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本好書 等你免費來讀

穀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之後,我們迎來了第25個世界讀書日。在讀書日濃郁的閱讀氛圍中,“百本好書送你讀”活動第二期的10本好書新鮮出爐。

本期推薦的這10本送讀好書,有再現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艱苦生活和成長曆程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有簡練而深刻的中國通史傑作《中華史綱》,有讓人感受到愛與美的《青銅葵花》等等。

讀書就像修行,讓你能時時仰望星空,汲取前行的力量。最美人間四月天,正是讀書好時節。快抓住明媚春光,盡情悅享書香吧!

免費閱讀書籍

百本好書 掃一掃 就看到

百本好書 掃一掃 就聽到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百本好書 等你免費來讀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作者:中央黨校採訪實錄編輯室

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梁家河七年知青歲月,無疑是習近平總書記人生經歷中十分重要的起點。這是由29名採訪對象的口述彙集起來的一本採訪實錄,其中既有同習近平總書記一起插隊的北京知青,也有同他朝夕相處的當地村民,還有當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這些受訪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用真實的歷史細節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曆程。

薦書人說

張繼軍(團市委黨組書記、書記):

廣大青年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為我們給出了答案。

這本書再現了青年習近平紮根黃土高原,在山溝溝裡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連、魚水交融的歷史畫卷。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閱讀此書,我們可以在回望歷史中,感受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期至真至樸的為民情懷和無私無畏的歷史擔當,而總書記在梁家河的這一段知青經歷,更是為當代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供了鮮活教材,是當代青年勵志成才的最好典範。

簡練而深刻的中國通史傑作

百本好書 等你免費來讀

《中華史綱》

作者:李定一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每個人都應該以歷史為根,如此才能知自己、知時代、知天地。《中華史綱》是臺灣當代知名歷史學家李定一創作的中國通史傑作。作者獨具匠心地將中華歷史劃分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創始與發展、新陳代謝等6個時期,對幾千年的史事進行了濃淡分明的敘述。該書簡練而深刻,是一部大眾願意讀、讀得懂、讀得下去的中國通史傑作。

薦書人說

鄭勁松(西南大學文化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讀史明志明理,可謂鑑往知來。在近年走俏的各類通史類圖書中,重慶銅梁籍的臺灣歷史學家李定一所著《中華史綱》,是一本角度新穎獨到、文風簡潔優美、充滿思辨史觀的通史佳作。

該書將“支離破碎”的歷史事件與錯綜複雜的人物,置於歷史邏輯的架構中,串接成一個整體,不僅僅寫王朝更替、社會制度變遷等大歷史,也寫百姓生活的小歷史;不拘泥於所謂的蓋棺定論,而是試圖根據翔實的史料,作出符合歷史場景、語境、情境的分析判斷。通讀這本《中華史綱》,讀者會隨著作者的筆觸,感知中華文化何以自信的底氣。

展現中國經濟韌性的歷史

百本好書 等你免費來讀

《激盪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作者:吳曉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書從民間的角度,描繪了中國企業在改革開放年代走向市場、走向世界的成長與發展之路。

改革開放初期洶湧的商品大潮,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三種力量的曲折發展……書中都體現得極為真切。作者吳曉波是著名財經作家,上海交通大學、暨南大學EMBA課程教授,常年從事公司研究。

薦書人說

張波(《重慶行政》副編審):

歷史總是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當今,我們正處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時間節點,讀《激盪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重回那個熠熠生輝的年代,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感和力量感。

這是一部展現中國經濟韌性的商業歷史,可以讓我們感知到中國改革開放一路走來,“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心態,風雨兼程是狀態”;這是一部生動記錄中國改革開放浪潮中企業和企業家的當代“貨殖列傳”,向我們傳遞著中國人相信自己、擁抱世界的勇氣、決心和智慧。

