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貧積弱的南宋吃的是什麼老本?

眾所周知,南宋時代社會動盪,朝廷軟弱不堪,飽受外族侵擾,領土大片丟失,政府卻一直南退避禍,被世人冠以 “積貧積弱”的稱號,可退避三舍的南宋又如何能苟延殘喘151年才被元世祖忽必烈所滅,那時南宋所倚靠什麼?南宋真的像我們認知的中的那般羸弱嗎?他是如何實現經濟繁榮的?

積貧積弱的南宋吃的是什麼老本?


我們可以在《馬可波羅行紀》中瞭解宋朝

“城中有商賈甚眾,頗富足,貿易之巨,無人能言其數。”

陳寅恪教授亦曾有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在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記載中和陳寅恪教授的話中,我們都能看出整個宋朝的經濟是相當的繁榮,不單單限於穩定的北宋時期。那麼宋朝經濟是如何在經歷了五代十國的混亂與夷狄侵佔的基礎上,開創了封建社會中空前絕後的繁華呢,並能在遷都南京後持續發展不斷,吃的是什麼老本?靠的是什麼底蘊?咱們來品一品。

北人的南遷帶來的連鎖反應

唐朝末年,戰爭不斷,各節度使割據混戰,因而當時居於北地的百姓為了逃避戰亂,逐漸南遷,在相對穩定的江浙地區定居,南方緯度低,氣候溫暖適宜,雨水充沛,農作物可實現一年兩熟,再加上北人南遷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同時政府不抑制土地的兼併,土地被大量集中起來,農作物產量大大提升,產量高,那麼富餘的農作產品則會被投放至市場中,商品供給量提高,推動需求增長。土地的大量集中還會促進租佃關係發展,租戶因為不能滿足自給自足而越發的參與到經濟活動中,小農經濟就此發展,商業交換更加頻繁,拉動經濟增長。

積貧積弱的南宋吃的是什麼老本?


自給自足的滿足使當時的百姓有充足的時間謀劃,心思就此活絡,不僅僅限於農業的耕種,附著於農業之上的手工業相應拔高。在滿足自家使用後,不斷的利用手工技術創造創新,家家戶戶之間互為影響,使得供應量增加,市場擴大。隨人而興隨人而起,商業發展離不開的農業和手工業,在商業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隨著它們的生產狀況的穩步進升,商業經濟同步進行。

同時,北人的南遷還帶動了經濟中心由中原逐漸移動至南方,南方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城市人口的大量集中,依託這些優勢,南方的商業空前繁榮,經濟貿易發展迅速,商稅收入逐漸成為政府的主要財源之一。

政府的重視與國家政策

一般而言,每一個剛剛建立的朝廷都會吸取前朝經驗教訓,勵精圖治,宋朝也不例外。唐朝安史之亂髮生後,大唐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去控制住藩鎮割據的局面,財政入不敷收,如此龐大的財政負擔成為壓垮百姓信任的最後一根稻草,農民起義爆發,為唐朝的覆滅添上了一把烈火。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在經濟層面非常開明,不重農抑商,反是較為重視商業,而恰恰國家政策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寬和的經濟政策為宋朝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優渥的外部環境。

同時,寬和的經濟政策也營造了一個較好的社會氛圍,商人的社會地位提高,不再處於社會底層,“士農工商”,商最末的現狀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消解,科舉考試失敗的儒生去經商,並不會得到世人的鄙夷冷眼,客觀上也為商業發展提供了精英人才,為經濟的繁榮提供了助力。

“市”的發展與“商業革命”

宋代的“市”,在唐朝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市”從以前坊市分離、受政府時間地點規模的嚴格監管中脫離,分散於宅屋之間,許多街道上分佈著星羅棋佈的店鋪,形成了興隆昌盛的商業街。一些城郊和鄉村也出現了以前政府所不允許開設的“市”。陸游曾在詩中寫道;“今朝半醉歸草市,指點青帘上酒樓”。這說明宋代 “草市”的飲食服務設施也已經比較完備,當時人們在外吃喝已不成問題。

積貧積弱的南宋吃的是什麼老本?


