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却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 后经萧何保举拜为大将, 而韩信也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 刘邦彭城兵败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又平定了魏国。 之后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在刘邦派人收取其精兵后 背水一战击败赵国, 同时派人降服了燕国。 之后派兵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骑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 刘邦成皋兵败后夺去韩信兵马命其拿下齐国, 之后韩信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韩信开始进攻楚国,项羽被迫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 刘邦听从张良、陈平的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 反被项羽击败。 汉五年,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自刎。 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后被人诬告谋反而贬为淮阴侯。 后吕后与萧何合谋, 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韩信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韩信之死是必然吗?

毛泽东同志对韩信的评价极高,韩信的功业对于奠定刘邦的江山那是做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韩信忍辱负重,不亚于越王勾践,勾践可以卧薪尝胆,韩信可以忍得了胯下之辱。可以说。韩信是确确实实忍耐克己的强者。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韩信

韩信是一个怀才不遇之人,在投奔刘邦之前,他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但是,即使是这样,韩信依然不该其志,如今的人们是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连饭的食不饱,却还整天想着以后封侯拜相。如果今天有这样的人,恐怕会被人笑掉大牙,但是,韩信确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但凡是怀才不遇之人,遇一知己,往往会又一种久旱逢甘霖的味道,毕竟知己难逢。确实,刘邦能够赏识自己,对于韩信来说,这可能是他人生唯一可以发光的机会了。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这是韩信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韩信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战略家。

韩信有多厉害,我们从韩信的年龄就可以看出,这样一个20多岁的人,军事才能就如此厉害,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当时的刘邦、萧何、以及张良等人实际上都已经过了大半辈子了,四五十岁的大把年纪,毕竟在秦汉时期的时候,中国的平均年龄还不到60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活到五十多岁就已非常不错了,刘邦、萧何已经张良等人都是掐着手指头过日子。

而韩信正当盛年,这样一个年轻气盛,有勇有谋,而且还是开国功臣的韩信如何会让刘邦安心?这可是他刘家的天下,即使是韩信不反,刘邦也不会安心,况且韩信此人的心思实际上并不是完全的纯洁,至少刘邦是这样认为的。因此,韩信不论是从客观上,还是从主观上,都难逃一死。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韩信

韩信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回老家看看那些曾经的伙伴,丝毫没有摆出王侯将相的架子,反而放低身段与他们称兄道弟,由此可以看出韩信实际上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虽然韩信此人善于隐忍,但是,对于自己的野心确实不懂的包装隐藏,刘邦与韩信实际上是一类人,因此,当刘邦打下天下后,如何能够容得下另一个“刘邦”的存在呢?因此,韩信的死是必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