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的桃園三兄弟,背地裡卻心有怨恨?這一點足以證明

表面上的桃園三兄弟,背地裡卻心有怨恨?這一點足以證明

文|小毅說歷史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這段故事裡面有三位關係很好的兄弟,他們就是劉備張飛和關羽。一見如故,在桃園結義後,張飛關羽就開始一路追隨劉備,跟隨著劉備一起打天下。但是實際上這三位兄弟的關係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好,劉備到死的那一刻都在暗自怨恨著張飛和關羽。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表面上的桃園三兄弟,背地裡卻心有怨恨?這一點足以證明

劉備

我們都知道,劉備這個皇室後裔雖然擁有著皇室的些許血脈,但是這樣的身份並沒有給他打天下帶來多大的好處,劉備雖然是劉勝之後,但是到了東漢末年,他也已經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小百姓,從小就靠著母親販履織蓆為生。可以說,在他打天下的過程中真的是受了不少的苦楚。最開始自己沒有根基,被人打到顛沛流離,甚至還曾投靠給曹操做手下。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諸葛亮的在線加持,遇到諸葛亮後劉備的日子突然開始變得好轉了起來。尤其赤壁之戰以後,劉備的人生可以說是進入了一個很好的境地,幸運值暴漲,屢戰不敗,先後將荊州益州納入自己的囊中,最後自立為王,有了屬於自己的蜀地,可以說是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表面上的桃園三兄弟,背地裡卻心有怨恨?這一點足以證明

關羽

然而這巔峰來勢洶洶,離開得也是飛快。這就不得不跟劉備的好兄弟關羽拉上關係了。由於關羽的疏忽大意,過度自信,他沒有聽從自己大哥的勸告,擅自發動襄樊之戰。由於沒有最開始周密的規劃,也沒有嚴格的佈局。

襄樊開戰,漢中和益州還不知道消息,更別說過來幫忙,配合戰爭。由於守衛不利,根基不穩,很快就被孫權抓到了錯處和漏洞,一擊偷襲成功,荊州就這樣在關羽的自負之下被孫權奪走。荊州對於劉備而言可以說是一塊要地,被孫權奪走,就意味著自己的戰略優勢的大面積流失。這也是劉備最後失敗的原因之一。雖然關羽也算鞠躬盡瘁為了取勝喪失性命,但這真的只是弄巧成拙。


表面上的桃園三兄弟,背地裡卻心有怨恨?這一點足以證明

張飛

至於張飛要比關羽更加過分一些。這位英雄有個壞毛病,就是喜歡虐待士兵。劉備曾經再三勸告他,一定要善待手下,否則長久手下心生怨恨,你就等著遭殃吧。但是這位心大的英雄並沒有聽話。這樣也間接導致了劉備在起兵攻打吳地的時候沒有什麼強兵。張飛因為不得軍心,意外死亡,也是拉低了軍隊的戰鬥力。最終導致兵敗。雖然臨陣喪命也是兵家常事,但是張飛的喪命實屬他不聽勸誡不善待士兵的苦果。

反觀這二位的慘敗,法正就顯得有頭腦了許多。參謀君士、戰前指揮,這些他的智謀一點也不遜色於諸葛亮。在他的出謀劃策下,劉備拿下了益州和漢中。在他死的時候,劉備傷心欲絕。雖然和張飛關羽是兄弟,但是劉備並沒有對這二人的死有過多的悲傷。最後,在劉備臨死之前也是隻給法正封了諡號。這或許也是劉備怨恨張飛關羽的體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