兩宋都城開封、臨安都是當時的商業中心,都市商業繁榮,當時的都市商業街繁榮昌盛,蓬勃熱鬧,人來人往。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使用“市井最盛”“車馬聞擁”等詞去形容汴京(今河南開封)商市的繁榮時,說在最興旺的街市,往往是通宵達旦,徹夜不停,三更星散夜市才結束,五更黎明曉市又開,當時的榮盛的商業可比現今我們的商市。此外,還有定時一開的廟會集市,商賈雲集,人潮湧動,百貨雜陳。這些,我們從北宋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中可見一斑。

手工業技術的進步與技術革新

由於朝廷對社會的控制較前朝較鬆弛,推動了商業貿易的發展,由此衍生出許多細分行業,第三產業服務業大量崛起,帶動了宋朝的手工業發展。首先,到了宋朝,棉花種植廣泛,其種植和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到在福建、廣東等江南地區,絲織工藝水平在當時也有了新的提高,這是中國絲綢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時,宋朝的瓷器在前人的基礎上也有了新的發展,各個地方的瓷窯所產出瓷器獨具各地風格,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以其產品天下聞名,流傳至今。

北宋時期,用煤來冶煉鐵已經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及普及,也已經有了煤作為燃料冶鐵的記載,由於煤燃燒的產生的熱量遠遠比過木柴,冶煉鐵所需時間因冶煉爐的溫度的提高而大大減少,促進了冶鐵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藉此,造船業發展迅速,他與指南針的合體給跨越茫茫大海提供了勃勃生機。總而言之,工匠與商人社會地位的提高,使得更多的人們湧進商業經濟中,促進行業經濟的發展,蓬勃的第三產業又為技術進步提供了龐大的市場動力。

海外商運和對外貿易的繁榮 

指南針應用於航運,造船技術的先進,加上因外族的侵擾而被切斷的絲綢之路與西北交通,東南就成了宋朝經濟貿易發展的一個重要傾洩口,宋朝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海外商運都尤其繁榮,大量的華美精巧的絲綢,豐富多彩的陶瓷等商品通過海路遠銷到東亞、南亞、西亞以及東歐、北非等地區,由此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開創出“瓷路”,中國瓷都的名號享譽全球,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積貧積弱的南宋吃的是什麼老本?


政府為了滿足官僚、上層階級奢淫享樂之風的需求,對海外貿易的態度也較為寬鬆,海外貿易稅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與外國貿易活動的頻繁來往,導致對貨幣量的需求猛漲,宋朝貨幣隨著商貿大量外流,商業的空前繁榮,致使本國貨幣數量不能滿足本國人民的使用需求,於是宋人創造出便於攜帶的紙質貨幣----交子,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在古羅馬普林尼所寫的《自然史》記載中國產絲,織成錦繡文綺、運至羅馬······裁成衣服,光輝奪目,人工巧妙達到極點。

宋朝以靖康二年宋徽宗、宋欽宗被掠為界,分為北南兩宋,北宋把東京作為自己的都城,東京也就是開封,南宋則定都南京(現在河南的商丘)。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其經濟的繁榮程度,令人咋舌,都是封建社會中其他朝代完全所不可比擬的。但是,兩宋蒸蒸日上的經濟指的是民間。而兩宋國家朝廷卻是積貧積弱。宋朝是所有封建國家中唯一比之農業更重視商業的,這在古代是很罕見的,但是這並不是由於宋朝政府治理國家的勤懇作為、執政為民,恰恰相反,這正是他們不作為的結果,國家的軟弱,致使大片領土丟失,偏安一隅,使得政府依賴海外商運和對外貿易去增加財力,這才造就了宋朝商業經濟的巔峰。

積貧積弱的南宋吃的是什麼老本?


兩宋的故事有太多太多讓人感嘆的地方,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都在這裡,在這時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無論是思想的集大成者----宋明理學,還是文化寶庫的明珠----詞的盛景,在本該黑暗汙濁中卻綻放出一朵朵耀眼灼目的盛華。甚至在宋朝滅國,慘烈的崖山海戰中,不可勝數的大宋子民滿懷一腔愛國熱忱隨宋長眠於浪潮之中,令人淚目!

歷史參考文獻:

陳寅恪,《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

《馬可波羅行紀》

【古羅馬】普林尼:《自然史》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