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薛專欄」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就要考慮如何養老

「老薛專欄」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就要考慮如何養老

前不久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佈了篇報告,說的是咱國家的養老金到2035年有可能耗盡,這下工薪一族可是心裡發了慌,真要像報告裡說的那樣,大部分人的養老金可就白交了。

咱國家的養老金制度在建國之初就確立,雖然文革期間曾中斷過一陣,但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展,養老金制度也在不斷完善,按理說不至於怎麼快就花光了啊。如果那樣的話最慘的就是剛參加工作的年青一代了,動不動“996”加班,辛苦半輩子可能還得自己養老。

養老金告急只是警示,不必過度驚慌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司長日前對有關養老金可能耗盡的報道做出了回應,表示國家對養老金問題已經做出了妥善的安排,採取了相應的措施確保養老金制度能夠長期平穩運行。

「老薛專欄」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就要考慮如何養老

(圖片來源 中國網)

相關政策主要是通過降低社保費率,提高企業和職工的參保積極性,做大養老保險的“蛋糕”;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均衡地區間的養老保險負擔;推進養老保險改革,完善激勵等。

人社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末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達到4.78萬億元,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企業養老保險的預算資金達到了5285億元,同比增長9.4%,地方財政也相應作出了資金安排,養老金大盤子是有保障的。看來養老金告急只是警示,大家不必過度驚慌。

哪種方式讓人“老有所依”

雖然政府的養老金政策還是能夠有所保障的,但是純靠養老金過退休生活可不是上策,要想退休後過得滋潤還是得靠自己。所以說年輕一代人如果想要“老有所依”,可能現在就要考慮為自己購買一些商業養老產品了。

最為傳統的個人養老理財產品就是各大保險公司推出的商業養老保險,一般採取年金保險的繳納方式,繳費滿相關年限後達到相關年齡可以終身獲得一定數額養老金。目前在售的商業養老保險主要分為傳統型養老險和分紅型養老險,傳統型只有固定收益,優點是風險低,但缺點就是相對利率較低,如果通脹水平長年上升則到期存在貶值風險。

「老薛專欄」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就要考慮如何養老

分紅型除了最低固定收益外還有一定分紅收益,優點是受益掛鉤保險公司經營業績,如果業績好可以抵禦通脹問題,缺點就是額外分紅部分不確定,如果長期經營不善分紅過低可能最終受益還不如傳統型。所以購買商業養老保險需要精挑細選平衡利弊,尤其要考慮未來通脹因素。

「老薛專欄」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就要考慮如何養老

除此之外還有這兩年推出的養老目標基金也可以考慮,由於採取公募基金運作模式,投資方式比較簡單,門檻較低,投資者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投資方案,雖然有1至5年不等的封閉期,但比起商業保險而言,限制還是少了很多。不過畢竟要想獲得高收益,可能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不然只能靠長期投資來獲得穩定收益。

「老薛專欄」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就要考慮如何養老

前兩年興起的“以房養老”也是百姓熱議的一種養老方式,畢竟普通家庭最值錢的資產就屬房子了。按照目前城鎮人口“4+2+1”的家庭模式,雖然現在可能是“6個錢包養套房”,但今後可能出現空置房屋,這麼看只要有富裕房子無論是出租還是向正規金融機構抵押,都能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養老。但問題是現在相關政策還沒落實,很多不法機構打著“以房養老”的名義騙錢騙房,所以目前來看還不適合作為主要的輔助養老方式。

個人養老需儘早 合理規劃安享晚年

俗話說得好,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為老年能夠過上穩定、幸福的生活,養老問題需要儘早考慮。但是綜合來看無論採取哪種個人養老方式,總還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所以增加收入才是為將來養老準備的第一步。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收入的主要構成還是以工資為主,既然我們不願意靠“996”那樣辛苦加班來增加收入,那麼提早做好理財規劃,為今後養老打下基礎就很重要了。

明確自己的風險傾向則是做好理財的第一步,市面上投資手段多種多樣,明確自己能夠接受什麼程度的風險,將直接決定你的資產能夠有什麼樣的預期回報。把錢都存在銀行裡那是連CPI都跑不過,而全部投到股市裡又很有可能賠個血本無歸,合理分配自己的資產,是能夠提升資產升值效率的重點。

與其擔心自己未來領不到養老金,不如趁年輕早做規劃,學會理財,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這樣等到自己退休幹不動了,也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保障自己的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