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2007年我國第一家P2P網絡小額信貸平臺(拍拍貸)成立,距今已有13個年頭。13年來,P2P市場可謂是風雲變幻,給人留下了無數驚與喜。這其中,有人傾家蕩產、血本無歸;有人空手套了白狼、無盡逍遙……

國內P2P發展的五個階段:

1、 初始期

2、 擴張期

3、 風險期

4、 整頓期

5、 暴雷期,附:網貸催收的兩條路,催收結果。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一、“凡普金科、愛錢進、錢站”的關係

二、愛錢進、錢站、央行利率

1、愛錢進投資回報利率

2、錢站借貸年息率

3、央行利率

三、平臺、出借人、借款人之間的矛盾

1、出借人的憤怒

2、借款人的憤怒

3、平臺大力維穩


關於P2P網貸平臺其他問題的一些討論

1、 央行徵信系統

2、 催收的錢哪去了

3、 國家政策動向

4、 出資人的錢最終如何處理

5、 借款人的錢最終如何處理

6、 凡普金科集團近幾年官司狀況


關於給出借人和借款人的一些個人建議

1、 關於出借人

2、 關於借款人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P2P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 初始期,時間約2007~2012年,該階段以個人信用借款為主。

優點:標誌著網絡貸款模式在我國初步形成。

缺點:各個平臺之間缺少聯繫,導致同一借款人能在不同平臺獲取額度,甚至出現同一人在多個平臺套現數百萬,之後無力償還。最終導致無數出資人的生活雪上加霜,各平臺也只能記為壞賬,不了了之。

2、 擴張期,時間約2012~2013年,該時間段網貸平臺相繼出現。

隨著對網貸平臺的認知,許多線下有經驗的放貸從業人員紛紛嘗試開設P2P網絡借貸平臺。與此同時,為解決開辦網絡借貸平臺技術上的欠缺,更有軟件公司開發出了網絡借貸模板,且明碼標價。

有了現成的模板,國內的網絡借貸平臺迅速激增。

3、 風險期,時間約2013~2014年,各網貸平臺的問題層出不窮。

這一時期的網絡模板已經相對成熟,甚至在某寶店幾百元就能購買一套網絡模板。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多不能通過銀行貸款的企業和一些在民間有高額高利貸經驗的投機者看到了P2P網貸平臺的商機,他們從網上購買借貸系統模板,再租個辦公室進行簡單的裝修,就開始上線圈錢。

另一方面:各個銀行開始收攏資金、減少放貸。也正是鑽了這一個空子,網貸平臺如魚得水、如虎添翼。

事實上,很多網貸平臺是沒有金融執照的,也存在非法湊集公眾資金的嫌疑。但這不重要,他們承諾比銀行高出許多利息以吸引投資人投資,再通過高額的利息將投資人的錢借給有貸款需求的人。

這樣看來:投錢的人賺了高額回報,借錢的人能借到錢應急,平臺也能賺取一定的服務費、管理費、諮詢費。好像三方都不吃虧。但問題恰恰就出在“高息”身上:借款人最終無力償還貸款,導致各個網貸平臺的出資者集中爆發了提現危機。這一階段,違法催收手段應運而生。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4、整頓期,時間約為2014年至今,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干預網貸。

這一階段,國家明確表示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並在政策上對P2P網絡借貸平臺給予大力支持。這使得很多始終關注網貸平臺,但又害怕觸及政策紅線的企業家和金融巨頭終於放下了心,他們開始嘗試組建屬於自己公司的P2P網絡借貸平臺。

2015年狀況:網貸平臺的成交額以達到數以萬億,卻始終無法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但國內的許多資產又被傳統的金融機構牢牢掌握。一番頭腦風暴之後,部分行業巨頭開始全球化佈局,引入海外的優質資產。2015年開始,國內P2P企業涉足海外市場風潮漸起,行業巨頭紛紛宣佈涉足海外P2P市場。

