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中國銀行推出的「原油寶」產品穿倉,中國銀行會要求客戶補齊交割款嗎?

cz34306328


作為一個期貨交易愛好者,對於這個事件,我認為有以下問題必須弄明白。

1.中行原油寶,應該是國內投資者通過中國銀行進行的國際原油(芝加哥交易所)交易。中行只是代理機構(類似於國內的券商),那麼,中行是把客戶的交易單直接放到了交易所,還是先在銀行內部,多空單子對沖後,把多餘的頭寸放到了交易所?

2.從事後銀行的解釋中,我認為,銀行只是把多餘頭寸放在交易所對沖,以確保銀行的利益不受損失。

3.原油寶客戶是全款交易,而銀行在交易所是保證金交易,而且交易所槓桿應該很高,不知道中行的保證金是否充足?

4.交易所提前兩週修改了交易規則,允許負值交易,這是明著要對多頭下手,不知道中行對此有沒有預案,有沒有告知客戶?事實證明應該是沒有。

5.中行有沒有原油交割權?

6.如果沒有交割權,為什麼要把合約持有到交割日?

7.如果有交割權,在油價已經跌到—40美元的情況下,為什麼不堅持交割,這樣既得到了油,又得到了錢,豈不是大勝(這樣就只剩下如何把原油弄回來的問題了)。

8.中行的單子最後是自己主動平的,還是被交易所平的?什麼原因平的,保證金不足還是交割權問題?

9.如果是保證金不足,應該在跌破0元時就被迫平倉了,為什麼平在最低價?

10.如果是主動平倉,是否涉嫌與做空投行勾結?

11.至於交易所擅自改變規則是否合法,這個有法律界人士作答。

弄清上述問題,中行原油寶的問題才能合理解決。


君子常過666


中行原油寶這事兒。

本質就是空頭聯合絞殺多頭的資本遊戲,中行沒有現貨交割資質,傻傻的成了待宰的羔羊!

本來我們只是圍觀吃瓜,看那些洋韭菜被割,結果割來割去,又落到了國內的頭上。

一些投資者前期看好原油價格會漲,就通過中行一款產品間接投資了美國05原油,結果抄底失敗,價格暴跌,不僅血本無歸,而且還欠銀行的錢。不還還得上徵信。

網上就流傳著這樣一張投資者的結算清單,投入388萬,持倉2萬桶原油,結果當天爆虧920萬,扣除本金,還倒欠銀行532萬。

很多投資人無法理解,你說銀行把我本金虧光就算了,合著最後我還欠銀行錢了,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這裡面爭議最大的:

1、中國銀行一直到最後一天,才進行平倉、移倉操作,而工行、建行早前1周就操作了。覺得產品設計有問題,風控不行。

2、為什麼說好的20%保證金強行平倉機制形同虛設。

關於第一個問題,大家投資原油的時候,應該明白:

投資者是可以自行決定什麼時間段進行操作的。

同時,在合約規定的最後交易日前,理論上,平臺沒有權力代替客戶自動展期的。

也就是說,比如我也買了原油寶,那我可以在4.20號截止日前,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操作,而在這之前,銀行沒有權利替我操作,除非我一直沒操作,最後銀行會自動幫我展期或者結算。

而這個最後交易日,中行、工行的合同定的並不相同,工行是提前一週。

而實際上,當初4.14號工行操作的時候,市場就是罵聲一片,投資者都覺得操作的早了,因為提前操作,虧了很多,後面還有一週,萬一油價繼續上漲了呢?

而中行的產品設計客觀上是更符合市場邏輯的。

但在最近的波動下,工行的設計,客觀上保護了多頭投資者的利益。

對於第二個問題,沒有證據表明中行沒有采取強平措施,更大的可能是當時情況下,市場沒有流動性,強平失敗。

當然,中行,確實存在一些問題,設計產品的時候沒有考慮到極端黑天鵝的情況。

再加上我們沒有夜盤交易機制。

而且期貨、期權這些本就是高風險的金融衍生品,只適合專業投資者,結果拆分成小額金融產品,讓普通老百姓也有了參與機會。據報道,本次原油寶中90%的都是新人投資者。

經濟一片向好的時候,當然都沒有問題,但是2020年,開年就是這樣的情況下,這些金融衍生品的問題也就暴露出來。結局就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總之,現在的石油投資,已經不是一個適合散戶隨意參與的遊戲了。抄底石油,更似一個美麗的陷阱。抄底的越多,場內的空頭就越有動力去做空石油價格。再加上,每月2%的移倉成本,這意味著放100萬里面,1年就得交24w管理費。以及巨大的隔月差價,抄底石油,更大的可能是把利潤和本金吞噬乾淨。


梁言信託


評論員張張:


在中行原油寶適用的《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個人賬戶商品業務交易協議》當中,對於銀行的追索權,有明確的規定:如果不及時補交相關資金,還會出現逾期利息的問題,不排除與個人徵信也可能產生關聯。


不得不說的重點:

中行的產品設計上,就完全對接了NYMEX(紐約商品交易所)對於美國原油各個月份的最後交易日的規定。從邏輯上,這種設計實際上更能與國際油價市場無縫對接,使得投資者在美國原油到期前,可以充分自主地選擇何時移倉。

簡單來說,比如美國原油05合約在NYMEX的最後交易日是4月21日,工行選擇在4月14日結束該合約對應的工行原油投資產品的交易,這後面一週的波動,投資者就人為的被隔斷了,這其實並不是很科學。也就是國外的標的產品還在交易,工行的卻不能交易了。


而中行選擇了完全追隨NYMEX的到期日的產品設計思路,邏輯上其實更科學,給了投資者更大的自主選擇權。但客觀上,在期貨產品臨近最後交易日,交割月期間,價格的確更容易出現大幅波動。

工行選擇了直接隔斷這種波動,而中行則選擇交由客戶自主處理。在未出現負值這種百年難遇的極端黑天鵝情況下,很明顯中行的產品設計更符合市場邏輯。但在最近的波動下,工行的設計,客觀上保護了多頭投資者的利益。因此,一定要對比兩家誰做得更好。


我認為不能妄下斷論。但中行在產品設計上,應該考慮到更多極端場景,增加產品對不同程度風險的彈性,卻是不能迴避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