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的“豐滿“與”骨感”

多家平臺遭遇下線

備受追捧的互聯網保險行業是否遇冷?

產品同質化嚴重

投訴率持續居高

互聯網保險如何破局?

解碼新金融

為您解讀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近年來,互聯網保險憑藉其高效、便捷、高性價比等特點發展迅猛,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然而近期,曾經一度被稱為“互聯網車險第一平臺”的網易保險選擇關停,這意味著誕生於2011年的網易保險將走完近8年曆程。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網易保險一直以來都沒有

保險經紀牌照,此次退出或出於監管壓力。無獨有偶,3月11日銀保監會發布的《2018年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在總體投訴明顯回落的背景下,互聯網保險消費投訴卻大幅增長,同比增長超過120%。反觀此前,互聯網保險由於渠道優勢和創新標籤,一度被各方資本所看好。而隨著越來越多問題的暴露,曾經風光無限、立於投資風口的互聯網保險似乎在一瞬間陷入了發展的瓶頸

互聯網保險的“豐滿“與”骨感”

純線上的互聯網保險機構 服務“缺條腿”?

您怎麼看待網易保險關停?

郝演蘇:首先網易保險沒有牌照,這是一個問題。另外,互聯網保險現在也是處在一個很熱的狀態,但是從大量的數據來看,有線上、線下業務結合的保險機構做得好,而只有線上、沒有線下的好像缺了一個腿。這樣一來,在市場上,包括很多的只有線上業務、沒有線下業務的互聯網保險機構過的日子並不是很輕鬆。

準確地講,互聯網保險在目前的狀態下,是通過互聯網來銷售產品。但是銷售產品最終有一個怎麼樣服務的問題。保險的產品和其它的產品有一個區別,在互聯網買東西是一手錢、一手貨,但是買保險不是這樣,因為保險發生事故是有概率的。一旦發生事故,如何索賠?怎麼樣幫助客戶?目前我們國家的整個互聯網保險公司好像在這方面能力不足,必須依靠線下的機構來進行配合,也出現了一個 “瘸腿”的狀態。

網易保險的關停,可以理解為是互聯網保險行業的一個轉折點嗎?

郝演蘇:它不應當是一個轉折點,但是應該給獨立的互聯網保險公司敲了一個警鐘。你做的產品再好,怎麼樣能夠真正地落地才是關鍵,尤其在索賠方面。我打一個比方,有一家上市的互聯網保險公司,它拿到了車險牌照,它的客戶發生了交通事故,你有沒有修理機構,有沒有服務配合的機構?但是那些既有線上業務,又有線下業務的保險公司,我是北京的客戶,我開到了拉薩,然後出了問題,當地的保險公司會幫我進行安排。而互聯網公司通常就是在網絡平臺,它並沒有全國的分支機構,所以相關的服務可能有點跟不上。線上、線下,包括維修的互聯網平臺,應當講並沒有完全成型,接下來服務的成本、管理的成本就會相對巨大,所以目前整個中國獨立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理論上包括現實當中經營的狀態並不是很良好。

保險經紀、代理牌照邊界被淡化?

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牌照?

郝演蘇:實際上保險代理公司、保險經紀公司,這個牌照都可以。那麼這裡面有一個簡單的概念,保險經紀公司和保險代理公司是有區別的。理論上來講保險經紀公司是可以開發產品、設計產品的。保險代理公司就是賣別人的東西。但是事實上我們國家很多保險經紀公司,披著“保險經紀”的牌照,自己的開發能力不足。所以,它和那個代銷產品一樣的,因為市場上同質化很強,你做了我也做,但是我在做的過程當中,我有沒有改進的、提高的、提升的,這方面是一個瘸腿,所以導致了目前我們整個市場當中的保險業務在某些管理,包括制度,包括條款方面同質化太強。所以,淡化了所謂保險經紀和保險代理公司這樣的一個概念。

周運濤:郝老師也提到了關於經紀公司跟代理公司的區別,實際上我們會發現在我們很多的互聯網平臺,在從事保險相關領域的一些業務的時候,發現有的持有經紀公司的牌照,有的持有代理公司的牌照。實際上它們兩個從經營區域上來講是有一定區別的。本身代理的牌照有區域性的牌照,也有全國性的牌照。而經紀公司只要批了,基本上都是全國性的經營區域。而從它們的本質上來講,這兩者之間實際上是有以下幾個區別的。

