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自信,長大更優秀

都說,養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多的是父母一點一滴地用心雕琢。

在這個漫長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切忌用力過猛, 因為很多時候,“收”要比“放”更重要。

下面這四件事,家長越能忍,越能給到孩子更好的成長助力!

1 忍住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毫無疑問,現下很多家庭都對孩子投注了過多的關愛,而這個關愛一旦過了度,就變成了孩子的一種束縛。

困囿著他們向前飛,束縛他們奔向更遠更遼闊的天地。

《少年說》有一期,一個女生控訴父母“太寵自己”,將她養成一個“高商低能”的人。

小時候,她吃飯不會用筷子,家長沒有教她怎麼用,就給她一個勺子,以至於每次吃飯,她都是隻管吃,家人只管夾。

這一用就用到了高二,導致她到現在都不怎麼會使用筷子。

這4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自信,長大更優秀

初二時,家人才開始嘗試讓她自己穿衣服。

節目前幾天,她第一次試著自己倒熱水;插個電源,家人也害怕她一不小心就觸電......

就是全家人這樣密不透風的關愛讓她感到窒息,讓她在節目中發出這樣的吶喊:

“我不想成為所謂的學習機器,也不想做高分低能,希望你們放開手,讓我獨立起來!”

可見,當父母對孩子的照顧越過了邊界,那就不是愛,而是一種傷害!

如果你真的愛孩子,請指著放手, 讓孩子們去探索,去試錯、去成長......才不失為人父母一種最有力的成全!

2 忍住一點就著的脾氣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當媽後,除了技能點不斷升級,不停上漲的脾氣也讓人無法忽視。

以前總說有娃後,多點耐心,多點關愛......可每次遇著孩子什麼事,我們的腎上腺素總是不受控制地攀升。

娃磨蹭不做作業,氣得牙癢癢;孩子調皮不聽話,恨不得塞回肚子回爐重造。

有時當孩子犯了錯時,著急上火的老母親連給娃申訴的機會都沒有。

記得朋友婷婷曾說過一件事:

有一次,她在家裡接到老師的電話,說她8歲的兒子在學校與同學打架,還把衣服弄破了。

這4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自信,長大更優秀

聽完後朋友在家就坐不住了,兒子一回到家,她就劈頭蓋臉一頓罵:

“你是不是長本事了,還學會打架了”

“我和你爸辛辛苦苦送你上學,就是去打架的”......

後來老公和她說,兒子打架是因為同學惡作劇弄壞他衣服,還動手打他,他才還手的。

朋友難受又疑惑:為什麼他當時不和我說?

老公苦著一張臉: 你每次都跟吃槍子似的突突突,孩子哪有機會和你解釋!

是啊,我們總是太急於訓斥,脾氣一點就著,又如何能聽到孩子的心聲呢?

倘若遇到孩子一些龜毛的事,我們能學會多忍一忍自己的暴脾氣,聽一下孩子的心聲,或許會有更好的處理效果。

3 忍住“拔苗助長”的行為

從有孩子開始,很多家長就開始了自己漫長的焦慮期。

想孩子營養好身體棒,更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

乃至遇到什麼事都要將孩子打造完美,尤其又有了“別人家孩子”這個神助攻,自家娃的生活就開始變得水深火熱。

之前看育兒節目《超級育兒師》,有位媽媽就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自家娃。

“這個不對!”

“再寫一遍”

“二字太難看了”……

媽媽指導孩子描字時,一再糾錯,必須要求孩子寫得和模板上一樣。

這4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自信,長大更優秀

可無論優優如何寫,媽媽總是不滿意,最後還祭出最刺激娃的一句:

“這麼簡單都不會,怎麼別人家的孩子就那麼聰明?”

聽到媽媽的話後,優優就整個耷拉著腦袋趴到了桌子上,看起來非常的疲憊,讓人心疼。

其實,你的孩子也很棒,也有閃光的地方被其他家長羨慕,為什麼家長就看不到呢?

而且孩子那麼小,真的沒有必要事事要求如此盡善盡美。

為人父母, 我們一定要明白“循序漸進”的道理,忍住自己拔苗助長的行為,太過急於求成,只會累娃累己。

4 忍住“為你好”的控制

生活中,很多父母會帶著為你好的旗號,為孩子包辦一切。

“ 我是你媽,我能害你麼,去做就是了。”

“ 都是為你好,我這麼辛苦為誰啊?”

小時候,逼著孩子喝雞湯、鴨湯,為了他快快長身體;長大後,學習、工作、結婚...也毫無意外會穿插“為你好”的聲音。

就是這樣的控制,讓很多孩子有苦難言,更沒有自主權。

《小美好》中,英子為何會得抑鬱症,繼而生髮出跳海的衝動,歸根結底還是母親的控制讓她壓抑到無法呼吸。


這4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自信,長大更優秀


從日常生活到學習、專業,母親就像織了一張天羅地網般,牢牢控制著她。

讓她瘋狂想要喘息,想要逃離母親的控制。

很多家長不明白: 我明明是為她好,為什麼最後卻不落個好呢?

那是因為你的為她好,是將自己的意志凌駕於孩子之上,從而衍生了一些瘋狂的控制行為。

少了有商有量,沒有設身處地考慮孩子的喜好與需求,才導致了親情的一種錯位與隔膜。

我們何不放下家長的高姿態,忍住對孩子的控制,試著多瞭解自己的娃,多讓孩子做些選擇,才能更好地育娃有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