2016~2017年狀況:技術手段相對成熟,信用體系也搭建完成。這兩年可以算得上是P2P發展最迅猛的兩年,理財投資者大都賺得盆滿鍋滿,有借貸需求的人也是隨隨便便就能從各個平臺借到數以百萬計的金額。

可惜好景不長,風險期存在的問題依然存在,大量借款人資金告急,出現還不上款的情況,大量投資人因為平臺無法回收資金,出現無法提現。屋漏偏逢連夜雨,因為接到大量有關於“非法集資”、“高額利息”的投訴,國家開始出臺大量政策,嚴厲打擊。這使得很多無資質的網貸平臺紛紛清退或跑路,而大多數有資質的網貸平臺也陷入高息的困境。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5、暴雷期,時間約2018年至今,P2P平臺或清退、或跑路、或轉型

隨著政策相繼出臺,P2P網貸趨於正規化、合理化,大量不合規的平臺紛紛卷錢跑路。與此同時,藉著政府的大力干預,許多借款人拿起法律的武器,堅決抵制高利貸,紛紛拒絕還款,這讓即使有放貸資質的平臺,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之前放的款收不回來,承諾出資人的利息無法兌現,但又無法通過“恐嚇、威脅、騷擾、爆通訊錄”等觸及法律紅線的手段催款,也無法將借款人告上法庭,因為本身利息便不合法,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網貸催收的兩條“路”:

1、為了更好的收回餘款,網貸平臺拼了命的想通過別的方式得到法律的支持,或喚醒借款人的自覺。如:告對方詐騙、不斷通過短信和電話“好言相勸”等。但某些罪名的成立條件極其苛刻,如詐騙罪等。顯然網貸平臺想走“安罪名”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2、通過“不斷好言相勸”這條路大多也是走不通的,借款人如果還完了法定息,根本就不怕平臺再催收,即使平臺將借款人告上法庭也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得到法律保護的往往是本金加24%年息的部分,這一部分沒還完的借款人大多也是不怕被平臺告上法庭的,起訴到結案的過程最快也要一年半載,最後也只需要還部分資金,這段時間借款人早已籌夠還款的資金。

說白了,借款人大多都是沒錢所以才借款,平臺暴力催收他們不怕,順帶還可以收集證據告平臺。平臺不暴力催收,電話短信他們不理。平臺走法律途徑,快也要一年半載,慢要三年五年,即使起訴成功,借款人也不需要全額還款,只需要還法律規定的部分。平臺欲加罪名,許多罪的成立條件極其苛刻,根本無法成功。最重要的是,借款人的電話地址大多都是假的,法律通知根本無法傳達,這極大影響了法律的執行,被起訴的對象未得到提供證據、答辯等權利,基本上起訴是無法成功的。

最終結果:

也正是基於以上種種情況。一部分沒有資質的網貸平臺,主要負責人攜款跑路,出資人血本無歸。一部分有資質的網貸平臺,宣佈自動清盤並退出P2P網絡信貸,這種情況下的投資人多少能拿回一些本金,利息大多是拿不回來的。普遍的結果是:拿回的本金也只是杯水車薪。

還有一些平臺成功轉型成功。如:宜人貸升級成宜人金科、拍拍貸成立羚羊財富、小贏科技成立時息財富等。這些平臺紛紛利用自身的股東實力、品牌影響力、用戶流量等“行業頭部”優勢,力推在線財富管理理念,通過為銀行、基金、保險、信託等資管產品倒流,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要說如今還存在巨大爭議糾紛的P2P網絡信貸平臺,應該屬凡普金科集團旗下的“愛錢進”和“錢站”。在黑貓投訴搜“錢站”,我們能搜到1萬2000多條投訴;在網上一搜:“愛錢進立案”、“凡普金科上市失敗”、“錢站高利貸”、“愛錢進正接入央行徵信”等信息層出不窮。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一、“凡普金科”、“愛錢進”、“錢站”是什麼關係?

