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 良性循環

趙俊傑 農民日報記者 馬曉剛 李昊

春分過後,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陸續進入春耕大忙時節,目前,全市已經完成小麥播種,即將開始種植各類經濟作物,節水保溫的地膜又在農資市場上暢銷起來。

為減輕殘膜汙染、提高回收率,我國從2018年5月1日起實施農用地膜強制性國家標準,最低厚度從0.008毫米提高到0.01毫米。

2019年,巴彥淖爾市在烏梁素海流域開展3萬畝地膜全回收試點,推廣使用新國標地膜,提高地膜回收率。目前,全市每個旗縣都已成立地膜回收企業,實現地膜統一收集、加工、再利用,逐步構建起完整的地膜回收體系。

大地回春,農事漸起,走進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巴音寶力格鎮東昇村,宇潤遠景節水灌溉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地裡幫助農戶清收殘留地膜,並向他們普及關於地膜殘留的危害以及回收的好處。

連日來,烏拉特後旗緊抓春耕備耕有利時機,採取政府引導、企業帶動、網點回收、群眾參與的方式,建立廢舊地膜回收利用加工體系,減少農業面源汙染,助推綠色農業發展。

段錄元是東昇村村民,今年,他家有50畝地的地膜需要回收。前幾年,春、秋兩季這50畝地膜多數在地裡被焚燒,不僅汙染環境,還破壞土壤。“公司出錢回收地膜,不用我們農戶出一分錢,農戶自己收回去的,公司也給一定的補貼。廢舊薄膜處理乾淨以後,減少了汙染,農民種地出芽率、坐果率各方面都能提高。”段錄元說。

據悉,今年烏拉特後旗農作物播種面積19.2萬畝,地膜覆蓋面積達10萬畝。覆膜栽培技術使農作物提質增效明顯,但隨著地膜使用年限的延長、殘留地膜得不到及時回收而帶來的環境汙染、作物減產等弊端也日益顯現。2019年,烏拉特後旗投資490萬元建立廢舊地膜回收利用加工體系,在地膜產品標準化、地膜回收專業化、地膜撿拾機械化三方面給予補貼,引導群眾增強環保意識,主動參與到廢舊地膜回收利用攻堅戰中。

宇潤遠景節水灌溉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張永軍告訴記者:“我們利用新式的地膜回收機械,在巴音寶力格鎮、烏蓋蘇木、呼和鎮3個蘇木鎮同時進行地膜回收,有70個回收工作組,每個工作組3到4人,並配一臺地膜回收機械。每個工作組每天可以回收100畝,整體每天回收6000到7000畝,計劃今年回收地膜10萬畝,回收率達到85%以上。”

這兩天,在五原縣天吉泰鎮興豐村六組的田地裡,兩輛帶有殘膜回收設備的拖拉機正在清除田間的“白色汙染”,隨著機械的轟鳴聲,地裡的殘膜被徹底回收處置。

近年來,五原縣為全面推進循環農業建設,積極推廣春種前和秋收後殘膜回收工作,在全縣範圍內引導村、組、專業合作社開展地膜撿拾、回收、兌換一體化服務,現已建成13個鎮級廢舊農膜回收網點,拿5公斤廢舊農膜可以置換1公斤新國標地膜。這樣的置換方式不僅有效提升了群眾撿拾和交售廢舊地膜的積極性,還進一步加快了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目前,全縣農田殘膜回收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依託項目回收和個人耙拾回收,2019年全縣農田殘膜回收面積達到160萬畝以上,其中大型機械回收20.8萬畝,殘膜回收率達到80%,基本實現了地頭無裸露殘膜,村莊、道路、林帶無飄掛殘膜。

現在,五原縣已逐步形成組有回收員、村有轉運隊、鎮有儲存及兌換網點、縣有回收加工再利用企業的四級回收利用體系。廢舊地膜回收後經廢舊塑料加工企業加工成顆粒,作為製造高效節水滴灌帶、林業綠化管、PE管的原料。這樣一來,“白色垃圾”不僅能變廢為寶,環境汙染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

2019年,巴彥淖爾市農作物覆膜面積817.78萬畝,較上年減少7.26萬畝,其中兩大作物玉米和向日葵覆膜面積近700萬畝,佔總覆膜面積的84%。全市地膜用量2.86萬噸,畝均用量3.5公斤。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殘膜回收網點63個,完成回收作業面積675.6萬畝,佔全市覆膜面積的82.6%。其中項目旗縣核心機械回收面積47萬畝。廢舊地膜離田量2.3萬噸,當季回收率達到80.07%,較上年提高5.07個百分點。

為構建完整的地膜回收體系,推動控膜治理取得實效。2019年巴彥淖爾市制訂出臺了《烏梁素海面源汙染綜合治理補貼辦法(試行)》,將國標地膜使用與回收補貼納入補貼範圍,通過政策性補貼推動全市廢舊地膜回收利用。2019年符合補貼標準的共回收廢舊地膜124.82噸,共計補貼資金31.2萬元。此項措施大大提高了農戶自行主動撿拾地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目前,全市已經形成了由鄉鎮組織定點回收、集中堆放,回收企業統一收購、統一拉運,生產企業集中加工的網格式殘膜回收利用體系。

同時,巴彥淖爾市積極研製殘膜回收機械,破解技術難題。在五原縣、臨河區、杭錦後旗3個覆膜面積大的旗縣區,依託各類園區,與市農科院、農機生產企業聯合研製出適合當地的回收機械,著力解決玉米、向日葵根茬與地膜纏繞難以分離的問題。其中五原縣農機企業研製的“錐形多角纏繞式新型殘膜回收機”經試驗示範,在集中連片種植區、葫蘆等小根系作物當季作業效率達到20畝/小時左右,向日葵達到13畝/小時左右,玉米達到10畝/小時左右,機械撿拾淨度可達到75%-80%,若加上人工撿拾,淨度可達到85%-90%。

“依託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示範縣建設項目,結合市政府出臺的《烏梁素海面源汙染綜合治理補貼辦法》與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我們通過項目補貼帶動農戶積極參與到回收行動中來,從原有的簡單離田丟棄變為農戶主動回收,從原來的廢棄焚燒轉變為回收循環利用,形成了‘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殘膜回收利用良性循環體系,保證了殘膜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巴彥淖爾市農牧局局長奧林虎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