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清明:說清明養生,話四月健康!

明日清明:說清明養生,話四月健康!

“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清明因此得名。風多、雨多是清明節前後的氣候特徵,所謂的倒春寒指的就是初春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後期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春天的白天會有一種“暖風燻得遊人醉”的感覺,而早晚卻寒氣襲人。這種善變的天氣很容易讓人患上疾病,一定要注意養生保健。

飲食養生篇

1

多吃“柔肝”的食物

古人云“春與肝相應”。清明時節應多吃“柔肝”的食物,飲食宜溫,以清補為主。如山藥、菠菜、薺菜、韭菜、銀耳等。

明日清明:說清明養生,話四月健康!

2

多吃“祛溼”的食物

由於清明雨多溼氣較重,在飲食上要注意選擇一些溫胃健脾祛溼的食物,如山藥、蘿蔔、芋頭等。

明日清明:說清明養生,話四月健康!

3

慎吃“生髮”的食物

此節氣亦是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之時,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發的食物,如海魚、海蝦、海蟹、竹筍、香椿、羊肉等,宜食山藥、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鵪鶉、鵝肉、雞蛋、韭菜等。

4

不妨喝點菊花茶

清明前後不妨喝一些菊花茶。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菊花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飲用菊花可養血柔肝、益腎潤肺,達到肝肺同養的效果。

日常休閒篇

1

適度“春捂”

清明節期間天氣雖然有所回暖,但是早晚的溫差還是比較大,空氣溼度也比較大,還有點陰冷的感覺。外出活動時如果穿衣太薄,特別是途中休息不好的話,抵抗力會比較差,容易出現頭暈發熱、鼻塞、全身關節疼痛等 “風寒症”。而且,野外氣溫比城區低,清明外出時應備足衣服,勤穿勤脫,重點保暖胸腹部。

適度“春捂”,對老年人、嬰幼兒以及孕產婦更加重要。

2

小心蜜蜂蟄傷

春季是蜜蜂活動的旺季,外出時一定要注意防蜂蜇傷。被蜇傷後,傷口殘留毒刺應立即拔出或用針挑出,但勿擠壓蟄傷處,以免增加毒液的吸收;也不可用嘴吸出毒素,那樣可能讓毒素從口腔的微小損傷進入體內。蜜蜂蟄傷,因其毒液多為酸性,可用肥皂水塗敷蟄傷局部;黃蜂蜂毒與蜜蜂蜂毒不一樣,為弱鹼性,所以局部可用食醋或1%醋酸擦洗傷處。

當蜂毒劇烈,一旦因過敏性休克發生心跳呼吸停止,則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等待急救車前來救援。

明日清明:說清明養生,話四月健康!

疾病預防篇

1

防皮膚過敏

四月的神州大地,天清氣明。在踏青賞春的同時,要警惕,即使是每秒2米左右的微風,也會將散落在地的花粉揚起,容易讓人患上蕁麻疹、花粉過敏症。


因此,在有風的天氣,不宜長時間在戶外停留,儘量少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一定要戴口罩進行防護,還要穿長袖的衣服,最好同時戴上帽子。

2

防呼吸道傳染病

春季是冷暖空氣交替最活躍的季節,天氣多變,加上清明時節雨紛紛,這樣的天氣條件會直接影響呼吸道粘膜的防禦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會下降,所以,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流感、腮腺炎時常流行。

清明時節要尤其注意防止溼寒侵邪,建議外出穿衣仍然以輕便保暖為主,及時增減衣物。容易出汗的人最好隨身攜帶一條小手帕或毛巾用來擦汗。

明日清明:說清明養生,話四月健康!

3

防心腦血管疾病

春季是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反彈”時期,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

穩定情緒

清明期間早晚溫差較大,忽冷忽熱的天氣對抵抗力差的人群影響最大,最容易遭受風寒侵襲,引起中風、腦出血等神經系統疾病,奔波勞累、忽視保暖、情緒波動往往都有可能會加重病情。

4

防腸胃疾病

清明前後的天氣雨水多,較溼冷,容易誘發各類胃腸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胃腸炎等。

外出旅行往往容易出現飲食不規律,飲食不適宜等現象,正確的做法是儘量按時進餐,可多吃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過敏體質者可減少攝入光敏性食物、過敏性食物和辛辣發物。

明日清明:說清明養生,話四月健康!

5

防關節病復發

清明前後常有雷雨,天氣潮溼,而且忽冷忽熱,是風溼病的高發季節。尤其是起居條件較差、室內難以保持乾燥的生活環境,更容易讓風溼病患者加重病情。

出現關節痛一定要及時醫治,風溼病被誤認為是中老年人的疾病,但其實患者也包括年輕人。相反,類風溼性關節炎等患者還以青壯年居多。人體若肝腎兩虧、氣血不足,則易出現手腳痠、腰背痛、關節伸縮不順、身體沉重、胸悶乏力等症狀。

6

防哮喘病發作

清明是哮喘病的高發季節,而外出祭掃踏青,會觸碰很多的過敏源,如瀰漫在空氣裡的花粉、紙錢燃燒時產生的粉塵和煙霧等,這是導致哮喘高發的主要原因。

建議哮喘患者出門最好帶上口罩、必備的藥物,不要去聞花香,掃墓時,最好佩戴口罩、墨鏡。一旦感到胸悶發緊,咽喉部有被堵塞、想咳嗽的感覺,就要儘快離開這個環境,並坐下來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