凡普金科集團有限公司最大股東為“凡普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認繳出資約10526.3萬人民幣,法人“張輝”。主要人員:張輝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董祺任監事。

凡普金科(北京)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最大股東為“凡普金科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認繳出資10000萬元人民幣,法人“白柏”。主要人員:白柏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董祺任監事。

愛錢進(愛錢進(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最大股東為“凡普金科企業發展(上海)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認繳出資100000萬元人民幣,法人“董祺”。主要人員:楊帆任經理、董祺任執行董事、張帆任監事。

錢站在新浪VB的認證為“北京秋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秋成科技有限公司最大股東為“凡普金科企業發展(上海)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認繳出資1000萬元人民幣,法人“高思宇”。主要人員:高思宇任總經理兼執行董事、楊小光任監事。錢站在VX公眾號的認證為“愛錢進(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北海錢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最大股東為“凡普金科集團有限公司”,認繳出資1000萬元人民幣,法人“楊帆”。主要人員:楊帆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董祺任監事。

可見,凡普金科集團是愛錢進公司和錢站公司的母公司,凡普金科的領導層在愛錢進有個人股份,“錢站軟件”(區別於“錢站公司”)是凡普金科的產品之一。說白了,凡普金科、愛錢進、錢站是一家人。愛錢進是融資口,然後通過錢站放款。

二、愛錢進投資回報利率、錢站放貸年息率、各是多少?

1、 愛錢進投資回報利率: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愛錢進投資回報利率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愛錢進投資回報利率

2、 錢站借貸年息: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錢站借貸年息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錢站借貸年息

3、 央行利率: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央行利率

可見:投資愛錢進的回報率是比銀行高出許多的,同時向錢站借貸的利率也是銀行的數十倍、百倍。

三、平臺、出借人、接待人為何相互套路、鬥智鬥勇?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出借人的憤怒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出借人的憤怒

1、 出借人的憤怒

從論壇、貼吧、微博的討論我們大致可以將出借人的憤怒歸為:

a、 擔心借出去的錢拿不回來(損失本金)

b、 擔心投資出去的錢拿不到應得的利息(心理不平衡)

c、 平臺沒有預期結算到期金額(擔心如a)

d、 平臺還在繼續把錢借出去(感覺自己的錢被騙了)

希望:部分人希望平臺兌付到期本金和利息。另一部分只希望拿回本金,然後安全退出。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借款人的擔憂主要分為兩種情況

2、 借款人的擔憂主要分為兩種情況:

A、 逾期借款人

a、 擔心平臺接入徵信,影響個人生活;

b、 擔心平臺爆通訊錄,影響個人名譽;

c、 擔心平臺起訴法院,增加時間、金錢成本等各種不必要麻煩;

d、擔心有過逾期,結清賬單之後繼續被催款。

B、 未逾期借款人

a、 擔心還完錢平臺不銷賬(有人表示遇到了這種情況,結清還繼續被催賬);

b、 擔心結清賬單之後無法再借(有人表示遇到了這種情況,直接影響了生活);

c、擔心結清賬單之後平臺不銷賬(有人表示遇到了這種情況,結清之後無法銷賬)。

希望:部分借款人希望接入徵信、流程正規,這樣自己可以不還超出24%年息的部分金額;部分借款人希望平臺倒閉,然後自己可以僥倖躲過該平臺所有債務;部分借款人希望平臺走法律程序,除了可以不還超過24%年息的金額外,自己也可以利用起訴到結案的時間差減輕生活壓力。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3、 平臺大力維穩

對於出資人:平臺表示將會繼續催收,同時正在努力接入徵信,儘量保障出資人能收回本金且能得到平臺當初承諾的高利率回報。也有聲音表示平臺已經承諾三年內兌付本金,並完成清退。

