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治不好?不是因為“溼”,而是因為“幹”

得了溼疹後,這裡癢、那裡摳,坐不安穩睡不好,無論是大人還是娃娃都煩惱。


這惱人的溼疹,到底該怎樣搞定呢?各位親,不妨來看看對付溼疹的正確方法吧!

先來看張圖↓↓↓

溼疹治不好?不是因為“溼”,而是因為“幹”

這是皮膚科專家在給孩子塗潤膚霜治療溼疹!


看到塗了這麼多的量,你第一反應是不是覺得太誇張,太浪費呢?


其實不然!很多人都以為,溼疹老是治不好,是因為皮膚或周遭環境太“溼”造成的,但真相恰恰相反。

溼疹反覆發作治不好,是因為太!幹!


所以專家才給患兒塗抹大量的潤膚霜,保持皮膚溼潤。是不是有點顛覆三觀了?不著急,往下看。

該擦多少霜?


遇到溼疹,經醫生診斷如情況不嚴重,建議家長們從以下幾點來護理孩子:

溼疹治不好?不是因為“溼”,而是因為“幹”

是不是看起來比較簡單?可就單從“塗潤膚膏”這一項來說,不少家長就沒做對,幾乎都沒給孩子擦夠量!


擦多少才夠呢?一個硬幣大小?不夠!比平時多塗一層?不夠!


正確用量應該是:一週用250g潤膚霜!對的,就是半斤!!!

比如,一支常規的兒科護理軟膏為40g,也就是說,一天差不多就要用完一支,一週要差不多6支才能達到保溼的效果!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劉曉雁認為:對付溼疹,60%靠潤膚,40%才需要藥物。


很多溼疹光是用潤膚就能治好,不需要用藥。


因為皮膚是人體的屏障,乾燥的空氣會讓皮膚出現裂縫,這時候過敏原就會趁虛而入,引發皮膚的過敏反應,比如溼疹。


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裂縫堵上,大量地用潤膚霜。對於治療期的孩子,醫生建議一週用250克,半斤!


只要皮膚沒有裂縫,恢復屏障功能,過敏反應就會減輕。同時,還可以裹上保鮮膜,加強保溼作用!

溼疹治不好?不是因為“溼”,而是因為“幹”

而給孩子抹潤膚霜量不夠,不能達到保溼的效果,也就自然對溼疹沒有緩解作用。


所以,長了溼疹連潤膚霜都沒給娃娃用的父母,就要特別注意咯,這樣只會讓情況越來越嚴重喲!

除此之外,以下也是可能加重溼疹的因素哦!

溼疹治不好?不是因為“溼”,而是因為“幹”

激素敢不敢用?


如果孩子是中重度溼疹,有些還有點破皮等情況,家長們又該怎麼處理呢?


帶去醫院看,醫生可能會建議用激素膏藥。不少家長認為:藥膏含激素,副作用大,所以拒絕。

溼疹治不好?不是因為“溼”,而是因為“幹”

很多媽媽選擇讓孩子硬扛著,也不願意選含激素藥膏來減輕痛苦,還可能導致本來容易控制住的小面積溼疹被拖成了大面積難治溼疹。


醫生也是快氣吐血了——激素不是你們想得那麼嚇人!!!家長老是擔心用了激素類藥膏,會影響孩子長身體。


可真相是↓↓↓

一般長期大劑量口服激素才會抑制幼兒生長,而外用激素長期用的不良反應侷限於皮膚,包括皮膚變薄或色素沉著等。

不過,就算不用激素藥膏,溼疹的皮膚在恢復期也會造成皮膚色素的改變,不一定是激素造成的色斑,時間長了色斑會慢慢褪去。

所以,中重度溼疹的患兒,做好保溼的同時還要使用弱效外用激素。

如有破口合併細菌或真菌感染的溼疹還需要聯合使用抗感染的藥膏,如百多邦或派瑞松,止癢可以口服抗組胺藥,如撲爾敏或氯雷他定。


溼疹治不好?不是因為“溼”,而是因為“幹”

【小貼士】在給孩子使用激素藥膏的時候,必須注意以下5點。


1、治療時儘可能選用低等強度的藥膏,除非是控制中重度溼疹的急性發作(此時可以選用強一點的激素)

2.、激素類藥膏一般每日使用一到兩次

3、全身塗抹時,使用面積儘量不要超過體表面積的1/3

4.、使用時間以5-7日為宜,同一部位連續使用不超過2周

5、如果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藥膏,每種藥膏之間塗抹的時間要間隔半小時以上


Q&A關於溼疹,還有這些問題,可能你們也很關心。


Q:溼疹能不能治好?

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根治溼疹,但通常兩歲以上會有緩解,50%的寶寶五歲以上會自愈。

Q:吃“發物”會不會引發溼疹?

A:溼疹是皮膚過敏而不是食物過敏,要多吃肝,胡蘿蔔,雞蛋黃,補充維生素A、B,而不是一味的戒雞蛋、海鮮等所謂“發物”。

溼疹有兩方面原因:1.遺傳,如家族中有患過敏性疾病的人(如哮喘、過敏性鼻炎、溼疹等);2.與寶寶自身免疫系統不成熟相關。

Q:如何區分痱子和溼疹?

A:痱子通常是界限清晰的小粒狀紅色皮疹,嚴重的皮疹上有白色膿點。

溼疹的疹子沒有明顯分界,邊界不清,嚴重者有水泡和滲出,疹子上不會有白色膿點。

溼疹除了降溫還需保持皮膚溼潤,痱子的護理除了降溫保持皮膚乾燥。

Q:溼疹寶寶能接種疫苗嗎?

A:溼疹不嚴重的話可以正常接種疫苗,只有嚴重頑固性溼疹的急性感染期才需要延遲接種


溫馨提示:轉發告訴更多人,讓更多人受益,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_^


文章轉自公眾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本文綜合了@和睦家藥師冀連梅 @醫學美圖以及“定焦專家號” 公眾號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