首先第一個是在委託人方面,我們的保險代理人的委託是受保險人的委託。而經紀公司本身是受投保人的委託。所以,這兩者之間是有一定的差別。

另外,在代理權限上面,它們兩個也有本質的區別。剛才郝老師也提到,代理牌照它本身實際上是代理公司代理的保險產品進行一個銷售;而我們經紀公司,實際上它的權限相對會更大一點,包括它對於投保條件的一些設定,甚至於它可能深度地參與一些產品的開發。

第三,關於收入來源上面。我們的保險代理公司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手續費,經紀公司的收入來源來自於佣金,可能在它的收入構成上會不一樣。

第四,在它們兩者的法律地位上有較大的不同。我們保險代理公司本身是一個委託代理關係,所以它的一個法律主體實際上是我們的保險人,而對於保險經紀公司,它是有獨立的法律地位的。所以我們的保險經紀公司一旦出現什麼問題,它需要承擔獨立的法律責任。主要是有這些差別。

在我們這些平臺當中,我們怎麼來定義它是一個持牌公司?是不是隻要入股了一家保險公司,它就相當於持牌呢?

郝演蘇:它不是。首先因為一個企業有N多股東,你加入這個企業,這個企業有牌照,那麼它就一塊兒作業了。所以,你要進入保險中介也好,進入保險代理機構也好,一般跟股東沒有太大的關係,只不過是大家一起整合起來來做保險業務。這是可以的。它不會因為A股東做什麼,B股東做什麼,因為A、B、C都結合在一起了,共同來做保險市場的業務。

流量為王並不能成為制勝之道?

網易關停是因為它沒有牌照,今日頭條和美團是有牌照的也下線,這反映什麼問題?

郝演蘇:它的主業實際上不是保險,保險是它的一個副業。如果這個副業做得不好,會影響它的主業。所以,它可能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做出一個戰略性的判斷和評價,保證它的主業做得好。而保險這個副業如果做不好的話,它可能短時間內寧可放棄。包括從整個市場的環境,從各方面的因素來看,因為美團它有它的主業,今日頭條有它的主業,如果做不好,會影響它的主業,我想是不是他們的決策層有這樣的考慮和判斷。

流量大戶是否因為互聯網保險業務做得不是很好而下線?

郝演蘇:不一定是因為做得不是很好。首先從整個市場,就是互聯網保險整個行業來看,它可能認為它不可能超過現有的那些知名的互聯網保險公司。同時,對到底怎樣做互聯網保險心裡沒有底,或者是沒有譜。與其這樣,我儘管有了牌照,但是我現在不敢動。一旦動就要能夠後來居上。像這種大的品牌,如果它能夠不能夠馬上佔領這個行業的主導地位,它可能寧可先保守一下。

是不是持牌、有流量就可以做互聯網保險?

周運濤:首先,互聯網保險不是保險的互聯網化,它不僅僅是一個銷售渠道,也不單單是一個技術工具。實際上互聯網保險給保險行業帶來最大的革新在於保險經營邏輯的變化。實際上它是實現了我們傳統保險由企業為中心、經營邏輯為本,向客戶為中心、服務為本轉變。實際上這是它最大的一個轉變。而我們互聯網保險的一個核心的價值在於它尊重並服務於客戶的邏輯,真正地從客戶的思維出發,尊重於客戶的需求。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實現科技與保險的融合,同時協同於我們保險行業,共同打造一個保險的新生態。而這個新生態是用來提升客戶的價值,提升整個社會的福祉的。

入局者眾多 行業空間還有多大?

整個互聯網保險行業的市場空間還有多大?