對於借款人:許多借款人(包括已經結清賬單的借款人、逾期許久未被催收的借款人)近期陸續收到許多催收內容信息,內容表示:

a、 將上報逾期信息到徵信(已經結清賬單的借款人,若想消除徵信汙點,需支付一定手續費)

b、 將通過別的手段進行催收(未結清賬單的借款人,若想結束催收,請儘快還款)

通過出資人、借款人、平臺的動作,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平臺將運營不善的所有責任推給借款人,讓出資人跟借款人形成對立面以保證自己全身而退(不排除小部分想空手套白狼的有心人利用平臺機制套錢,但大部分責任其實是平臺的問題,砍頭息、陰陽合同、高利息等問題,逾期率增加是必然的事)。

許多出資人其實也是知道平臺存在的問題,但抱著賺取高額利息的僥倖心理還是加入了投資行列,最後回報無法達到預期,甚至有本金都拿不回來的風險,而後又哭爹喊娘。“你想賺人家利息,人家想賺你的本金”,說的就是平臺和抱有僥倖心理的出資人。

另一方面,部分別有用心借款人煽動大眾情緒,希望所有借款人都不還款,進一步加快平臺倒閉的進程,且進一步加快了出資人的恐慌。恐慌的出資人想通過法律的手段保障自己的權益(根據自己的出資金額起訴,要求法院凍結平臺等額資金,將能保證即使平臺捲款跑路,自己的本金也不會丟失),此時又被平臺大力阻止,因為平臺還需要現金流維持一定的正常運轉,如果出資人紛紛起訴,只會使平臺大量資金被凍結,最後停止運轉。

說白了,平臺並不希望出資人起訴(大量資金一旦被凍結,運轉將出現困難。與此同時,平臺確實存在許多問題,訴訟增加只會使這些問題一一暴露,並連帶增加許多危險),平臺也不敢起訴大部分借款人(逾期的許多借款人其實是還完了本金和法定息的,即使被起訴,剩餘金額也不會被法律保護,且會增加平臺許多不必要的成本。與此同時,平臺知道自身存在許多問題,並不願意走法律程序)。

所以,平臺只能一邊穩住出資人的情緒,承諾本息兌付。(還想賺利息的出資人就不會為了保住本金起訴),另一邊只能加大催收力度(有借款人表示,近期陸續收到許多恐嚇威脅類電話和信息,結清賬款之後起訴平臺,或者找平臺理論要求道歉,平臺會告知“催收人不是我們的人,與我們無關”)

這是一場三方之間的“戰爭”:平臺、出借人、借款人之間都在請大量水軍相互套路。出借人和平臺希望製造假象引起借款人的恐慌,致使借款人還款。借款人希望更多人逾期致使平臺加速倒閉。同時,平臺時刻關注各個論壇和貼吧,刪除所有負面評論,保證出資人和借款人的矛盾持續存在,讓自己免責的同時,也為自己爭取時間處理相關問題。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關於P2P網貸平臺其他問題的一些討論

1、 央行徵信系統

眾所周知,錢站的實際利率遠遠超出過年規定的最高年利率標準(綜合年化利率,計算內容包括利息,服務費,逾期費,逾期管理費等收費項目,綜合年化利率不能超過36%)。顯然平臺想要對接徵信是有一定難度的。網上有聲音提出:公司對接徵信,有可能將錢站分離。或將之前的合同數據作廢、刪除,且之後的借款將把綜合年利率規定在36%以內(“你我貸”借款利率35.99%接入徵信成功)。

說白了,阻礙是有的,但不是無法解決的,這個要看平臺的態度和監管的決心。

附:成立將近10年的隨手記近日發公告宣佈清盤退出。有聲音提到2020年末,P2P網貸平臺將全部完成轉型或退出,主要以清盤退出為主。

2、 催收的錢去哪了

論壇、貼吧等網絡平臺有人表示:平臺或存在“將借款人的還款截流”的情況,小部分用於歸還出資人投資金額,大部分再利用:繼續出借或支付員工工資,以維持平臺運轉。與此同時,近兩天許多人都收到了“支付手續費消除逾期記錄”的信息,有聲音懷疑平臺在竭盡所能“圈錢”,以維持公司運轉。

