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龙的“千古侠客梦”:一样的江湖,不一样的武侠文化

在世界上各种题材的小说中,中国的武侠小说一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这些小说的大侠们都来无影去无踪,可以在水上施展“凌波微步”,也能疾如闪电的“隔空点穴”,这些小说中都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武侠世界,有着一种

专属于中国的“中式美”。

而把这种美感写到极致的莫过于金庸与古龙两位大师。他们塑造出了无数的英雄佳人,侠客浪子,铸就的武侠世界影响了整个中国武侠精神60年,而且一直在持续!

不过,虽然同是大师,同样是江湖,但他们笔下的武侠世界却截然不同。

金庸、古龙的“千古侠客梦”:一样的江湖,不一样的武侠文化

一样的江湖,不一样的侠气

金庸写:“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神雕侠侣》

古龙说:“寸心之争,生死忘矣。”——《楚留香传奇》

简单两句的对比,便已看出他们的不同:一个重在家国大局,一个重在个人成就。

金庸笔下的大侠,通常都是出身寒微,经过一步步打拼,最终功成名就。比方说郭靖从小在蒙古,被歧视着长大;杨过初次登场的时候,是出现在破窑里;张无忌从小父母双亡,身世可怜。

这些主角都经历过国家动乱所带来的苦难,对最底层的弱者有着朴素的同理心和民族正义感。他们虽然身不在庙堂,却心系着家国与天下,所以他们会在政府软弱、无人守护底层弱者时,挺身而出。一如郭靖与黄蓉,拼死守护襄阳城一般!

而古龙笔下的大侠很少涉及国家兴亡、民族大义这类的事情,他更看重的是个体人性的表现。

而且主角在初次登场时往往都已经是“满级状态”。他们的行事与目的往往来的更为简单一些,快意恩仇只是他们平时的爱好之一。

比如《香帅传奇》中的楚留香冒着生命危险,为一个瞎眼的女人讨回公道;李寻欢在寻“梅花盗”时,杀死了青魔手徒弟,当被大侠赵正义质问是不是他杀的时候,他回答:“除了我还有谁?”、“杀人总比被杀好”......

不同于金庸笔下主角的中庸,古龙书中的主角都有着强烈的性格,行侠仗义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追求惊险与刺激的乐趣,在他们眼中“平凡不如去死,不喝酒不如去死”几乎每个主角都是至情至性的存在。

金庸、古龙的“千古侠客梦”:一样的江湖,不一样的武侠文化

一样的大侠,不一样的侠骨柔情

范瑶说:“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然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赵敏道:“我偏要勉强”——《倚天屠龙记》

大侠天生与风花雪月脱不了干系,“英雄美人”一直都是人们理想中的固定搭配。而金庸在英雄美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种“世间只有你好”的倔强姿态,写尽了江湖儿女率性又执着的爱情。

《倚天屠龙记》中赵敏对张无忌放弃身份的执恋;《神雕侠侣》中杨过、小龙女冲破世俗观念的生死之恋;甚至连反派杨康,都有穆念慈抛却道德判断与正邪之分的爱,从这些荡气回肠的爱情中,金庸还原了人性本质中的真与善。

古龙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说:“女人就是女人”。在小李飞刀中,他又写到:

“一个女人若是又聪明又漂亮,又会喝酒,就算多嘴些男人也可以忍受的,但除了这种女人外,别的女人还是少多嘴的好。”

女性在古龙笔下,往往是与好酒、名剑并列存在的事物,所以,在小李飞刀中出现李寻欢把爱人林诗音让给了救命好友龙啸云,而自己离家出走多年的情节也不足以为怪了。而且面对环绕身边的红颜,大侠的态度一般都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三不态度”!