什麼在左右歷史進程

百本好書 等你免費來讀

《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項創新》

作者:[美]史蒂文·約翰遜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暢銷書作家史蒂文·約翰遜考察了若干世紀以來的創新史,追溯了現代生活6項主要技術(製冷、鐘錶、鏡片、水淨化、錄音和人造光)的發展歷史,以全新視角審視偉大創意的力量與迴響。作者以其標誌性的風格,探究了表面看來毫無關聯的領域之間所存在的意想不到的聯繫,揭示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歷史變遷。

薦書人說

任競(重慶圖書館館長):

從農耕到工業再到信息時代,人類走過了漫長而傳奇的路程。回望過去,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東西竟然左右著歷史的進程。本書擺脫編年的窠臼、顛覆一般科普的橫向講解,於細微之處著手,以縱向思維闡釋一件件日常物品問世引發的蜂鳥效應——在意想不到的領域造就新的全景,影響整個世界的發展、帶動人類文明的變遷。

這是一部科技創新史、物質文明史,更是一部人類進步史。作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我們通常認為理所當然的世界,打開了一個動態、立體、廣闊的新視野,讓我們瞭解那些推動社會發展的創新因子,進而更加珍視和期待創新。

從14個瞬間看人類歷史

百本好書 等你免費來讀

《人類群星閃耀時》

作者:[奧]斯蒂芬·茨威格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人類群星閃耀時》截取拿破崙、歌德、托爾斯泰等著名人物的歷史性時刻,以獨特的視角刻畫了他們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精彩瞬間。一個被遺忘的小門,毀了一座帝國文明;一秒鐘的猶豫,葬送了拿破崙的偉大事業;一次執著的嘗試,縮短了世界的距離;一輛封閉的列車,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偶然的選擇,必然的結果,強烈的個人意志與不可抗拒的歷史宿命相碰撞,擦出熾熱的火花,照亮人類文明的天空。

薦書人說

羅琳(《課堂內外·科學Fans》主編):

這本書是14篇歷史特寫的合集,每一篇選擇了著名人物人生中的一個片段,而這個片段在人物的生命中可能很短,但卻是決定性的轉折點,影響到了人類的歷史。這些片段彙集起來,又影響了世界。作者選擇描寫的人物也不僅僅是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有藝術家、探險家。正因如此,標題上的“人類群星”就是很精妙的概括。

人的選擇和行為,構成了歷史,而這本書就很準確地告訴了我們這一點,並且告訴我們為什麼人類歷史如此波瀾壯闊,如此讓人著迷。

田園牧歌式的傑作

百本好書 等你免費來讀

《邊城》

作者:沈從文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邊城》是沈從文久負盛名的作品,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這是一部田園牧歌式的傑作。在這部小說中,沈從文描繪了一個如同世外桃源般的邊城小鎮,以及一個純粹、美麗而淡淡憂傷的愛情故事。作者關於“愛”與“美”的美學理想,在這部小說中得到了完整體現。

薦書人說

孫海燕(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導):

沈從文說:“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

《邊城》無疑是其建築中最傑出的一座,作家對優美、健康人性的嚮往在此中達到極致,不論是寬厚淳樸的民風,清新明麗的風景,還是溫柔純淨的翠翠,秀拔出群的儺送,慈愛仁義的祖父,都為我們構築了一個詩意的“桃花源”。

但悲劇依然不可避免。風景的清幽,人情的溫煦,淡淡的淒涼交織在一起,在作家從容典雅的敘述中得以完美呈現。

學會用詩意的眼光看世界

百本好書 等你免費來讀

《青銅葵花》

作者:曹文軒

出版社: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

小說講述了男孩青銅和女孩葵花的故事。一個特別的機緣,7歲的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但12歲那年,葵花被命運召回了她的城市,男孩從此常常遙望著蘆蕩的盡頭,遙望著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作品對苦難、對美好、對大愛的細膩描寫和詠歎宛若一股溫暖清澈的春水,將溼潤和純淨每一個讀者的眼睛和心靈。

薦書人說

彭鑫(重慶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好書總是慰藉心靈的。《青銅葵花》就是這樣的一部好書。

