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原詩非讚美老師,而是形容愛情

我們常引用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謳歌教師的辛勤耕耘、兢誨人不倦、兢兢業業、嘔心瀝血。這句詩出自李商隱的七言律詩《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通觀整首詩不難看出,詩歌內容與老師沒有一星半點聯繫,全篇都在敘寫愛情。

首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敘說聚少離多、別情正苦,就中更有痴兒女。與先景後情的一般手法不同,他將抒情部分提前,再以景襯情:東風漸收,群芳凋殘,春天就這樣過去了,我們分別的日期也悄然而至。

這和他另一首詩《夜雨寄北》的首聯"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抒情起首,接著用景色烘托,且景色與前句的感情相得益彰,讓人分不清究竟是因為要與戀人分別才讓所見都是衰殘景緻,還是置身於衰殘景緻中才升騰起幽怨離思。

頷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經歷了首聯的情感醞釀,突然噴薄而出,情緒達到了一個爆發點。眾所周知,春蠶吐絲作繭,破繭而出成蛾,絲吐盡之時,也是作為蠶的一生結束的時刻。"絲"與"思"諧音,以春蠶吐絲和蠟燭燃燒比喻思念之情,直至蠶絲吐盡、蠟燭燒乾,思念方才止息,足見愛戀的熱烈與執著,大有生生死死又生生世世的纏綿。

與此同時,還能看出儘管陷入情網的二人痴纏得熱烈,但這段感情充滿阻礙而不得圓滿,所以二人只能相思不可相守,平添了悲壯感。

頸聯"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站在女子的立場敘事:清早照鏡子,驚覺鬢髮間冒出了銀絲,面色大不如前,大約是相思消耗了我的容顏。筆鋒一轉,進入女子的冥想世界:他是否像我心心念念著他一樣為我相思、為我憂?那麼,漫漫長夜他定難入眠,唯以吟誦排遣,還要忍受月光的淒冷寒涼。所謂為伊消得人憔悴!兩人都被相思折磨,一日一夜的時間跨度安排使得對於相思的描寫進入縱深。

尾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借用神話想象,我二人分隔兩地,希望殷勤的青鳥替我看一眼心上人!有將尾聯解讀為絕望之辭,因現實中阻隔重重已然感到無望,所以才寄託於神話之物;也有將之解讀為希望之辭,或許這份愛情能夠撼天動地、創造奇蹟呢?

這首《無題》詩寫得深情入骨,首聯已經開始醞釀悲情,頷聯引入悲壯境地,頸聯往縱深發展,尾聯以飛揚遐想結束,完成了由淺入深又漸淺的情感表達過程。

尤其頷聯堪稱海誓山盟的範例,清代文學批評家張謙宜《繭齋詩談》評價:情太濃,便不能自攝,入於淫縱,只看李義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之句便知。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愛情的動人詩詞,在評論區和我一起討論吧!

(本文由花間讀書何十四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