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擁兵六十萬,為什麼還是失敗了?

紅紅火火講歷史


最主要的是弒主小人一個,殺害了上司徐壽輝,失民心,失德失道義。不能為人臣,豈能做人主?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但中華自古以來有忠孝二字值萬金,弒主篡位之宵小,豈有不敗之理?其二剛愎自用,任人唯親,心胸狹小,不容他人有異聲,對下屬臣子猜忌防範。第三缺乏軍事領導才能,毫無戰略眼光,坐擁魚米之鄉富庶之地卻目光短淺,不思進取,前期失去大好機會,後期被牽著鼻子走,被動挨打。綜上分析,焉有不敗之理!


昂首


每個領導農民起義想要成功的人,除了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之外,更重要的還是領導者本身,領導者本身的德行能夠決定這個人所做出的策略正確與否,陳友諒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就註定他的失敗。

鄱陽湖陳友諒和朱元璋的戰爭之所以會失敗,有三點原因。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陳友諒這個人不懂得審時度勢,不能夠及時進行取捨。陳友諒對於南昌應該有著很深的執念,南昌本來是陳友諒派部下鎮守的,這名部下叛變,投靠了朱元璋,並且將南昌送給了朱元璋,並且南昌是重要的戰略基地,放在朱元璋的手上對於陳友諒來講是個阻礙,所以陳友諒的想法是攻下南昌,在與朱元璋大戰,但是他並沒有弄清楚朱元璋的情況,彼時的朱元璋可謂是腹背受敵,在夾縫中生存,如果陳友諒揮師順流而下直搗朱元璋老巢南京,那麼南昌早晚都是陳友諒的囊中之物,可惜,陳友諒錯誤的估計了南昌的防守,只顧得上眼前的利益,最終導致朱元璋捲土重來,救南昌於水火,也使得自己直接走向了結局。

第二點,陳友諒在吃了敗戰之後慌亂無主帶兵之人最忌諱的就是慌亂,這樣會失去自身的判斷能力,讓將士們都沒有了主心骨,陳友諒做的最錯誤的決定就是殺掉了所有的俘虜,他以為是鼓舞自身的士氣,其實不然,他這是幫朱元璋鼓舞士氣,他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朱元璋的軍隊,你們不能輸,輸了就得死,反觀朱元璋卻揚言不殺俘虜,將士們看見陳友諒大勢已去,並且陳友諒這個人心思狠辣,許多人跟著他也是因為他得勢,迫於無奈,現下,看見他即將慘敗,都收拾包袱跑路了,這也導致他的軍隊裡的人越來越少,到最後不堪一擊。

第三點,陳友諒的軍隊聲稱六十萬大軍,其實根據史學家推斷並沒有那麼多的人,陳友諒可能只是虛張聲勢,讓朱元璋的軍隊慌亂,並且陳友諒帶領軍隊遠道而來,又在南昌死磕久攻不下,將士們無論從精神和體力上都已經大打折扣,從軍作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陳友諒在南昌死磕兩個多月都沒能攻下南昌,他已經不可能成功了,更何況後期朱元璋還搬了救兵前來,所以說,陳友諒是註定會失敗的。





烏衣巷裡


儘管本人歷來都不喜歡朱元璋這樣一位刻薄寡恩的開國皇帝,但是,對於他的勵志人生,對於他一步步實現人生逆襲的經過,還是表現出了無限的欽佩。

尤其是,對他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徹底擊敗了陳友諒的那段歷史,今天需要特意講述一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明朝開國皇帝,原名朱重八,是中國歷史上繼漢高祖劉邦之後,第二位由底層平民出身的皇帝。

