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磊博士書法講座:讓人能看得懂、看著舒服的書法才是好書法

楷書在發展到唐代“標準”楷書之前,是經歷了一個比較曲折的過程的,所以我們看到魏碑的發展過程,就會有同感。那楷書由“不完善”到“完善”,這個過程是一定要會經歷的,那麼,我們今天看到的魏碑看似有一些笨拙,甚至覺得有一些“幼稚”,這是正常的。

楊衛磊博士書法講座:讓人能看得懂、看著舒服的書法才是好書法


楊衛磊博士書法講座:讓人能看得懂、看著舒服的書法才是好書法

魏碑裡面的笨拙和優質都是有很高的藝術性的,因而,至今有很多書法家一直喜歡魏碑。當代具有代表性的書家就有孫伯翔、李松等。

楊衛磊博士書法講座:讓人能看得懂、看著舒服的書法才是好書法

今天看到了網友的這幅作品,感覺還不錯。其實,大概一看,整體感覺筆畫的粗細大小變化不太多,感覺像塗抹的一樣。可是,要認真的看的話,還是有很多出彩的地方,他這種比較質樸的寫法有很多,可粗,可細,我感覺這幅習作屬於粗的一種。

楊衛磊博士書法講座:讓人能看得懂、看著舒服的書法才是好書法


這幅作品整體感覺很“笨”,這是魏碑中常見的表現手法,當時楷書還不太成熟,就是因為它的不成熟,才有那種“笨”中的“巧”和“可愛”,也是不可多得的。我們看這幅作品的一些單字,“渡”、“旗”、“草”、“色”等這些字就寫得比較好。字形很有魏碑的“味兒”,結構是笨中有巧。

楊衛磊博士書法講座:讓人能看得懂、看著舒服的書法才是好書法


還有“斜”、“有”、“林”,這些字整體讓人看著不煩,仔細看又有味道。書法要寫好了,求的是啥?就是感覺好,看著舒服。我們一般練習書法的,還求多高的目標我不知道,但是讓人看著舒服,這是最基礎的。我感覺這幅習作做到了一部分。

楊衛磊博士書法講座:讓人能看得懂、看著舒服的書法才是好書法


我們再看“時”這個字,我覺得字形很舒服,有感覺。可是有一個問題。左邊是“日”,右邊是寸,這是這個字的本身結構。可是,我沒有見過左邊是“目”的,所以我就查了一下楷書字典,一百多個“時”的楷書,沒有發現左邊是“目”的。


楊衛磊博士書法講座:讓人能看得懂、看著舒服的書法才是好書法


楊衛磊博士書法講座:讓人能看得懂、看著舒服的書法才是好書法

我在想,這有可能是原帖的經過長期的風吹雨打,造成了腐蝕等情況,寫的時候會覺得日旁像“目”。鑑於我沒有見到原帖,不敢妄下結論,如果書寫者看到這篇文章,希望能發給我看看原字,如果是創作的話,可能就不太妥當了。

楊衛磊博士書法講座:讓人能看得懂、看著舒服的書法才是好書法


另外,落款的時候,感覺作者的書寫實力沒有正文部分好,“杜牧”、“絕句”和“己亥”的寫法就需要再去琢磨了。對於落款,一般都有這種情況,大家多聯繫一些常用字,應該會好一些。

關於“日”和“目”做偏旁的時候,明這個字不得不提。明天的左邊是“日”,我們知道,但是他的原字(也叫本字)左邊是囧,有窗戶的說法,所以,在後來減省的時候,可以減成兩橫,就是有減做“目”的,也就是現在說的異體字。


楊衛磊博士書法講座:讓人能看得懂、看著舒服的書法才是好書法


楊衛磊博士書法講座:讓人能看得懂、看著舒服的書法才是好書法

所以,古代也有不少書法家把明的左邊寫為“目”的。,所以這就告訴我們在寫漢字的時候,一定要遵循這個字的本字、本意,或者有出處的,不能生造。那說到這裡,我們也就知道了,“時”和“明”還是不太一樣的。

另外,寫書法的時候,如果實在是不常用的字,我們儘量也不去用,因為專門用一些生僻的寫法畢竟是讓人難以看懂,也就缺少了它的大眾觀賞性了。

​我們“寫字鴨”,就是想和大家一起討論,研究!說出你的想法,有可能你會被翻牌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