繁衍壯大之後,探索周邊太空,再搬到臨近星球,再繁衍,再探索。在人類的有生之年或許我們能探索很大一部分空間。或許我們還能探知,宇宙是物質世界,還是一個生命體。

關於探索宇宙,我認為就是會發生的一件事。難點就在修女的提問當中,地球可能沒有足夠的資源探索宇宙。

贊比亞修女的信

一個星球部分人搬到其他星球,再搬到更多的星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