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后裔居住地:一个古老村庄的万年沧桑

孟浩然后裔居住地:一个古老村庄的万年沧桑


孟浩然后裔居住地:一个古老村庄的万年沧桑

孟浩然后裔居住地碑


襄阳城南有座山叫岘山,岘山隔汉江的对岸,是襄阳东津新区东津镇老营,老营东三里的地方有个村庄叫后岗,后岗也曾叫孟家巷。

后岗村经历了万年沧桑。

2017年春,东津新区水污染治理工程在后岗村开工。考古人员对后岗村一汉代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6月,在墓葬下,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大小不一石头,经仔细察看、辨认,这些石头是经过人类简单加工而成的石器。这些石器以石核、石片居多,有尖状器、刮削器、砍砸器等。经过两个多月的研究和论证,考古人员最终确认,这些石器是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早期,从距今260万年延续到1万多年以前。他们采摘果实、狩猎或捕捞获取食物时,都要使用简单的石器。考古人员分析说,随着进一步的发掘,可能会发现古人用火的痕迹,以及他们在采集果实和狩猎时,留下的动物骨骼或谷物。

后岗村旧石器遗址的发现,说明早在至少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


孟浩然后裔居住地:一个古老村庄的万年沧桑

后岗村旧石器遗址发掘现场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东汉末年,襄阳豪族蔡瑁居住在今老营(古蔡洲),蔡瑁曾协助刘表平定荆州,历任荆州所属江夏、南郡、章陵诸郡太守。刘表病亡,拥刘表二子刘琮继位。曹操挥军入荆州,劝刘琮降曹操;后任曹魏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

蔡瑁居住的老营,当时与后岗隔汉江相望。当时的汉江主道,在后岗和老营之间。老营和后岗分别是汉江两岸比较繁荣的村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时间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下的涧南园。也有人说他的故居就在东津镇后岗村的孟家巷。

1958年冬,孟家巷村民在平整土地时,挖出了一块孟氏后人为其母亲段氏所刻墓志铭。铭文由明朝高官襄阳人郑继之撰写。郑继之是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任四川副使、太仆少卿、大理寺卿、吏部尚书等显职,他曾为万历《襄阳府志》作序。

墓志铭上文字有:“襄郡城南江之东,古院岗世孟姓者,乃唐孟浩然先贤遗裔也……予忝梓里,尝慕浩然公而固有意于其志。”这就是说,居住在后岗(孟家巷)的孟姓,是孟浩然的后裔。

斗转星移,弹指一挥间。

到了元代,后岗一带叫院岗。元代《至大金陵新志》(卷十三)记载:“(公元1271年)行中书省、枢密院驻鹿门山。”意思是说,行中书省、枢密院在鹿门山设有办事机构。鹿门山是个大地名,涵盖了后岗村,这个办事机构就在后岗。后来明代襄阳人任亨泰,曾任礼部尚书,他在后岗一带设过督察院。后岗因此又称院岗。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岗西边,是汉江故道。从前,汉江经后岗西、老营东向南流淌。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某天江水暴涨,汉江主道移到了今老营的西边。后岗西逐渐淤平,变成了沙滩;再后来变成了耕地。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岗村村西曾经有一石牌坊,上留有行船纤绳勒下的道道痕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洲老营(上洲村、中洲村、下洲村、一社村、二社村)和后岗村之间,还有大片的沙滩,那是汉江古河道;原院岗中学就建在沙洲上,当地百姓称院岗中学为沙窝中学。

现今后岗西边的河沟,俗称东大沟,便是汉江故道的缩影。东大沟上隔不多远就有一座石桥。从上往下有螺丝桥、胡家桥(又名玉石桥)、踏桥、新桥、响水桥等。这些桥的建筑用料,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破四旧,立四新”时,取自当地的记事碑、功德碑、墓碑等。位于后岗村三组和四组的交界处有一座桥,俗称车步口桥,又叫大步桥。此桥用100多块石碑建成,仅桥面就有32块清代石碑。后来公路移位,桥荒废垮塌了,成了堰坑,碑掩埋在坑中。


孟浩然后裔居住地:一个古老村庄的万年沧桑

后岗村古桥


后岗村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是红色村。现今的后岗、中岗、前岗过去是一个村落,革命烈士、原辽东军区后勤部部长、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吕麟,就出生在前岗。吕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家乡闹革命。1948年春,参加辽鞍战役时,在前线遭敌机低飞扫射中弹牺牲。时年45岁。

新中国成立后,后岗村发展迅速,道路畅通、楼房林立、民众富裕、社会稳定,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杨立武 程红星 陈永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