郝演蘇:準確地講我們這個空間是相當大的。為什麼呢?從一些簡單的數據中可以看出,按照銀保監會公佈的數據,去年的壽險業務總的銷售量是8000萬,一個億都不到,準確的講我們目前處在老齡化社會,面臨長壽風險,養老是個大問題。但是這個方面,13億人口,只有8000萬人有這樣的保險。

單從市場的發展潛力上看,我國當前保民的數量大概在2.22億人左右,而這個數據在我國的網民當中滲透率只有27.7%。而且過去5年,我國的互聯網保單增長得非常高,爆增了18倍,所以不管從互聯網保險的增速上看,還是從我國保民的滲透率上看,未來有非常大的增長潛力。

銀保監會《2018年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互聯網保險投訴包括銷售告知不充分或有歧義、理賠條件不合理、拒賠理由不充分、捆綁銷售保險產品、未經同意自動續保等,而其中大部分問題早在2017年就曾被消費者反映。具體來看,互聯網保險消費投訴量居前5位的分別為眾安在線、安心財險、泰康在線、人民健康、平安財險。

陳年頑疾為何遲遲未能解決?

為什麼這些投訴到現在還是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郝演蘇:準確地講,2017年,我記得整個互聯網的保險業務件數大概是58億到60億左右,2018年增加到了100億,所以按照業務量的同比增長,一些負面的東西也會包含在裡面,所以導致了在統一指標當中互聯網保險的投訴率高於去年的100%以上,因為它的業務也在增加。

那麼業務在增加的過程當中,我們的互聯網保險公司,包括線上的所有經營主體,對於如何改善我們的產品、服務,防止一些誤導行為,防止一些對客戶不禮貌的行為,這方面思考不到位。

所以我想互聯網保險在中國應當講短期內是以標準化為主,而這應該是行業統一的標準。因為從長遠來看,應該是百花齊放的,大家能夠互相在這個平臺上共同競爭。但是最初的做法,我想還是在新興的市場,一個新的行業,最初有一個標準,按照這個標準發生問題就好處理了,否則A公司和B公司某些條款某些預設條件不一樣,可能就會出現一些糾紛和問題。

產品同質化嚴重 平臺如何差異化創新?

為什麼會產品同質化如此嚴重?

周運濤:實際上我們的互聯網保險更多是集中於線上,而線上它側重於客戶的體驗,客戶體驗最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我們產品的標準化,從供需兩方來說,都能感受到這個問題。就保險公司來說,標準化的產品易於設計,整個設計週期比較短,能夠更快的及時響應客戶需求。從需方,就是我們的客戶來理解這個問題,簡單化的產品在網上銷售,沒有我們面對面的這種溝通更容易理解保險產品的實質跟內涵。所以這就造成了一體兩面,就是標準化的產品在我們互聯網保險發展的初期容易被市場接受,容易上規模。但同時它的可複製性非常強,也就造成了多家主體跟進,容易造成市場同質化的現象。

在創新方面,其實我個人感覺未來的互聯網保險應該堅持這麼幾個原則:第一個,還是以保障為中心,我不管你互聯網保險是在線上還是線下,其實你的核心跟本質,解決的還是風險保障,所以保障還是作為第一位的。

第二點,還是要從客戶維度出發。剛才我們提到了,互聯網保險之所以給人帶來這麼好的客戶體驗,更多的還是產品的設計到服務後端的對接,更多還是要從客戶的維度去出發。

第三點,我們還是要遵循科技賦能的原則。其實互聯網保險能夠發展到今天,更重要的還是來自於我們科技創新的有利助推。

第四點,我個人感覺未來要打造更多的是保險生態,多家主體實際上不是一個競爭的關係,更多是一個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贏發展,而並不是瓜分這個蛋糕,更多是大家共同把這個蛋糕做大。

選擇互聯網保險產品如何“避險”?

消費者在購買互聯網保險時應注意什麼問題?

周運濤:首先我感覺作為保險消費者要樹立一個意識,就是買保險的核心實際上是買保障,核心的訴求實際上在於實現自己對風險的覆蓋需求。所以投資本身是作為一個次要功能,我們不能主次顛倒,盲目的追求高收益。

第二點,要客觀評估自身的資產狀況,針對自身核心的風險需求,去選擇合適合理的保險產品方案。在有限的資金約束內,實現最大程度的保險保障。

最後一點,大家還是要不斷的提高自身風險防範意識,因為現在所謂的熱點產品,或者噱頭產品比較多,所以要防止噱頭產品的誤導。另外也要去防範非法集資的風險跟騙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