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娥:把黨的創新理論宣講課堂搬到秦嶺山水間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秦嶺是保衛國家水源安全、生物安全的生命之門,也是決勝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地。自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來,我們作為研究者,找到了全新的視角,不少學者對秦嶺的歷史文化價值、生態資源情況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聚焦秦嶺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這幾年我們多次組織團隊、帶領師生深入位於秦嶺山區商洛地區的丹鳳縣、商洛縣、柞水縣、山陽縣,安康地區的石泉縣、平利縣、白河縣等開展黨的扶貧政策項目調研、科學研究和政策宣講活動。把黨的創新理論宣講課堂搬到秦嶺山水間,是我們的重要嘗試;關注地域文化資源、生態資源,找到科學適宜的保護模式,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我們肩頭的責任。

李仙娥:把黨的創新理論宣講課堂搬到秦嶺山水間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在安康市石泉縣熨斗鎮長嶺村走訪貧困戶歸來。光明圖片


  其實,早在2016年9月,由中國工程院主辦、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和陝西循環經濟工程技術院承辦的“秦巴論壇”就聚焦了秦巴山區綠色循環發展這一主題,為秦巴山脈區域綠色協同可持續發展問診把脈,還就如何實現區域脫貧致富與生態安全保護的雙贏目標發表了《秦巴宣言》。近些年來,我們越發感到,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秦嶺不僅生物資源豐沛,歷史文化資源也很豐富。把這些綠色、生動、鮮活、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生態資源守護好、傳承好,我們這些研究者責無旁貸。

  近幾年來,我們圍繞綠色發展理念、綠色財富觀,進行“秦嶺水資源保護行動方案”“秦巴山區美麗鄉村建設產學研示範基地”“秦巴山脈傳統產業轉型與新興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秦巴山脈典型移民承載區人居生活質量研究”“基於新經濟地理的藏羌彝走廊文化產業集聚動力機制及政策研究”“陝西省傳統村落生態發展模式與政策研究”等多項研究,帶領學生深入山區,瞭解地域環境變化,考察縣域鄉情村貌,一邊探究制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與障礙,一邊為生態環境持續改進和脫貧攻堅提供技術支持和方法指導。

李仙娥:把黨的創新理論宣講課堂搬到秦嶺山水間

  結合秦嶺山區縣域村鎮歷史變遷,特別是近年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等給老百姓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我們堅持通過調查研究、理論宣講,讓師生與基層幹部群眾共同感悟理論魅力。許多青年學生表示,過去對理論、政策和現實之間的關係瞭解不深,通過下鄉調研實踐活動,才真正領悟到怎麼使黨的惠民富民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不少村民在我們幫助帶動下,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實現了扶貧與扶志相統一。一次次調研,我們領略了奮戰在秦巴山區貧困工作第一線的村鎮幹部的不易與可敬。師生們感到:基層幹部對黨的政策有著準確把握,對脫貧攻堅、產業富民、生態宜居、民生保障等工作充滿感情。

  值得驕傲的是,在調研中,不少師生將自己的所學所感所悟寫成了調研報告,其中一部分已經轉化為支持地方發展的政策建議,轉化為增強青年學生家國情懷、促使他們成長成才的強大力量。

 

(講述人:李仙娥,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生態經濟文化研究所所長;《光明日報》2020年4月2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