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進入臨戰狀態,歙縣築牢防汛抗旱“安全堤壩”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歙縣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緊盯責任機制、預案體系、監測預警、指揮決策、工程調度、應急保障等各環節,落實落細防汛抗旱各項準備工作。

根據歙縣實際,歙縣關口前移,壓緊壓實責任,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製為核心的各項制度,把責任壓實到部門、延伸到鄉鎮、落實到崗位、量化到個人,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運行機制。調整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建立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應急、水利、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重點部門職責,針對汛期可能發生的情況定期開展會商,形成防汛抗旱強大合力。

按照“六不放過”原則,歙縣組織各鄉鎮和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汛前隱患排查整治。對排查出的251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逐一制定相應防範措施,落實包保責任。督促責任單位對全縣24座水庫、重點山塘和低窪易淹、受山洪災害影響的村莊排查出的80處隱患,限期整改到位。開展城區防洪調查,進一步明確各等級洪水影響範圍、人員、撤離路線及安置責任。同時,加強重要河道巡查,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目前,已制止違法採砂行為7起,有效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暢通。

按照“科學實用、便於操作”原則,歙縣及時修訂縣級防汛抗旱、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預案,修編28個鄉鎮、182個行政村和24座水庫防汛抗旱預案,提前做好雨情、水情、災情預測分析,切實提高預測預報的準確性。抓好在建涉水工程檢查,編制度汛應急預案,確保在建工程安全度汛。組建防汛搶險隊伍221支、4477人,各鄉鎮、縣消防救援大隊、人武部、社會救援組織結合各自職責有針對性開展培訓演練,確保險情發生時拉得出、頂得住、打得贏,提高突發險情應對能力。

同時,歙縣進一步儲備補充各類物資。目前,縣級已儲備水域救援裝備30套、衝鋒舟4艘、無人機1架、應急救援電源4臺、救生衣556件、水泵62臺以及衣被3300件、帳篷40頂,投入20餘萬元為鄉鎮和小型水庫統一補充配置了救生衣、救援繩等防汛搶險物資,其他防汛抗旱設備物資均已足額備齊到庫。並認真開展山洪災害預警系統設備檢修,完善縣、鄉、村、點四級地質災害監測體系,在16個地質災害點安裝自動雨量監測儀,嚴格落實汛期領導帶班、24小時值班和險情災情上報等制度,全力做好全縣防汛抗旱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