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士"的賈詡,他的"毒"更多的是對人心的瞭解

導語:歷史的長河滾滾東流,論三國智將,賈詡必在其中,但是後世對賈詡的描述往往負面居多,甚至把整個亂世的原因強加於他,比如宋代思想家陳亮和史學家簫常就把漢代的亂世歸結到賈詡身上,就於此,可見賈詡的所做作為也是讓天下人所不齒,

但是實際上賈詡讓天下人害怕的,更多的還是他對人心的把握。

三國"毒士"賈詡

對於大漢來講,賈詡做了很多事情

賈詡出生在涼州刺史部武威郡,年輕的他實際上並不出名,唯有涼州名士閻忠對他另眼相看,將他與張良相提並論。

後來賈詡被舉為孝廉,到洛陽的朝廷擔任郎官,但很快就稱病辭官了,在回鄉途中,遇到了叛亂的氐人,這夥氐人以劫掠過往商旅為生,搶完財物後就將人直接活埋,賈詡謊稱自己是段熲的外孫,因為段熲貴為當朝太尉,極具威望,藉此賈詡不僅活了下來,還利用氐人將其送回家中。

這件事情如果在賈詡一生中找到相近的事,那麼從李傕、郭汜把持朝廷,賈詡多次為漢獻帝周旋的處理方式就不難看出。已故少帝劉辯的妻子、漢獻帝的嫂子唐姬被李傕手下虜獲,賈詡讓漢獻帝前往點名要人才將唐姬救出火海。李傕安排人在漢獻帝的住所大吵大鬧進行施壓,賈詡通過一場宴請和封爵就處理完畢。司徒、太常、衛尉、司隸校尉等大臣在隨同漢獻帝逃亡時被抓,為救出趙溫、王偉、周忠、榮邵等人,賈詡誘導李傕不敢痛下殺手。

從這些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賈詡對人心的瞭解和把控,這也是賈詡在亂世中頻頻出手卻無一敗績的基礎。

曹操對人妻的惡趣味讓其敗走宛城

對於張繡來講"成於賈詡,終於賈詡

如果要找一件事情來完美表現賈詡的政治覺悟以及對人心的把握,那就是"勸張歸曹"。

公元197年,曹操攻下宛城,張繡在賈詡的建議下投降,但是曹操的人妻控毛病犯了,看上了鄒夫人,也就是張繡的叔父張濟的遺孀,之後又拉攏張繡麾下猛將胡車兒,惹得張繡大怒,後來張繡按照賈詡的計謀偷襲曹操大營,若非典韋拼死護衛,整個三國的歷史都有可能被改寫。

是役,曹操的兒子和侄子戰死,典韋殺敵200餘人之後力竭而亡,首級被張繡軍互傳而觀,連座下愛馬絕影也命隕宛城,對張繡的所為所為,曹操完全可以說是對其恨之入骨,還在公元197年11月討伐過張繡。而在袁紹的揮兵許縣之時,曹操再次戰敗。

就在這種背景下,公元199年,賈詡給張繡的建議是再次請降,根據賈詡的建議,張繡再次投降於曹操,曹操在張繡投降之後,冊封揚武的將軍封號給張繡,而張繡的女兒也嫁給了曹操的兒子曹均,此後張繡更是在公元205年被封食邑2000戶。不過因為沒有了賈詡的出謀劃策,張繡死於討伐前線,兒子張泉也被曹丕逼死。

對於張繡二次投降曹操能取得這樣的結果,賈詡把握了三個關鍵節點。

1、 官渡之戰,袁紹勢大,曹操急需擴充自己的實力。在這個階段為曹操的兵力做加法,可以把手中的籌碼放大;

2、 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朝堂上下有恩怨者眾多,此刻曹操急需"千金買馬骨";

3、 曹操在這個節點可以為了未來的格局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去做正確的事情。

猛將雖勇,終究不敵人心

單純從人心來講,賈詡可謂算無遺策

韓遂,一個擁兵割據一方長達三十餘年的東漢末年軍閥,從西洲開始起兵,聚眾十萬,得宦官之助敗皇甫嵩,依靠張溫、董卓兩個人的三年平亂,越平越亂成就了西涼威名,在186年敗孫堅,與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聯手與曹操抗衡,潼關之戰與其說是曹操勝了,不如說是賈詡對人心的洞察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

首先是與作為聯軍代表韓遂進行停戰事宜商談時,只要是雙方會面,曹操都顧左右而言他,閉口不談正事,只是追憶過往。當會面結束後韓遂幾乎沒有任何實際心的內容可以告知馬超等人,自然也讓馬超等人開始懷疑韓遂是否對自己進行了隱瞞,更擔心韓遂會私下與曹操進行聯繫。

之後韓遂收到曹操書信,為了不引起其他人懷疑,韓遂主動把書信展示給大家看,卻沒有料到信中被故意在多個言詞上進行了塗塗抹抹,改來改去,看上去就像是被改動之後的結果,結果不僅沒有打消馬超等人的疑惑,反而讓大家的疑心愈來愈大。藉此機會,雙方約定對戰時間,曹操先派出輕裝部隊,利用輕裝部隊的機動心進行挑戰,乘韓遂和馬超雙方相互猜疑的時間,依靠精銳騎兵對聯軍發動突擊,大破雙方聯軍。

雖然這件事件上賈詡僅僅是告訴了曹操"離之而已",但不管是韓遂與曹操的幼時之誼,還是馬超等人對韓遂的信任缺失,都是在賈詡的算計之中,對人心的把握可謂是入木三分。

魏王登基,一路刀光劍影)

對於賈詡來講,"君王如虎,虎有其好"

賈詡對人心的把握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對君王意圖的揣測,並能對之進行引導,魏文帝曹丕能順利上位,賈詡可謂是肱骨之臣。

首先曹丕相比於曹植,在文采方面是遠遠不如,曹植已經被譽為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其文章的典範地位已經覆蓋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後世宋朝的文學家謝靈運更是用"曹子建獨佔天下一石才之八斗"的評價來形容,因此賈詡獻計曹丕揚長避短,通過"孝德"上的投入,彌補自己文采上的不足,同時利用"袁紹"和"劉表"的結果,來折射其選擇的過程,把兩者的失敗歸結到"儲君"的選擇上去,誘導曹操確定人選的滿足條件,通過穩重來突顯年齡的重要心,最終把曹丕推上了帝位。

公元217年,曹丕在與其弟曹植的鬥爭中勝出,成為儲君,被立為魏王世子,公元220年曹丕以魏代漢,正式登基。而賈詡也獲得了應有的回報,被封為太尉,進爵魏壽鄉候。

三國時代,一將功成萬骨枯

結尾:

縱觀賈詡的過往,之所以會被稱之為"毒士",更多的原因是其經歷的多個事件都伴隨著殺戮,可謂是屍山血海裡走出來的,有人說他只是明哲保身,也有人說他是算盡天下人,還有人說他為了漢世的延續而三分天下,但是不管怎麼來看,身處亂世,民不聊生,能活下去已經很不容易了,而在這樣的環境中,賈詡的出現雖然是造就了諸多的殺戮,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亂世的結束也代表著殺戮被中止,作為從底層一步一步往上前行的賈詡來講,左右逢源能救多少算多少,更多的結果,只有交給這個大勢了,要想力挽狂瀾,扶將傾大廈,連曹操都沒能做到,有怎麼能苛求一名小小的文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