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分手,女孩將對方“毀容”,教孩子控制佔有慾,父母別不在意


兩個人談戀愛講究的是情投意合,合適就在一起,不合適就分手,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張小嫻說過:有些人註定是等待別人的,有些人是註定被人等的。

所以,要相信在芸芸眾生,總有一個人是合適自己的。

男孩小唐和女孩小鄧相戀兩年多了,當初小唐一眼就看上了小鄧的賢惠,特有鄰家女孩的風範。

剛開始兩人相處十分融洽,在一起沒有特別大的矛盾,小唐心裡想,如果小惠能一直維持著這種賢淑的形象,那也非她不娶了。

可往往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情侶分手,女孩將對方“毀容”,教孩子控制佔有慾,父母別不在意

時間久了,小鄧愛攀比的心理在小唐面前暴露無遺。

而小唐只是普通的機修工人,每月卻要拿出大半部分的積蓄給小鄧買所謂的“奢侈品”,搞的生活捉襟見肘。

小唐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跟小鄧提出了分手,小鄧同意了,不過有一個條件:要兩人最後擁抱一次。

而早有蓄謀的小鄧此時掏出口袋裡的刀片,在小唐的臉上畫出了長長的一道口子,頓時鮮血直流,場面可謂是慘不忍睹。

情侶分手,女孩將對方“毀容”,教孩子控制佔有慾,父母別不在意

強烈的佔有慾,讓小鄧衝昏了頭。不僅僅想佔有生活中自己看到的那些奢侈品,而且想長期佔有一個能為自己買單的男人。

而佔有慾,其實就是一種心理現象,自己想得到的東西會想法設法想去擁有,並且不允許別人靠近。

有佔有慾並非是壞事,但若是一個佔有慾特別強的人,更容易讓別人疏遠和防備。

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特別是在二胎家庭,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搶玩具,打架,或者是爭著搶著要媽媽抱抱。

這些都是孩子佔有慾的一種表現,儘管沒有上述案例那麼極端,但是也需要父母的重視,只有在正確的引導下孩子才會懂得用愛來感化人,而不是爭和搶。

情侶分手,女孩將對方“毀容”,教孩子控制佔有慾,父母別不在意

所以我們需要教會孩子,並不是所有東西,佔有了才是最好的結局。

喜歡的東西不一定要擁有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小到一個玩具,大到一個人一件事。

但並不是說,所有這些東西都需要得到,有時候能得到的東西並不是適合自己的,所以就不能物盡所用,發揮不出它應有的價值。

因此很多時候喜歡一件事,一樣東西我們觀賞就好了,並不需要得到它。

有時候我們站在遠處觀賞產生的朦朧美遠比得到要美好得多。

情侶分手,女孩將對方“毀容”,教孩子控制佔有慾,父母別不在意

不需要佔有,賦予感情也能美好

我們都有自己的情感需要寄託,孩子也一樣。很多時候,孩子通常會把得到某樣東西,而認為自己很厲害,比別的小朋友更強。

所以我們需要告訴孩子,這種精神並非是贏家所需要的。

那些看上去擁有了之後能讓自己變強大的東西,實際上是需要你自己變強大了,再去擁有更合適。

某樣事物在被我們賦予情感之後,我們就會有了努力的方向。

即使是最後我們沒有佔有它,或者是已經不希望佔有它了,我們依然能過得很好。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