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女直渤海/文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都写了全真教。全真教的教主叫王重阳,说他武功极高,同北丐、南帝、东邪、西毒相较,不在他们之下。他曾在华山论剑,夺得《九阴真经》。他还有位师弟,名叫周伯通,外号“老顽童”,武功也极高,但最贪玩也最能闯祸。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王重阳一生的情侣是林朝英,二人终生相恋,却彼此在武学上较技不休。林朝英创《玉女心经》以克全真武功,遂形成“古墓派”武功,小龙女、杨过就是这一派的弟子。王重阳有七大弟子,这就是“全真七子”,他们不但是修真养性的得道全真,而且又是武功超凡的侠义之士。他们每人除有一套武技外,每遇强敌,还有七人布成的“天罡北斗阵”,此阵煞是厉害。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射雕英雄传》第二十五回《荒村野店》一章,写全真七子遇梅超风,就布下这七星阵来对付她。当梅超风问对方是什么人?书中这样描写道:

却听一人缓缓吟道:“一住行窝几十年。”郭靖听得出是马钰的声音,语调甚是平和冲淡。谭处端接着吟道:“蓬头长日走如颠。”声音却甚粗豪。郭靖细看这位全真七子的二师兄,见他脸上筋肉虬结,浓眉大眼,身形魁梧,原来谭处端出家前是山东的铁匠,归全真教后道号长真子。第三个道人身形瘦小,面目宛似猿猴,却是长生子刘处玄,只听他吟道:“海棠亭下重阳子。”他身材虽小声音却甚洪亮。长春子丘处机接口道:“莲叶舟中太乙仙。”玉阳子王处一吟道:“无物可离虚壳外。”广宁子郝大通吟道:“有人能悟未生前。”清净散人孙不二吟道:“出门一笑无拘碍。”马钰收句道:“云在西湖月在天。”

