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迷茫and自我分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這是一次關於我與職場的連載。

這一篇寫於二月初,在微博上。兩個多月過去,我的許多想法已經完全變了。

步入職場半年多,我一路踩雷,一路反思。

我們從頭講起。

終於見識到了年審。

就是人坐在那裡,沒有一刻是停的。家裡辦公,早上睜眼往桌前一坐,一坐坐到凌晨一兩點,也沒什麼停下來的慾望,反正做不完還是得做,停了更做不完了。做不完別人就要擦屁股,為了不讓別人擦屁股,硬著頭皮尬做。

更痛苦的是,別人的份額比我的難,比我的多,還咣咣咣做完了。我連個說工作量太大的理由都沒有。只能懷疑自己。

再一看大群裡,大家都在積極做事,熱火朝天。都是已經很上手的樣子。於是更加懷疑自己。

那個實習時很順的自己,真的是我嗎?
當然,這是一個學渣吊車尾的年審日常。
我已經好久,沒有這麼不擅長一件事了。


就是明明你知道不難的東西,到了你手上,要花高於平均時間許多的精力去理解箇中邏輯,別人耐心給你講一遍,貌似懂了,開始做了,又是一堆磕磕碰碰,依賴指點,脫不了拐。

最糟糕的是,一家公司明白了,再來一家,看見稍微不一樣的格式和需求,又跟看見新的一樣。完全做不到舉一反三。

這不就是學渣典型特徵嗎!
又學不會,又不想糊弄(這份工作這麼高的機會成本一糊弄就徹底全白費了),又不想拖別人後腿。於是坐在那尬磨時間,不解決問題。

於是每一分鐘都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第一個月我覺得是時候未到,第三個月我想解決問題,到今天,任何一個審計學習能力正常的人都應該已經可以勝任工作內容了,我終於不得不跳出來。從磕沒有進展的死角里跳到上帝視角,剖析自我,思考方向。

職場迷茫and自我分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粗略想一想,我面前的人生路,大約有四條。

第一條、繼續待在四大

Pros優點:

1.

四大(至少我在的這個)是一個極好的公司。一個世界一流的大外企該有的樣子,她都有,且更甚。豐富且大型的業餘活動,無限學習機會,優渥的工作環境和客戶,明晰的晉升道路,非常多元化的未來。看得見的高薪通道。

是一個人,能在職場開場路上拿到的最好底牌之一。

職場迷茫and自我分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2.

人特別好。新人走的道路,公司裡的每一個人都走過。從老闆到經理到組長,都特別懂得你可能面臨的問題,他們重視你的心理狀況和可能面臨的壓力。逢年過節和生日,惦記著給每一個人禮物(還是自己選)。你不會的工作,他們都非常擅長,並且非常願意教你。

公司的結構也特別以人為本,先以客戶行業劃分大組,再以合夥人劃分小組,每組大約三五十人,名字也很溫馨,family tree。Family tree裡每個經理帶幾個新人,是你的專屬coach。這就使得你的任何問題,都有人負責關心,幫助,找你談心。

這個結構讓人很有歸屬感。那裡頭的人都毫無保留輔導你,幫助你,信任你。至少頭三年/五年,你和同事之間完全不存在競爭關係。
你也真的可以在工作中交到很好的朋友。

一起在客戶公司做項目,一起熬到深夜,一起在午飯和晚飯間開發新地圖,找好吃的,耐心幫助你。

某個項目結束後的兩週,我週末回公司加班,一進門看到兩週沒見的溫柔小姐姐,腦門上的燈泡瞬間就亮了,我順著撲面而來的親切感朝她走去,想去打個招呼,還沒走到,她突然抬頭看到我了。

然後璀然一笑,快樂的朝我揮了揮手。
我在那一瞬間,清晰的聽到了自己心臟如何被生活打動。

你如果讓我告別,我最無法告別這些我遇見的人。

職場迷茫and自我分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3.

這就衍生了四大的第三個優點。

我非常喜歡四大的工作模式。不坐單一的辦公室。每一個項目,都是去到一個全新的地點,公司,面對截然不同的財務們。和500人大組裡剛巧和你分在一起的三兩個小夥伴一起組隊解鎖新地圖。

無窮無盡新鮮感。

4.

