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孔甲養龍的故事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之。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陶唐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後。龍一雌死,以食夏後。夏後使求,懼而遷去。

史記中孔甲養龍的故事

史記中的《夏本紀》記載了這個故事,說的就是夏朝的皇帝孔甲即位後,喜歡鬼神之事。這時候的夏朝皇帝的德行已經開始日漸衰敗了,很多的諸侯都擯棄了夏。這時候湊巧(也不會的是不是真湊巧)天上降下來兩條龍(反正就是發現了兩條龍),有雌的,也有雄的,孔甲想著就不能吃了他們啊,但是也沒有發現能夠豢養龍的豢龍氏。(看來孔甲其實是想留著這兩條龍做種子,然後蓄養起來,搞養殖業)。這時候有個叫劉累的人,之前從豢龍氏那裡學過養龍的技能,所以他就可以用這個技能來幫孔甲飼養龍了,並且賜他御龍氏這個姓,讓他來代替豕韋。不巧的事,後來雌龍死了,那麼劉累就用龍做成食物給孔甲吃(看來養龍也就會做龍肉了)。孔甲後來還想吃龍肉,劉累當然就害怕而跑掉了。(所以感覺估古代應該是真有這個養龍的人,就是不知道具體的龍是哪種生物了,現在也有可能滅絕了。感覺估計應該比較難伺候馴服,但是呢,應該比較有氣力,或者說馴服後,估計比較好用,所以大家才能念念不忘。)

史記中孔甲養龍的故事

最後龍作為中國的圖騰,說明古代肯定有對應的一種東西,不可能沒有的,就好比十二生肖,其他的都能都找對應的東西,那麼龍肯定也是存在的或者肯定是有原型的,只是說這種東西比較難養活,難繁殖,又不湊巧的難以馴服,加上給他賦予的內涵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脫離現實了,所以應該按照現在的龍的形象,肯定是找不到對應的生物原型了。但是龍在中國人的心中,現在經過更多的加工,也就越來越神聖高尚了。龍“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