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犒劳自己才会让你更加强大

懂得犒劳自己才会让你更加强大

懒人攻略:懂得犒劳自己才会让你更加强大

懂得犒劳自己才会让你更加强大
  • 知识点

哈佛毕业生在30岁左右的时候会变得更在乎自己的职业,亲密关系的排位会后移。

只有更昂贵的奖励品才能推动强大的人前行。

有人问:我也知道要努力学东西,要去维护和朋友的关系,但是我总是一放松,时间过去了什么都没做,应该怎么办呢?”

这是所有的老师最痛恨的人了,今年春天得到的一次发布活动的时候,李笑来老师就大声疾呼:“你说你知道要背单词,但是背不下去。你去背啊!”

今天讲下

1.懒人是什么?懒人,是明白自己必须努力,但没有能力驱策自己的人

历史上对待懒人的态度一直都是两种:

一种认为他们天生就有缺陷,无法改变;

一种认为他们是学习和生活的习惯不好,可以改变。

我倾向于后一种。我要告诉大家的一个最重要的事,懒惰是可以通过行动而改变的,改变懒惰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建立一个健康的“犒赏机制”。

2.懒人是天生的吗?

大多数的懒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习惯养成方面出了问题。

有些精神障碍者会看上去很像懒人,但是如果你跟他们交谈,尤其是进行比较抽象的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往往无法听懂复杂的事情。他们不是懒人。

3.人是什么时候变懒的?

6~12岁,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岁月,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段最关键的岁月,一定要把孩子们放在学校。

美国的心理学家们曾经追踪了450名小学男生35年,之后查看这些孩子的前途的时候,他们发现,小学时代最勤奋、最努力学习的人,事业和收入上都比其他同学成功得多。这一相关性甚至超过了家庭背景和成年期的相关性。

中国的老话“寒门出贵子”,其实描绘的就是这种情况,学习习惯好,善于驱策自己的人会赢得人生。

4.懒人和勤快人的区别

最近各地的报纸都在刊登“高考状元”的报道,这群学霸基本上都是学习习惯很好的勤快人,不过你如果细看他们的访问,会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反对题海,反对苦读的。

他们对此的一种描绘是:“要讲究学习方法。”

注意听坑了!这是从小到大都在忽悠你的一件事,老师让学霸上台介绍学习方法,你也跟着早晨起来听英语,信各种词根记忆……这些都是皮相,学霸是根本不会告诉你一个真相:他比你爱学习,他乐在其中。学习本身就能让他爽,在他成绩好了,有老师表扬、异性喜欢了,他还会更开心。

大多数的懒人、后进生,在学习当中都是完全体会不到快乐的。

懒人和勤快人的区别:是否有在学习和工作当中获取快乐的能力。

5.启动自我犒赏机制

从学习和工作当中如果能够获取快乐,那你脑中的犒赏机制就已经启动了。你会更喜欢你的学习或者工作,而不是像开头提问的同学那样,拖延它和回避它。

如果你在开始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没有那么顺利,就要尽可能地加一些人工干预,来启动自己的“自我犒赏机制”。

我们经常说某人学习能力强,那不是说他的智力强。

而是说他管理、干涉自己的情绪、从中获得犒赏的能力强。

6.犒赏未必是钱,但最有效的一定是钱

我们在背下300个单词之后,可以奖励自己打上30分钟的王者荣耀。这是一种犒赏,但是这个其实更适合学生。

成年之后就犒赏自己金钱最好,大多数给自己的礼物,本质上也还是金钱。

7.奖品一定是自己自己能控制的

以前有同学跟我说在复习考研,他对自己有一个激励:如果考上了研究生,那就跟喜欢的女孩儿表白。

我跟他说最好别设定这个目标,你现在就去先表白,以你的迟疑劲头我看这事儿够呛,你赶紧死了心,化悲痛为力量就肯定考得上。

看上去用“跟喜欢的女孩表白”来奖励自己,其实真正的奖励物其实是女孩的爱情,但这个奖励有没有都很可疑,如果你在为一个不确定的东西而战,你只会怀疑自己。

8.要大方,不能赖账

确保这个奖赏真的能够驱策自己。

如果你努力工作让本月收入超过2万元,下狠心就自己买一袋20元的中性笔,这就是对自己毫无诚意的一个驱策。

一般来说,用收益的10%来奖励自己,并不过分,比如考上了研究生带价值6万元的奖学金,那花6000元买个新电脑奖励自己,这就是合适的。

如果觉得反正钱是自己的,目标达成了就不要奖励自己了,跟自己赖账看上去好像很高明,但是就像“跟着大巴跑回来省了1元,跟出租车跑回来省了30元”一样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这样玩一次,下次你的头脑和身体就都会造反,觉得自己太委屈,太惨了,他们就不会再投入了。一定要尽情享受犒赏和鼓励。

