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夢"迅跑的人

向著"夢"迅跑的人

——禹州市文殊鎮顧莊村李水營脫貧致富先進事蹟

顧莊村位於文殊鎮政府所在地向南3公里處,是禹州市53個省定貧困村之一,轄6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全村農戶426戶1555人,總面積約3.5平方多公里,荒山798畝,耕地面積1738畝(其中耕地949畝,林地789畝)。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25戶,848人,有未脫貧戶2戶7人,已脫貧享受政策78戶280人,已脫貧不享受政策147戶568人,貧困發生率0.45%。其中6組村民李水營隸屬2016年脫貧享受政策戶。

李水營,男,現年52歲其,家裡基本情況中是這樣的:全家4口人,李水營經營著自己的葡萄種植園;妻子梁軍紅,同在葡萄種植園裡務工;兒子李龍海,在深圳南三區中興電子通訊廠上班;女兒李海陽,在文殊鎮中心學校讀九年級。2014年經村"兩委"認真評議,確定李水營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目前李水營家中有耕地面積2.6畝,林地面積3.5畝。2016年人均收入4099元,2017年人均收入5664元,2018年人均收入6034元,2019年人均收入7757元,高於貧困戶脫貧標準,該戶已於2016年實現脫貧。

筆者見到李水營時,他正在葡萄園裡忙碌,給人一種精明能幹、腦子靈活、頗為健談的初步印象。當談及2014年貧窮的原因時,他便打開了話匣子——

李水營家的主要致貧原因是自己以及其配偶接受教育程度低,缺少致富的一種技術,是造成他家貧困的主要原因。這還得從他那次外出打工的一次突發事故說起。

2012年,李水營為了家庭生計,不得不遠離故土,在內蒙古的一個煤礦務工。因一次突發事故造成李水營腿部碰傷骨折而導致肢體殘疾。從此他不能再從事重體力勞動了,直接切斷了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沒有了支撐,於是家庭經濟開始逐步下滑拮据起來。然而真是禍不單行,他的母親又突然中風,臥床不起,一病多天。自己肢體殘疾,失去了收入。妻子還要照顧年邁生病的母親,更為關鍵的是為給母親治病無錢而發愁困惑。一時間整個家庭愁雲密佈,李水營處於痛苦無奈的深淵裡……

臥床不起的母親,正在讀高中的兒子和上小學的女兒,日夜操勞疲於奔命的妻子……這一切讓李水營看在眼裡苦在心裡。殘酷的現實,宛如一塊巨大磐石,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幹不了重體力活,掙不來收入,一家人就永遠這樣窮困嗎?那種殷實幸福的生活,真的與自己無緣?應該走一條什麼樣的路子,讓家裡人過上安康快樂的生活?一連串的問號,一個個的困惑,在腦海裡翻滾著,洶湧著……自己肢體殘疾不能成為生活的絆腳石,要振作起來,和命運抗爭,與貧窮鬥。他堅信:貧窮不會紮根,要立志找到"藥方子",拔掉"窮根子"!要走出一條路!他正視現實,立足實際,"自己不哭,眼裡沒淚,必須勇敢地創出一片天地來"。經和妻子商量後,由妻子打裡,承擔起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和正在上學的兩個孩子,李水營隻身去到鄭州的一家果樹研究所進修,主要學習葡萄種植技術。他懷揣夢想,勤奮學習,起早貪黑,不分晝夜地深鑽苦研,遇到模稜兩可的問題,就主動去向老師求教,還積極地與學員探討,直至學會弄懂為止。"人過四十不學藝",而他偏偏打破這個定規,用"釘子"精神去全力對待葡萄種植技術的學習。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他通過一番艱辛苦戰,在老師的耐心指導和學員的熱誠幫助下,很快熟練掌握了葡萄種植技術。

