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超級品牌日,保險業的淘寶即將誕生?

4月19日,輕鬆籌、輕鬆保推出了首個「保險超級品牌日」,聯合眾多保險品牌嚴選出高性價比產品,裡面有我們認識的大公司,如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陽光保險,也有互聯網品牌公司眾安保險、眾惠相互等等。

保險超級品牌日,保險業的淘寶即將誕生?

在輕鬆保官方微信公眾號裡,可以查看各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幾乎清一色是都月繳產品,“1元/首月”、“2元/首月”十分符合網上消費者的口味。

保險超級品牌日,保險業的淘寶即將誕生?

但是,把一年的保費分攤成12個月來收取,即使第一個月免費,只收取11個月的保費也足夠能把保費與利息回收。例如「惠享e生·600萬醫療保障」計劃,各年齡段首月保費都是3元,41~45歲年齡段,有社保的每月保費是71元, 一年合計的保費便是784元。

保險超級品牌日,保險業的淘寶即將誕生?

惠享e生 保費表

這款產品在線上直接投保,41~45年齡段的保費是750元,比月繳的784元一年少交34元,相當於4.5%的利息,其實不太划算

。這樣收費設計,就是利用了我們的互聯網消費習慣,先付3元便可享受幾百萬的醫療保障,讓人有了佔便宜的感覺。


選擇保險產品不能只看價格,更何況月繳的產品實際上並不比年交的便宜,絕大部分的保險產品對於疾病都有至少30天的等待期,也就是說首月付3元享受幾百萬只是意外的保障而已。「惠享e生·600萬醫療保障」這款產品主要是核保比較寬鬆,乙肝病毒攜帶者和三高人群都可以承保,所以對於這種核保寬鬆的產品,保費必定不會便宜,沒必要硬做成月繳,然後用首月3元來吸引顧客購買。


對於此次「保險超級品牌日」活動,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線上銷售的發展趨勢與不足:

1、流量大,效率高。

輕鬆保用戶已經超過5000萬,在這樣流量龐大的平臺上展示保險產品,效率絕對比代理人隊伍要高。利用眾籌或互助模式,各平臺獲得了一大批對保障需求十分關注的用戶,這部分用戶自然也是保險產品的潛在用戶。


目前,很多保險公司仍然在用錢補貼線下營銷獲客活動,鼓勵代理人邀請親友參與保險公司組織的各類活動,達到轉介紹獲客的目的,顯然在線下這種獲客模式上燒錢,不如付錢給眾籌或互助平臺直接獲客。


也許還有保險公司裡的專屬代理人會說,顧客需要有溫度的服務,保險服務始終離不開人……雖然說得沒錯,但若顧客在輕鬆保平臺選擇了某保險公司的產品,然後保險公司再給顧客提供相應的線下服務,這樣從線上到線下的銷售服務模式就能秒殺了線下的專屬代理人。


2、產銷分離式的合作,會讓產品設計得更簡單。

在本次「保險超級品牌日」裡,輕鬆保平臺與各大保險公司形成了產銷分離式的合作,已經跟淘寶的模式十分相似。顧客可以在各種保險產品裡隨意挑選,所以產品的內容設計就不能太過複雜,簡單易懂,性價比高的產品會更得顧客歡心。


脫離了線下代理人的銷售,自然也少了各種花哨的包裝話術,只能靠硬核的保障內容來決勝負。以百萬醫療為例,有的是6年保證續保、有的是保三高、乙肝攜帶者等等,在這樣信息量大的平臺上挑選,就能更輕鬆做出決定。


以往保險公司在設計產品的時候,總要加上一兩項市面上沒有的保障內容(通常這部分保障都只是噱頭),用以突顯產品的競爭優勢,也方便線下代理人用作宣傳銷售。以後通過線上平臺銷售產品,大可把精力投到開發有用的保障項目上。


3、便宜式銷售,容易忽略保障內容。

本來在線上投保需要先了解保險的基礎知識,以及保險產品的主要內容,目前看到輕鬆保的線上平臺,都以低保費來吸引顧客投保,雖然投保前需要顧客確認“已閱讀並同意”相關的內容,但是並沒有特別提醒顧客查看「健康告知」、「保險條款」裡的除外責任等等重要內容。

保險超級品牌日,保險業的淘寶即將誕生?

未來希望能站在教育顧客的角度,把以上的重點內容都清楚地告知顧客。其實保險產品除了部分精算內容比較複雜,一般的知識都是能夠快速上手的,若涉及醫學或法律的知識就需要進階學習,即使保險公司內部的核保核賠人員,也有很多是業餘水平。保險知識涉及面較廣,易學難精,瞭解基本知識便有把握選購產品了。


4、試用式銷售讓反悔變得更多。

在保險公司工作歷程裡,總感覺投保了就不要輕易退保,由於線下代理人的人情關係,顧客選擇猶豫期退保的機率也十分低。但是線上投保的情況就不一樣了,顧客隨時可以反悔,即使猶豫期退保也不會礙於情面感到不好意思。


首月只要幾元的試用式銷售,也有其好處。由於前期支付的保費較少,放棄的成本也較低,如果投保後感到不合適或想投保其他產品,也可以隨時選擇更換,這是月繳的好處之一。


既然保險產品也屬於商品,能退換貨也是正常的。若是礙於情面暫時不退保,反而會更影響將來的保費續交。所以,在投保前有足夠的產品可選,投保後有15天充分考慮的時間,這樣保險公司的繼續率會更穩定。


最後,想起麥肯錫曾在2018年的保險業務報告中指出,「保險企業必須轉變觀念,不再將新技術視為對現有業務的威脅,而是要更加註重利用顛覆性技術來創造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