虽然他的笔下也有类似风四娘那样“喝最烈的酒,玩最利的刀”的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角色,但这也没能逃开他之前说的“漂亮能喝酒”女性的范畴……

金庸笔下的英雄,一生最终的梦想是与心爱的女人归隐山林。而古龙笔下的英雄在众多红颜知己中任意游走,却不属于任何一个女人。

金庸笔下的深情、古龙的洒脱不羁,这些并没有孰优孰劣,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答案,各得其所是最重要的。

金庸、古龙的“千古侠客梦”:一样的江湖,不一样的武侠文化

严谨的“考究派”与洒脱的“写意派”

看金庸的无效往往使人产生一种看“历史小说”的错觉,因为他会考究的把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具体的历史朝代中,而且与真实的历史事件可以呼应。比如《鹿鼎记》的背景就是清朝康熙前期,而且还把民间传说中的陈家洛也写在了书中,假假真真。

而且在江湖体系的构建上也十分严谨,具体到哪门哪派、所用到的是哪种兵器,甚至是具体到秘籍中的一招一式都有详尽的描写,感觉就跟看一部绝世武功秘籍一样,随时能学会!

但古龙就不同了,他笔下的江湖处在一个完全模糊的背景下,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架空”。

在虚构的背景中他犹如一个自学成才的武功奇才,随性的改变着故事的走向。他写的对战场面重在描写肃杀的氛围,并没有具体到某一招怎么出拳怎么使剑,而是在谈笑间剑已没胸,胜负已分!

这样的表达更像是一种“写意式”的方法,但往往就是这样的无招胜有招的描写更让人有想象空间,脑补的特效更加酷炫,这也是无数人喜欢看他书的原因之一。

看他的书更多的像是在看一个现代人穿越回古代的一个武侠世界,每个主角都带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完全找不到传统的中庸观念。

金庸、古龙的“千古侠客梦”:一样的江湖,不一样的武侠文化

写尽江湖事,其实都没逃开写自己

每部作品都是从作家生活中积累而来,所以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捕捉到作者的一些影子。

金庸出生于海宁查家,书香门第。自己也是正规大学法学院毕业,毕业之后所担任的职务是报社主编,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都是以正统的儒家思想为主,所以他笔下的人物也带着儒家积极的入世思想,比如带领武林异士驱除鞑虏。

但他骨子里文人的本质还含有道家的疏狂与逍遥,因为主角们的理想皆不在庙堂,即使居功至伟也在时刻惦记着归隐山林,一方面追求男儿当有所建树,一方面又想遗世而独立,这又何尝不是金庸自己想法的体现呢?!

而且由于金庸早年写社评,所以小说中也经常隐喻政治,与对社会的批评,从大侠们反对朝廷的昏庸与暴政的斗争中提出“以民为重”的英雄观,无论从情节还是从人生观上都比较符合大众的普世观。

如果把金庸比作是班级中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的话,那古龙可能就是那个好几科都不及格,但有一科却是满分的偏科生。

这也与他的生平经历有关:古龙底层平民出身,又在单亲家庭的环境中长大,无人看顾的情况下他开始混迹黑帮,但中途发现,连黑帮也无法混下去穷困潦倒,最后迫于无奈开始写作糊口。

歪打正着的是,他出人意料反套路的写作方式得到了一众新武侠小说爱好者的追捧,于是他也就把这种乖张进行的更加彻底!

主角们行事作风“义”字当头,楚留香也好、李寻欢也罢,每个男人身上都有着一股浪子气息,“朋友”和“酒”是他们的最爱,但看过古龙生平的人都知道这写就是他自己,一生嗜酒如命,最终也结束于酒中......

都说“武侠是成人的童话”,已被现实压迫到苟延残喘的成年人只能在武侠世界中,满足自己拯救苍生匡扶社稷之梦。如今,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大侠形象仍然在荧屏上继续着他们热血的“童话”,只是大师已逝,独留下这寂寞的江湖,让人唏嘘不已!

最后,我们或许用感性的古龙在他《风云第一刀》里的一段话结束更为合适: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穹苍作烘炉,熔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辗碎了地上的冰雪,却辗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