9.犒赏最好小额,多次、及时

有一套儿童绘本很有意思,画得看似粗糙,其实是很好的心理学素材,这套书是《贝贝熊》系列,熊妹妹染上了咬指甲的坏习惯,熊爸爸拿来教科书强调危害,被熊妈妈推开了,熊妈妈会跟她谈话,然后设定一个奖励机制,如果熊妹妹一天没有咬指甲,就发1毛钱。可是女儿还是忍不住去咬指甲。

后来熊奶奶发挥了长者的智慧,告诉熊妈妈,先给熊妹妹一毛钱,晚上回来看,一个指甲没了就扣1分。熊妹妹想到自己口袋里叮叮的硬币响,就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手。

拿着现钱和听了一个许诺是完全不同的。

好多出版社去跟作者约稿,首先支付一笔预付款,就是事先犒赏作者,让他尽快交稿的一个好主意。

10.杜绝道德指控

绝对不要对懒人进行道德上的指控。

比如刚才贝贝熊爸爸对女儿强调咬指甲是多么不礼貌、是一种恶习,这是于事无补的。

同样,对一个懒人强调懒人不负责任、会失去朋友、会变穷,也都不会让他们有改善。

道德去问责、用迷信去恐吓,不如让他们看到改变自己能得到多大的好处。

道德恐吓的负面作用,最常见的男生自慰的困扰。

许多被自慰困扰的男生,不是因为自慰造成身体不舒服(这事儿除了浪费时间,没什么大的危害),而是听了那些自慰多么堕落有什么危害而无法忍受自己的无耻。

大多数的懒人也是如此,击倒懒人让他们持续保持废柴状态的,反倒不是他们的懒惰,而“我这么懒惰,我罪孽深重。”这样的一个错觉。

这是非常严重的内部冲突,它会破坏一个人的人内自洽。

如何评估一个人的关系管理能力(“关系能”)
A.人内自洽B.和他人关系和睦C.获得组织内尊重和发展机会D.应对危机的反应能力和智慧

人内自洽如果被破坏,就会把纠结、畏惧、害羞等情感惹上身,这会造成严重的损耗。进而影响BCD三个项目上的表现。

11.怎么帮助懒人?

我们说的都是懒人的自助,不说别人怎么帮助懒人。因为懒人必须自助才可能摆脱“懒”的状态。

团队里如果有懒人,如果是下属,可以直接分享攻略逼他提高,效果不好就放弃(不要拖累大家)。

如果是平级,最好的办法是——任其毁灭。还记得那篇文章的标题吗:《你总得认识到自己无法拯救世界》。

12.成年后懒人如何成长?

成年之后真的还有机会,抓住了这个机会,就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美国精神病学家乔治·维兰特曾经做过一个针对哈佛男生新生的研究,他关注这些学生20岁到40岁的阶段,这是人生的“职业巩固阶段”。

这群学生到了30岁左右的时候,会逐渐摆脱家庭的影响,会特别努力工作,许多人放下了在大学里非常看重的独立精神和质疑精神,不再愤世嫉俗,不再乱怼领导了。

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变化,20岁的时候大家把亲密关系排在前面,整天为了婚恋上的一点小事耗费整块的时间,但是30岁的人,已经和工作建立了亲密关系了。

注意,这仍然是犒赏机制在起作用,人们会更看重金钱、尊重和事业。

他们的奖励物的东西变贵了,从打半小时游戏的机会变成了欧洲游、一辆新车和四环内的房子。我们可以管这个叫欲壑难填,但正是这种欲望,驱使着年轻人去成长。

维兰特的这个观察样本够大,质疑的人说,这都是太聪明的群体的成长之路,还有很多快要30岁仍然啥也不会的人,恐怕不会符合这个规律。

但是这至少证明了最聪明的人的选择,30岁的聪明人比20岁的人更加热衷名利和事业,有人突然会变得更加努力和自觉,整天补过去拉下的课、没读的书。

我管这段岁月叫“30岁觉醒态” ,成年之后如果能早点找到觉醒态的感觉,你就会提前变得强大。

好好给自己设定一个大一点的犒劳品,在事业上猛烈地冲一下吧。

如果这波错过了,那就只好等到59岁,大家一起退休了。

总结

一个好的犒赏机制是这样的:奖励有吸引力;确实能受到奖励;奖励的间隔不长,一直让人惦记着,还好好表现。先让一部分奖励看得见摸得着;成年人懒人还有成长,但是这个窗口期必须抓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