3、 國家政策動向

據不完全統計,絕大多數網貸平臺選擇了良性退出,只有一小部分平臺選擇了“跑路和提現困難”等惡性退出的方式。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國家政策動向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國家政策動向

4、 出借人的錢最終如何處理?

根據以往案例來看,平臺大多會選擇分期兌付、打折兌付等方式處理。有需要的,平臺會協助出借人向借款人提起訴訟。

總之最終出借人能拿回多少錢,要看公司的實力和之後的運營狀況。

5、借款人的錢最終如何處理?

未還完本金及法定息內的借款人,有可能被起訴。已還完本金和法定息但未還完借款的借款人,有可能將持續接到恐嚇、威脅類短信,逼你還款,也有可能之後再無事情。

6、 凡普金科集團近幾年官司狀況

A、借款人起訴“凡普金科”侵犯名譽的權益,起訴結果:法院駁回個人起訴。理由下圖所示: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借款人起訴平臺侵犯名譽,起訴結果

B、平臺起訴借款人逾期違約。起訴結果:a、凍結被執行人銀行賬戶金額,不足還款的,查封、扣押相關價值的其他資產; b、未發現被執行人名下有可供執行的財產,申請執行人也未能提供可執行財產線索,故對被執行人採取限制高消費措施。申請執行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財產的,可以再次申請執行。c、平臺主動撤訴;d、被法院駁回起訴(大部分結果);

C、起訴平臺涉嫌組織策劃傳銷案。起訴結果:為防止被申請人轉移或隱匿違法資金,凍結被申請人涉案賬戶。

 愛錢進疑默默清退,為何“平臺、出借人、借款人”鬥智鬥勇?

關於給出借人和借款人的一些個人建議

1、 關於出借人,清盤已經成為事實,不論官方是否發佈公告。及時關注平臺信息,每日提錢,不要讓資產停留在平臺,避免最後損失。至於擔心金額損失的,該起訴的起訴,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資產,即使平臺跑路你的本金也不會有損失。

2、 關於借款人,該還款的還款,不要抱有僥倖心理,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還款是遲早的事。至於違法部分(超24%年息),該起訴的起訴,不想麻煩的就等對方起訴後再應訴。

3、 不論出借人還是借款人,少看論壇、貼吧、各種平臺公告,裡面都是水軍在相互套路,平臺也會刪帖、刪評論,你看不到什麼實質性的信息,倒是會引起你的恐慌,進而影響正常生活。多關注政府動向、多看看新出臺的相關政策。

4、 正常生活,相信政府、相信法律。法律不會放過每一個壞人,但也不會讓每一個好人遭受委屈。或許正義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注:該文從執筆到寫完期間,政策時刻變,平臺、出借人、借款人之間“戰鬥”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本文不可能一一表述清楚,只能說一個大概的情況。想了解更多情況的可以文後評論或私信詢問,我們將持續關注P2P網貸動向,但後期或許不會再發布關於該類內容的文章,該說的東西就這麼多,本文大致已經概況完畢。

歡迎瞭解最新動向的朋友,將現狀評論在下文,共同交流。

主筆:葉本吳心

“有錢是一種結果,窮是一個過程。很多人的問題在於,不論結果如何,都寧願默默忍受過程。其實,作為成年人,我們至少應該知道:當生活達不到預期的結果,必然是過程出了問題;如果想要的結果沒來,必定是努力的方向不對。所以,很多人需要做的,並不是幻想有錢之後的生活,而是努力改變現在的過程。(改變默默忍受或者方向不對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