陳友諒(1320年——1363年),元末農民起義的領導者之一,他在誅殺徐壽輝以後,自立為帝,建立了短暫的大漢政權。

在元蒙的腐朽落後統治下,貧苦出身的朱元璋先是出家為僧,後又云遊四方(實際是在乞討)。實在混不下去的朱元璋,經過好友湯和的引薦,加入了郭子興的農民起義軍隊伍。

為了拉攏和寵信朱元璋,郭子興還將自己的義女馬氏嫁與朱元璋為妻,也就是明朝赫赫有名的馬皇后。

在此期間,勢力最大的一支義軍隊伍,在劉福通的帶領下,沿用了歷史上“大宋”的國號,擁立韓林兒為帝,改元龍鳳,後世稱為“龍鳳政權”

此後,郭子興等眾多的農民起義軍,都在表面歸附於龍鳳政權之下。隨著朱元璋的逐漸勢大,郭子興為了穩固勢力而開始排斥他,甚至還有置他於死地的趨向。

為了保命,朱元璋只得帶著數十人離開了郭子興的隊伍,開始獨立發展,盤踞於滁州城。在強敵環伺的亂局中,朱元璋繼續延續郭子興的政策,依然臣服於龍鳳政權。很快,他接受了韓林兒的冊封,成了那個文學影視作品中非常著名的

“中書省平章”。

在當時的環境下,朱元璋的處境非常不利,東有張士誠,西有徐壽輝(陳友諒),北有韓林兒,南有方國珍。

經過謀臣朱升的建議,朱元璋採納了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構想,不斷韜光養晦威服四方。

在江南的眾多割據勢力中,張士誠和方國珍從來就不是朱元璋的頭等大患。因為,這二人根本不思進取,只知偏安於現狀。

1359年,朱元璋最大的隱患徐壽輝在被部下陳友諒誅殺後取而代之,他成為了朱元璋的頭號勁敵。在整軍備戰後,朱元璋決心先拿陳友諒開刀祭旗。

雖然下定了決心開戰,但是,朱元璋對自己的軍力,尤其是水軍的實力還頗為底虛。在事關雙方命運的鄱陽湖決戰前,朱元璋只得派出了自己的親信康茂才,去向陳友諒進行詐降。

於是,在臥底的積極運作下,陳友諒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在龍灣之戰中敗得一塌糊塗。趁著陳友諒的這次新敗,朱元璋順勢就吞併了他的大片地盤。

1363年,東南的張士誠派兵圍攻小明王韓林兒的龍鳳政權。名義上還歸屬於龍鳳政權的朱元璋,儘管十萬個不樂意,但還得親率大軍,硬著頭皮率兵去救這個“皇帝”。

陳友諒趁朱元璋救援安豐的機會,以號稱六十萬的兵力前來攻擊洪都城。此地作為朱元璋的戰略要道,由他的侄子朱文正駐守。不過,此處的兵力實在太過空虛,僅僅不足三萬人。

洪都城異常堅固,但面對數十萬的來敵,誰都認為這幾乎沒有守住的可能。但是!朱文正卻創造了中國戰史上的一個奇蹟,以區區兵力在洪都城中死扛了三個月之久。一直到朱元璋解救了韓林兒後趕來,陳友諒都沒能攻破洪都。

在朱元璋援軍趕到時,所有人都驚呆了,當時的洪都城內已經慘不忍睹,屍骨遍野,甚至以人食人,後世皆稱為“洪都血戰”。

朱元璋率領主力軍二十萬人馬,首先扼守住了涇江口和南湖嘴,徹底切斷了陳友諒的歸路;之後,他又佔據了武陽渡。而朱元璋則親率水軍的精銳,進入鄱陽湖與陳友諒進行決戰。

陳友諒的水軍實在太過強大,朱元璋在起先並不佔優,甚至還連敗數次。很快,他就利用了風向的轉變,用火攻的方式獲得了鄱陽湖之戰的完勝。

陳友諒本人,也被現場的流矢擊中而身亡,數十萬水軍全部覆沒,重現了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場景。

殲滅了陳友諒後,朱元璋又消滅了張士誠、方國珍、韓林兒等人,選擇在應天登基稱帝,建立了明朝政權。

回答完畢!

文史不假:“歡迎關注,我們一起學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