它是一部“愛之書”。人生四季,自有冬天,難免冰雪;唯有愛的陽光,能將之消融為一江春水。是愛,照亮了奶奶、青銅和葵花的生活,溫暖了他們的心靈;它是一部“美之書”。意境雅潔純淨,宛若一幅江南水鄉風情畫卷。讀者在美的享受中,獲得詩性體驗與人生啟悟。它是一部“成長之書”。青銅與葵花,可以看作是一個關於成長的寓言。成長就是以一顆堅如鑽石的心去以迎接生活的種種壓力。成長就是學會以詩意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在一草一木中發現美,在一事一物中感受愛。把《青銅葵花》當作人生枕邊書,再合適不過了。

為數理化披上“糖衣”

百本好書 等你免費來讀

《數理化通俗演義》

作者:梁衡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你知道怎麼用一根竹竿測量地球的周長嗎?為什麼“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數理化通俗演義》是一部難得的數理化科普讀物,它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淺出的語言、旁徵博引的敘述、章回小說的體裁,給數理化知識披上“薄薄的糖衣”。

薦書人說

劉峰(南岸新華書店副經理):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有讀者這樣評價:“讀了這套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學不好數理化啦。”本書由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總顧問、多篇文章入選課本的作家梁衡傾力而作,曾獲中國科普作品一等獎,銷量超過百萬冊。

它是一本關於數理化的科普讀物,也是一本令人驚歎的故事書。與其他介紹數理化的讀物不同,它用章回小說的形式演繹了世界科學的歷程,從“世界是什麼”到“人類基因的秘密”,從“如何測量地球”到“微生物的世界”……作者巧妙地把一部科學史寫成了有趣的故事。在閱讀中就能不知不覺輕鬆增長知識,試問這樣的作品,又有誰不愛呢?

8個字平復你的情緒

百本好書 等你免費來讀

《非暴力溝通》

作者:[美]馬歇爾·盧森堡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非暴力溝通》圍繞著“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8個字展開,無論是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發生矛盾,還是在處理自我情緒的過程中出現問題,這8個字都會讓你的情緒平復下來,讓你完美地完成一次交流或者是自我調節。

薦書人說

謝毅維(西西弗書店商品管理中心副總經理):

本書主要講的是溝通,溝通不光需要言詞的技巧,更需要兼顧表達和傾聽。非暴力溝通,介紹了一系列可依循的原則,提醒人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人們情意相通,樂於互助。

作者馬歇爾·盧森堡是一位心理學家,在50年間,他積極推廣非暴力溝通原則的實踐,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改善與家庭成員的關係,改進組織溝通和商業談判方式,甚至助益處理政治和外交事務中的爭論和衝突。你需要投入精力來閱讀此書,也需要足夠的耐心來學習和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這終將使你獲益。

“那些未能殺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加強大”

百本好書 等你免費來讀

《病者生存:疾病如何延續人類壽命》

作者:[美]沙龍·莫勒姆

[美]喬納森·普林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該書開篇就引用了尼采的名言:“那些未能殺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加強大。”這句話引出了該書探討的問題:一些在今天看似有潛在危險的遺傳病,比如糖尿病,明顯不符合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機制,為什麼還保存在我們的基因裡?綜合眾多生物學家的研究,兩位作者給出了他們的答案:因為這些遺傳病曾經為我們祖先的生存繁衍做出過積極貢獻,祖先需要它們。

薦書人說

楊一(精典書店創始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永不生病,但往往事與願違,每一個人一生或多或少都會患上某一類疾病。得病的人都會哀嘆自己的不幸,但是在某些極端狀況下,這些疾病並非是壞事,反而成為讓人類生存下來的幸事。

這本書就是講述某些疾病在某些特定狀況下,如何讓人類生存下來的科普著作。比如,高血糖的人,為什麼在極寒的條件下往往比正常血糖的人更容易生存下來等等。讀完這本書,你能正確地理解個體的人與整個群體的人之間的衝突、矛盾和統一,也能正確地對待自己的疾病,並從中學到許多有關生命科學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