我一直一直,想要做一個professional。一二十年時光扔進去,年長之後面對自己的專業,言之有物。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擅長一件事。長久的。
我想有一個職業生涯。

民宿、旅行都不是一條職業生涯,財務/審計是。
四大是最好的開場。

5.

我花了很多精力和努力,這條路已經跨進門檻了。沒有轉換成本。


Cons缺點:

缺點全是我個人狀態的問題。

1.

對審計工作的核心內容實在沒有天賦,領悟力和理解力差,事10倍功半。起步太晚。年齡過了。

東西做不好,會直接影響別人。我會覺得我待在這兒是對別人的不負責任。這種內疚感簡直能殺人。卻沒用。

2.

機會成本過高。

我早就想好,旅行也好博主也好,年輕玩幾年就收手,收手之後玩也玩夠了,好好在審計的職業生涯上慢慢磨。

我沒料到博主行業發展這麼快,以至於我現在所有的精力投注在審計上,變成了實打實的賬面上的虧損。單價虧損就算了,畢竟往遠了看,審計的路更長。

其實抗壓性我也有,以往研究內容,研究攝影,研究定位,哪一個不是廢寢忘食,充滿幹勁。

只是我因此我見過對一件事敏感度好的樣子。

也因此能輕易判斷出我在審計上完全沒有同等的學習力。

3.

審計的敏感度沒建立起來,時間卻全花進去了,以至於我對新媒體的信息、嗅覺和敏感度在急速流失。

相較之下,丟失的單個相關工作機會其實是小事。

4.

新媒體內容跟不上

5.

最重要的一點。我發現我的性格,非常非常不合適做審計。

審計人性格中普遍的優點,我沒有。他們普遍像水,而我更像火。

我非常想要他們身上那種紮紮實實的聰明。但我明顯就不是那樣的性格。

問題:我這樣的交換對嗎?

職場迷茫and自我分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我的新理解:

二十出頭剛畢業,選擇第一份工作,四大是一個完美的首選。

更不要提她的多樣化,國際化,標準化。

任何人來四大走一遭,哪怕是完全與完美狀況相反的我,都不會後悔。

四大也是我作為會計專業人,多年以來心裡的執念。

哪怕是今天看來,這個執念依然沒有錯。我很快樂能來到這裡。
以我現在對四大的瞭解,我認為如果是一個偶爾發發照片,拍拍視頻,寫寫生活感悟的博主,極度偶爾接個商單,沒有內容的壓力,不接觸更深層面。一邊在四大工作一邊做,我覺得有可能。

做幾套專業向的網課,寫寫職場心得/專業書,把自己打造成有媒體屬性的職場人(廣告行業這種人多,財務行業少,更容易做)。

如此,四大的收入也起來了,副業的收入更高。
我判斷這些都是可能的前景。但全要磨時間,三或五年起磨。
如果我現在22歲,應該會這麼走。


埋頭七八上十年後,我還能像很多晉江作者那樣,要麼升上去了要麼換到一個相對輕鬆的工作環境。然後弄個沒人知道的馬甲,寫金融職場小說。也不影響現實生活。
而以上狀況全都不適合我。
而我此時的狀況,哪怕審計工作上來就有平均水準,也完全不可能兼顧四大的工作和新媒體。
而新媒體,我又意識到,也不可能像我之前以為的,埋頭做五年審計,再抬起頭撿。

新媒體比審計日新月異得多。
我對它的瞭解,基於我過去十年的每個階段,都花了大量時間,也一直在接觸最前端的信息。
我現在這才放掉不到半年,已經完全跟不上了。
照這樣下去,最有可能的結果,是我審計一塌糊塗,新媒體也前功盡棄。

下次說第二條路。
我繼續沒有效率的加班去了。
很抱歉我遇到一些瓶頸,很抱歉不能給你正能量,很抱歉讓你陪我面對這些。


希望能聽聽你的意見。
晚安。
你看,我寫這樣的2800字,吃飯時的20多分鐘掏出手機就能完成。同樣的時間,還不夠我開對一個Excel。

這是四大道路篇,明天分析心理學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