他信心百倍,重新鼓起生活的風帆!一回到家,不斷和妻子談論起葡萄種植技術,耳濡目染,連沒有參加過專業培訓的妻子,也能說出個葡萄種植的子醜寅卯來。

2014年,學有所成的李水營,在他的鄰村薛河村(薛河小學西、蘭河邊上)承包20畝土地進行葡萄種植。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李水營打拼的勁頭更足了。夫妻兩人傾灑汗水,不辭艱苦,不管嚴寒酷暑,都堅持在園裡勞作。妻子只要趁著歇息的間隙,就匆匆忙忙奔至家中照顧老母親,而李水營更是吃住在葡萄園裡,一步都沒有離開過。一份付出一份收穫,近幾年種植的葡萄已經陸續上市,有了可喜的收成。每至銷售季節時,直接整理裝成箱,每箱有8斤重,優等的一斤能賣上八、九元,銷往鄭州等地。除去土地承包金1.8萬元、每畝300元噴灑的農藥、施加化肥2萬元、園裡僱工(最多時20人,最少兩三人)每年得2.5萬元,去掉投資成本,一年下來收入有五、六萬元,和傳統種植(玉米、小麥)相比,效益強多了。

向著

(李水營經營的20畝葡萄種植園)

當李水營談到了葡萄的管理技術時,眼神裡流露出一種十分自信的神情。他有條不紊地介紹了自己的種植感受與實際經驗。他種植的葡萄南北向有28排,最長的有120米,短的有50米。種植葡萄,技術第一,宜選擇排水性好和土層深厚的沙壤土,要是緩坡更好,排水暢。還得加強土壤、肥料、水分、修剪等方面的田間管理,並且注意防治病蟲害。他說他就在20畝的園裡安裝了四個誘蟲燈,夜晚就亮,燈下近距離有個陶製大水盆。飛蛾一類的昆蟲有趨光性,誘至燈處會飛入盆水內溺水而亡。品種及苗木很關鍵,他選用的都是從洛陽的大苗圃基地運來的,新品種。耕種和除草講究時機,深耕能確保土壤好。每年的管理需要兩次施肥,5月份葡萄萌芽前和7月份葡萄的漿果膨大前,葡萄根要追肥,主要是氮和鉀。雨季要排水。夏季修剪要做到抹芽、摘心、疏枝、疏花、疏果、疏穗、除卷鬚和綁新枝等環節。注意防治葡萄霜黴病,在葉片、花蕾、新稍等部位,出現不規則的水漬狀半透明的小斑點,嚴重時葉片會脫落,影響收成,遇到這情況在病發前就需要丙森鋅保護劑進行預防了……在管理過程中,他有時會遇到解不開的問題,只能和鄭州的培訓老師聯繫求教。

沒有流過血的手指,不會彈出世間的絕唱。李水營就是這樣,殘酷的現實,讓他醒悟,讓他振奮。他的種植葡萄經,就是在園地裡在"摸爬滾打"中淬鍊而出的。

向著

(李水營妻子和她身後的兩個員工正在園裡勞作)

李水營如同一個藝術家,20畝地的葡萄種植園就是他用無法計量的心血凝結而成的"作品"!他不管春夏秋冬,也無論雨雪霜凍,都在葡萄園裡辛勤勞作,施肥,剪枝,整理地膜天膜,綁縛新枝,在不斷完美著自己的"作品"……到了晚上,就挑燈夜戰,鑽研有關葡萄種植的專業書籍,如怎樣才能提升葡萄的質量和產量,如何有效防治病蟲害……有時候帶著自己管理中遇到的問題,開始和書本交流,與專家對話,深深鑽研,苦苦思索,直到弄通為止。

走進他的屋內,床北頭靠牆處放置的桌子上,還厚厚地擺放著幾本起了褶皺的葡萄種植方面的書。

在李水營的種植園裡的東西通道上,他舉起右手,觸摸著架上的葡萄藤,模仿著去年禹州市電視臺主持人梁紅拍照時的姿態,一邊神采飛揚地朗聲說著他們來採訪的過程……

李水營此時的神情、動作、話語的強調,足以流溢出了他內心的激動與自豪!

——這是一個向著"夢"迅跑的人!這是一個昂首闊步走在脫貧致富路上的踐行者!

種植園裡的葡萄藤條上,正茁出了新芽,茸茸的,綠綠的。遠視,那影影綽綽的嫩綠,定會孕育出新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