这段话中所写的七个人,就是小说里著名的“全真七子”,其中丹阳子马钰,是王重阳的首徒,王重阳去世后,他是全真教的掌门人。其他依次是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不二。也有人说“全真七子”指王重阳,再加上马、谭、刘、丘、王(王处一)、郝七人。我们读《射雕英雄传》的“全真七子”,最令人喜爱的是那位豪气干云的丘处机,他虽为道士,火气尚存。正是他与江南七侠比武打赌,才引发各培养郭、杨两家的一位后代,将来较技来区分高下的事,这就是郭靖与杨康的故事。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金庸先生在小说里把“全真七子”武侠化了。其实,大约从金元时期开始,七子就渐渐被神仙化。金代的刘祖谦撰《重阳仙迹记》、元人李道谦所编《七真年谱》,已把“七子”说成神仙,如《七真年谱》说,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正月,长生子刘处玄举行祭神仪式——醮,“重阳祖师云冠绛服,丹阳真人三髻现于彩云之上。”五月,刘处玄为郡府求雨时,“丹阳真人现于应仙桥之西北,是日雨足。”元人杂剧中还有马致远作的《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杂剧》,内容是记马丹阳成仙得道后,超度屠夫任屠成仙的故事。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从元代开始,全真七子成仙的小说、杂记,屡屡出现,1989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全真七子全书》,其中就收录历代关于全真得道的各种著作,如元刘志玄的《金莲正宗仙源像传》、无名氏的《七真因果传》、清佚名《七真祖师列仙传》、清潘旭《金莲仙史》等,这些作品,都在为全真七子的神化,制造各种传说和根据。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其实,历史上的全真七子加上教主王重阳,既不是侠客,也不是神,他们都是普通的人。全真教的兴起是在南宋灭亡后的金元之际。当时北方领土陷于金人之手,面对频繁的战争兵祸与盗贼盛行,再加上水旱天灾,民众流离失所者甚多。王重阳与“全真七子”,多为当时受儒家礼教影响很深的知识分子,他们始则欲抗金复国,但在军事上,既难以与金对抗,又与后起的蒙元难以抗衡,于是隐居山野而修行养真。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这正如陈垣先生在《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卷一《全真教之起源第一》中所说:“全真之初兴,不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之隐修会而已。世以其非儒非释,漫以道教目之,其实彼固名全真也,若必以为道教,亦道教中之改革派耳。”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全真教最初不重方术、符箓、烧炼、章醮,而以明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旨。在教理上,全真教表现出儒道释三教合一的特色,在实践方面,全真教的苦己利人,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墨家,但他们更多地吸收大乘佛教普度众生和儒家“修齐治平”的济世思想;在修持上,讲究识心见性,既吸收老庄的“外天地,遗万物”、抱朴守真、清净无为的思想,又吸收了佛教禅宗的内修心性的顿悟之说,故以“全真”命名。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我们从一些有关王重阳、全真七子生平事迹的记载,就不难看出他们的思想和经历。在全真教中,只有王重阳同武功沾点边,金代刘祖谦在《重阳仙迹记》中说,王重阳是陕西咸阳人,名喆,字知明。他美须髯,目长于口,身形魁伟,任气好侠。年青时读儒家书,与人接触,必劝人读《孝经》《道德经》,教人以孝谨纯一为本。北方为金人占领后,他应过科举,后中过武举。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他的家本富饶,“财雄乡里”。金天眷年间(1138-1140),天大旱,人多饿死。邻里有为盗贼的,将他家洗劫一空,后来这些人被抓获,他同情这些人,不予追究,被乡里称颂一时。一日,自称得遇吕纯阳而悟道,在南时村挖地洞而居,自题“活死人墓”,后迁往刘蒋,可不久又自焚其居。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他自创全真教后,有时佯狂歌诗,提罐乞食,被人称为“王害风”即王疯子。开始,在他的故乡,信奉全真教的人并不多。于是他往山东传教,结庐于昆崳山。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首先劝化马钰与孙不二夫妻二人,使他们广散家产而入道修行。后又收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为弟子,遂有“全真七子”之称,影响逐渐扩大。由于山东、河北是战乱甚多的地区,沦陷异族统治下的士大夫,正处于走头无路、精神苦闷之时,因而全真教适逢其时,影响迅速扩大,信徒增多,很快成为金元时期道教的四大派之一。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这四大派是全真、正一、真大道、太乙,其中正一天师道,在宋以前早就存在。其余三派,是金元时期新兴的道教。王重阳只活了五十八岁,死后归葬于他的故乡刘蒋——早年结庵修行之地。到元世祖忽必烈时,追封王重阳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又追赠“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对全真教来说,丘处机是使全真教兴盛的关键人物。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丘处机执掌全真教时,由于道徒众多,金与南宋都来拉拢,多次征召他,他都加以拒绝。当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召见他时,他却毅然应召前往。当时成吉思汗正率大军西征,远在西域。1221年,丘处机带领十八名弟子西行,第二年在雪山之阳舍馆见到了成吉思汗。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据《元史·释老传·丘处机传》记载,当时蒙古大军忙于西征作战,丘处机向成吉思汗的建言却是“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成吉思汗询问他治国之方,他回答是“敬天爱民为本”;问到长生之道,他回答是“清心寡欲”。这些话都打动了成吉思汗的心,不但招待甚为周到,还赐以虎符玺书。后来丘处机回到中原后,成吉思汗还常遣使问候,因而全真教逐渐得到官府的保护,令其主领道教事。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他的弟子写《长春真人西游记》,专门记录这次西行经历。当时蒙古大军灭金之后,北方许多民众被俘获为奴,丘处机依仗虎符玺书以及官方牒书,救助了无数民众,据《元史·释老传·丘处机传》载,“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濒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这样,全真教在丘处机时期达到全盛,丘处机活了八十岁,死后元世祖忽必烈加封他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丘处机之后,全真教渐离初期“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精神,依仗官府,欺凌他教,加上佛教与道教之间争夺激烈,全真教逐渐走向衰微。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如前文所述,全真教从王重阳开始,实际并未传授教徒武功,相反王重阳及“全真七子”倒喜写诗作歌——当然这样做是为宣传全真道义。王重阳与“全真七子”的诗词,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再加上数字诗、藏头拆字诗等独特体式,使得全真诗词在文学史上别出机杼,卓然成体。

同时,由于全真教修行简单易行,不但深受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欢迎,也有不少劳苦大众崇信不疑。后来全真教还滋生出“遇仙”派,开启了成仙得道的简易法门,更使许多人愿意廉价地进入神仙世界。


“全真七子”究竟是些什么人——“冲出江湖”系列随笔之七

(图片皆出自网络。致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